-
1 # 古代哲學思考
-
2 # 愛上心酸的滋味
一切法,無非見者傷,受者罪,如同泥沙過河流般,受者流離般痛苦,而受萬般不入,枝頭落葉億滿懷,浮生浮身曬西涯,意者醉,悟者醒
-
3 # 聖鵬
一切萬法,皆在自心中。這句話看似簡單實則道出佛家的世界宇宙觀。
佛經中有云自性生萬法,一切萬法用中國易經的看法解釋就是陰陽,這個宇宙時間無始無終,空間無邊無界,有人說有始終邊界,我不抬槓,時間如果有始終那麼必然有一個起點,起點之前是什麼?終點之後是什麼?空間有邊界,那麼有邊界,邊界之外是什麼?既然沒有始終邊界,那麼什麼樣的東西沒有始終?什麼東西能存放下?佛家得出的結論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由因緣而生滅,轉瞬即逝,都是虛幻不實的,自然這個宇宙的一切都在心中,心在則一切在,佛家講的心不簡單指心,而是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這個無法用言語表述清楚,只能靠感悟,境界到了自然明瞭。
-
4 # 使用者和言悅色
一切萬法全在自心中。
四宏誓願裡有自性中有無上法門誓願學。自性中有無上佛道誓願成。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佛時說:善哉善哉,原來眾生都具如來本性。原來眾生都是佛,佛的大智慧本具足,因為染了貪嗔痴三毒,把眾生本有的家真都給覆蓋了,所以眾生就成了未覺悟的佛,佛是覺悟的眾生。
隨著學佛的深入,學中悟,悟中學,慢慢開大智慧,一點點智慧又都修出來了,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又都會慢慢展現出來,法從悟中來,所以說一切萬法都在自心中。
-
5 # 水靈173515282
《大乘起信論》雲:
“是故三界虛偽。唯心所作。離心則無六塵境界。此義云何。以一切法皆從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別。即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當知世間。一切境界。皆依眾生。無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鏡中像。無體可得。唯心虛妄。以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故。”
是一心隨無明緣。動作五意。故有三界諸法。隨燻現似。有即非有。曰虛。不有而有。曰偽。全無真實。窮其因緣。唯心作也。如楞嚴雲。諸法所生。唯心所現。此二句順結。下二句反結。若離心識。則無塵境。足驗六塵境界。皆不離心。契經雲。三界上下法。我說皆是心。離於諸心法。更無有可得。此之謂也。一正結屬心竟。
初句徵問。現有塵境。唯心之義。云何得成。答以一切法。皆從此心。隨燻所起。更無別體。如鏡現像。像依鏡起。故說唯心也。妄念而生句。釋轉難。如難雲。此心何以作諸法耶。釋曰。由最初不覺。妄有其念。燻彼淨心。而生三細六粗。此約真心隨染之用。離彼心念。無外實法。一切分別。即分別自心者。法既唯心。所有分別。即自分別。如楞嚴雲。自心取自心。此依唯識以遣於塵也。心不見心下。以塵既無有。識不自緣。如眼有見。不自觀眼。達此者。對待情忘。能所相故云無相可得。即永嘉雲。塵遺非對。此依無塵。並遣於識也。中邊論偈雲。由依唯識故。境無體義成。以塵無有故。本識則不生。此中分別自心者。即依唯識以遣於塵。與論上半偈同。心不見心者。即依無塵並遣於識。與論下半偈同。此等約行說故。遣依他性也。須知生滅緣起。皆由無明風動。無明風滅。識浪即止。唯是真如。平等平等。
