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上翻模的星座占卜師

    我見過兩類愛說“知足常樂”的人。

    一類是有“說教欲”的人,他們習慣站在道德至高點,希望受到他人肯定、讚賞,最好能把自己說的這番觀點真正運用起來,那麼他才能實現自我滿足的價值。

    另一類是“自我催眠”型,他們總是不知滿足,需要靠常說這話來提醒自己是可以做到的,更像是自我洗腦的一種模式。

    真正知足常樂的人,一定是不太會把這話常掛嘴上的。

    這是相對論,因為他們很容易知足,所以他們很清醒、很安分,只專注過好自己當下的日子,不必要刻意去跟誰解釋這樣的狀態。

    除非別人追問,否則這類人通常是順應心態而活,沒有過於激進的傾訴欲。

  • 2 # 老來喜6

    我認為常把快樂掛在嘴邊的人肯定不快樂。為啥這樣說呢?因為不快樂的人,當看到別人高興時他就假裝快樂,和他人歡聲笑語,暢說欲言。表現出一副很高興的樣子。其實真正快樂的人,是發自內心的快樂。在言談舉止上,為人處事上,穿戴上,家庭生活上,屋內設施和屋內裝修等各方面。都能體現出一個人是否真正快樂。不用常掛在嘴邊上。反之,有的人本身條件不好,他也到處去借錢拉帳,吃喝玩樂。在他人面前吹五拉六,成天孤朋狗友,有求必應。開豪車,喝好酒,穿好衣,吃好飯,表現的非常快樂。背後吃苦耐勞,省吃儉用,抹眼擦淚,哭天叫地,這樣的人能快樂嗎?千萬別學這種人。真正快樂的人也不太聲張,說話淡定,面帶微笑,衣著整潔,舉止文明。助人為樂,心情舒暢。這就是快樂的人。所以說快樂的人不一定掛在嘴上。快樂掛在嘴上的人不一定快樂

  • 3 # 曾國華33

    我就是經常把知足常樂掛在嘴邊上的人,也的確是深有體會知足幸福的老年人。剛才,我還在參與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麼?我就是選用了“知足常樂“。只有知足常樂,開開心心過日子,快快樂樂幹工作,順順利利榮退,宅在家裡享受天倫之樂,才是幸福快活的人。如果,總要與人比,人比人,比死人,只能自尋煩惱。只有自己對自己比,一個年代一個年代相比,甜酸苦辣捱過,哪有不知足常樂的感覺的呢?!當然,如果你有能力,實力,雄心壯志,當然可以與人爭高低,甚至還可以挑戰許家印,馬雲等人哩……。

  • 4 # 暮然一笑終成夢

    知足常樂,被很多人奉為圭臬。因此她們想根據“知足”來維持“常樂”,也有大量的人到勸他人這般。

    但是一個非常最該思索的難題,有“知足常樂”一說,為何沒有“知足常取得成功”一說並呢?按說知足也可以取得成功的,由於取得成功是相對性與自身的總體目標,假如把取得成功的總體目標定的充足低,實際上每個人都能夠非常容易地取得成功。因此就取得成功的實質來講,知足就能取得成功,就算是根據阿Q精神實質取得成功的。而為何再者就是,“不滿足”反倒變成取得成功的靈丹妙藥?反是很多成功人士,都被貼到了“不滿足”的標誌。

    這很回味無窮,往往不可以根據“知足”的方法取得成功,卻能夠 根據“知足”的方法常樂,實際上暗示著了一種觀點:取得成功必須努力辛勤和汗液,說白了的勤奮;而開心呢?要是知足就可以了。取得成功是繁雜的,而開心是簡易的;取得成功是高階大氣的,而開心則是低賤的;取得成功最該跟他人顯擺,而開心只最該自身知足!

    因此,用知足的方式 去來追求完美開心,是對開心的巨大玷汙。把原本同取得成功一樣關鍵,乃至更為關鍵的人生道路追求完美和規範,一下子拉來到取得成功的精神寄託的部位。

    人生道路而不滿足

    有時,還趕不及知足就不開心了。領導幹部說:“今夜加班加點!”立刻就越來越不開心。實際上知足常樂的大道理非常簡單,加班加點一小時遠比三鐘頭強,更遠比失業強,可為何就是說不滿足而常樂呢?

    對於箇中原委,如今依然是全球性的不解之謎,大約像癌症一樣難除吧。生生地讓一個人知足,並不是表層的知足,也許不比治療腫瘤的難度係數低是多少。反倒,伴隨著高新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邁進更高、迅速、更長遠、更方便快捷的腳步更加堅定不移急匆匆:地球上高鐵動車在持續拓寬;在地球外,人們乃至要做月球和火星的熟客。這一切像一副極大的車輪子,停不下來的歷史時間車軲轆。這身後最初的驅動力是啥?人們不滿足的本性。

    古代人所云的“知止而後有定,定然後能靜,靜然後能安,安然後能慮,慮然後能得”,“知止”一通以後最後還並不是以便“得”嗎?既然這樣,表明心裡還是不滿足的,由於只能不滿足的優秀人才考慮到怎樣獲得大量。

    不滿足的遺傳基因早就浸溼在人的性命中,你沒辦法逃離。如同所有人對性命長短的期盼難能可貴,給你沒法從容接納身亡。人怕的並不是睡下去,只是始終不醒,由於還想再次賞析性命旅程的景色,就算早就暗淡無光。難道說這並不是人們最典型性的不滿足嗎?

  • 5 # 老叟發言

    知足常樂,

    和那句"我們打麻將,只為消磨一下時間而己",

    不要當真,不要相信,純屬雞湯一一心靈雞湯,湯太多了,湯也就淡了。

  • 6 # 小鐵論生活

    我覺得,這句話有道理。成天把知足長樂掛在嘴邊,實際上這樣的人更不知足不快樂,之所以掛在嘴邊,只是自我安慰,以達到心裡平衡罷了。

    我個人覺得,一個人往往缺少什麼或是心理上極度渴望什麼,才會不自覺的說什麼。

    心情上的愉悅。

    對物質條件的不懈追求,永無止境,那是因為貪婪之心作怪,他掠奪許多了你原本可以快樂的理由。

    對別人的盲目嫉妒,眼睛只是看到別人獲得光環,不曾低頭看一下,自己手裡攥住的幸福。在你去摘光環的同時,卻不知,手裡的幸福也被你悄悄的丟掉了。

    抬頭看天,低頭走路,做好自己,快樂一生。

  • 7 # 標峰理論評

    一個人,貴在自知,貴在知足,貴在量力而行,貴在適可而止。 我喜歡“知足者常樂”這句話。過分苛刻要求自己與要求別人,肯定是一件對己對他人的一種不認同感。所謂知足,是種平和的境界。所謂常樂,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知足者常樂。不是說這個人安於現狀,沒有追求,沒有目標,而是說這個人懂得取捨,也懂得放棄。懂得適可而止。生活在塵世,又有什麼比知足者常樂更讓人覺得珍惜的事呢?只是浮華世界,已經很少有人願意體會知足者常樂的意境。理由又很簡單。市場的多元化,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物質的多元化。儘管物質與精神是兩種不同的境界。但是很多人已經被同化了。靈魂與精神的一種同化。使人性變得貪婪,自私,殘忍。變得不可一世,利益權利第一。很多人喪失人本身的道德底線。最後成為階下囚。正因為這些人的慾望無法滿足,才出現了人與人之間的認同感越來越差。最主要還是彼此價值取向的差異。所以有些人很難真正融入彼此的內心世界,這也在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人本性遺留下來的一些無法共識的差距。我欣賞知足者常樂的人,那是一種對生命的淡然之美。懂得享受工作與享受人生的人最快樂。這種快樂來自於自知與自我價值的認同感。活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每天都存在著很多誘惑,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

  • 8 # 使用者江豚

    自我目的實在達不到,″知足常樂"安慰一下自己,很正常。退休四五千的職工不想八九千元那是講假話!

    有的兩千三千已把生活自行安排得上不去下不來,這樣"知足常樂"滿公園,滿街道等……

    還有勸人″自足常樂"的人,村口報亭常有一老太太,姓金,人稱金奶奶,九十三歲,淮海戰役過來的,月工資1.3萬元,她常勸人″知足常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鏤空手錶為何比普通手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