世間即情器二世間。無明者。根本無明。妄心者。業識等。當知現有一切境界。皆依無明所燻起之妄心。而得住持。住持雲者。以無明未盡。妄心不滅。境界不息也。此結相屬心。是故者。是妄境依妄心故。則一切法。皆業幻所作。本來不實。如鏡中像。無有自體可得也。又法即是心。故無自體可得。如鏡中像。體即是鏡。離鏡無別體故。唯心虛妄句釋疑。疑雲。既是無體。何以宛有諸法。釋雲。唯是眾生妄心。虛妄顯現。如勞目睛。則有狂華。於湛精明。無因亂起。何處有體可得。心生法生者。見法不自生。以心體隨燻。動成業相。乃至能現一切境界。故云生也。即所謂一念才興。萬法畢具。心滅法滅者。以心體還源。破和合識相。滅相續心相。風停浪息。故云滅也。即所謂一念不生。萬法自寂。如文中所云。若能觀無念者。則為向佛智矣。一先釋意轉竟。
-
6 # 般若悟道
很有緣能回答這個問題。
正所謂:萬法唯心造,諸相由心生。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有遇到的煩惱、痛苦、境遇皆是從心裡顯現出來的,就是因為我們執著於相才會被境遇所轉。
我們的原本的心具足(清淨純潔的佛性)可就是因為每一次的心動和(起心動念)皆是“造業”,因為每一次動的心思不一樣所以我們所造的“業”皆不同。既然已經有了“業”即是有了相,就是這個“相”時刻引誘著我們心中(貪嗔痴)而製造種種因種種果。
《玄藏西行記》雲: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心畫諸世間,有漏生識,相隨識起,五蘊從生。修禪之道,見心而識法界,悟空而得圓通,空有相別,何以成空?謂之無佛無態無心,見心得無心,向上一路,處之泰然。凡事要順其自然,艱難曲折是必然的,遇事處之要泰然,失意之時要坦然!
所以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眼前的種種虛幻皆是有自己的心境所產生的。如果我們能將萬事萬物看透、看通後就不會太過於執著和痴迷那些華而不實境遇夢境。而我們的世間的一切並沒有固定的結局,只有因果心識的轉變。如果有一天我們能真正的發現我們的(佛性),辨別我們的心識,便會如大夢初醒般進入一個豁然開朗全新境界。
-
7 # 三元走月
一切萬法:是指世間一切無形無相,虛的存在,與有形有相,實的存在。是萬法,也代表為無量數,存在的一切現像。
盡在自心中:“心中”是一念。盡:是一切萬法。意思為一切現像只是心裡的一個念頭而己。
這個“一”代表的是“無量數”,無量也就是一。
比如,一念裡代表了無量的煩惱。這無數的煩惱只由一念而起。
回覆列表
莊生夢蝶,不知是是莊子夢到蝴蝶,還是蝴蝶夢到莊子;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至高的形而上,在時間的拐彎處無處不在……所以,我不講佛法,只說自己的淺顯認知。
在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笛卡爾的話,也許與這句話本身要義不太一致,但都是“從心而出”,就不論是西方的心還是東方的心了,更不去西就道家還是佛家了。我一直覺得人心很大,腦洞很深,人們作為萬物靈長,孕育於自然,成長於自然,依賴於自然,又破壞於自然,破壞又創造,秩序又混亂,道德又佞妄……成,是她,敗,也是她……如果任何一種動物稱霸地球都不可能如此傷害家園至深吧?!智慧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誕生,卻又是非常恐怖的武器,也慶幸智慧讓人類社會存在著如笛卡爾,莊子這樣的人,從“心”思考,而不只是從生而為人思考。
我們憑“心”而來,習慣掌控,大到掌控自然法則,小到自我安慰,尋求心靈解脫,庇護於各種信仰和被公認的規則之下。要說這“一切萬法”,確實是“盡在心中”,喜怒哀樂,貪嗔痴慢,可不就是由心而生,為了滿足這所有,於是掠奪,征服,秩序,暴擊,束縛,禁錮……從與其他物種的戰爭,到人與人之間的戰爭,從無間斷。
我不知道佛家經典是如何釋義這句話,到就我個人而言,從大義來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從現實而言,與心對話,別讓它難過,畢竟人生雖如夢,卻也要做個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