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原理
由圖1(b)所示的等效電路可以看出,當陽極加正向電壓,門極同時加正觸發訊號時,GTO導通,其具體過程如圖2所示。
顯然這是一個正反饋過程。當流入的門極電流IG足以使電晶體N2P2N1的發射極電流增加,進而使電晶體P1N1P2的發射極電流也增加時,α1和α2增加。當α1+α2>1之後,兩個電晶體均飽和導通,GTO則完成了導透過程。可見,GTO開通的必要條件是
α1+α2>1, (1)
此時注入門極的電流
IG=[1-(α1+α2)IA]/ α2 (2)
式中,IA——GTO的陽極電流;
IG——GTO的門極電流。
由式(2)可知,當GTO門極注入正的電流IG但尚不滿足開通條件時,雖有正反饋作用,但器件仍不會飽和導通。這是因為門極電流不夠大,不滿足α1+α2>1的條件,這時陽極電流只流過一個不大而且是確定的電流值。當門極電流IG撤銷後,該陽極電流也就消失。與α1+α2=1狀態所對應的陽極電流為臨界導通電流,定義為GTO的擎住電流。當GTO在門極正觸發訊號的作用下開通時,只有陽極電流大於擎住電流後,GTO才能維持大面積導通。{{分頁}}
由此可見,只要能引起α1和α2變化,並使之滿足α1+α2>1條件的任何因素,都可以導致PNPN4層器件的導通。所以,除了注入門極電流使GTO導通外,在一定條件下過高的陽極電壓和陽極電壓上升率du/dt,過高的結溫及火花發光照射等均可能使GTO觸發導通。所有這些非門極觸發都是不希望的非正常觸發,應採取適當措施加以防止。
實際上,因為GTO是多元整合結構,數百個以上的GTO元製作在同一矽片上,而GTO元的特性總會存在差異,使得GTO元的電流分佈不均,通態壓降不一,甚至會在開透過程中造成個別GTO元的損壞,以致引起整個GTO的損壞。為此,要求在製造時儘可能使矽片微觀結構均勻,嚴格控制工藝裝備和工藝過程,以求最大限度地達到所有GTO元的特性的一致性。另外,要提高正向門極觸發電流脈衝上升沿陡度,以求達到縮短GTO元陽極電流滯後時間,加速GTO元陰極導電面積的擴充套件,縮短GTO開通時間的目的。
3、 關斷原理
GTO開通後可在適當外部條件下關斷,其關斷電路原理與關斷時的陽極和門極電流如圖3所示。關斷GTO時,將開關S閉合,門極就施以負偏置電壓UG。電晶體P1N1P2的集電極電流IC1被抽出形成門極負電流-IG,此時電晶體N2P2N1的基極電流減小,進而引起IC1的進一步下降,如此迴圈不已,最終導致GTO的陽極電流消失而關斷。
GTO的關斷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儲存時間(t s)階段,下降時間(t f)階段,尾部時間(t t )階段。關斷過程中相應的陽極電流iA、門極電流iG、管壓降uAK和功耗Poff隨時間的變化波形如圖3(b)所示。
(1) t s階段。GTO導電時,所有GTO元中兩個等效電晶體均飽和,要用門極控制GTO關斷,首先必須使飽和的等效電晶體退出飽和,恢復基區控制能力。為此應排除P2基區中的儲存電荷,t s階段即是依靠門極負脈衝電壓抽出這部分儲存電荷。在t s階段所有等效電晶體均未退出飽和,3個PN接面都還是正向偏置;所以在門極抽出儲存電荷的同時,GTO陽極電流iA仍保持原先穩定導電時的數值IA,管壓降u AK也保持通態壓降。
(2) t f階段。經過t s階段後,P1N1P2等效電晶體退出飽和,N2P2N1電晶體也恢復了控制能力,當iG變化到其最大值-IGM時,陽極電流開始下降,於是α1和α2也不斷減小,當α1+α2≤1時,器件內部正反饋作用停止,稱此點為臨界關斷點。GTO的關斷條件為
α1+α2
關斷時需要抽出的最大門極負電流-IGM為
|-IGM|>[(α1+α)-1]IATO/α2, (4)
式中,IATO——被關斷的最大陽極電流;
IGM——抽出的最大門極電流。
由式(4)得出的兩個電流的比表示GTO的關斷能力,稱為電流關斷增益,用βoff表示如下:βoff=IATO/|-IGM|。 (5)
βoff是一個重要的特徵引數,其值一般為3~8。
在tf階段,GTO元中兩個等效電晶體從飽和退出到放大區;所以隨著陽極電流的下降,陽極電壓逐步上升,因而關斷時功耗較大。在電感負載條件下,陽極電流與陽極電壓有可能同時出現最大值,此時的瞬時關斷損耗尤為突出。{{分頁}}
(3) t t階段。從GTO陽極電流下降到穩定導通電流值的10%至陽極電流衰減到斷態漏電流值時所需的時間定義為尾部時間t t。
在t t階段中,如果UAK上升du/dt較大時,可能有位移電流透過P2N1結注入P2基區,引起兩個等效電晶體的正反饋過程,輕則出現IA的增大過程,重則造成GTO再次導通。隨著du/dt上升減慢,陽極電流IA逐漸衰減。
如果能使門極驅動負脈衝電壓幅值緩慢衰減,在t t階段,門極依舊保持適當負電壓,則t t時間可以縮短。
開通原理
由圖1(b)所示的等效電路可以看出,當陽極加正向電壓,門極同時加正觸發訊號時,GTO導通,其具體過程如圖2所示。
顯然這是一個正反饋過程。當流入的門極電流IG足以使電晶體N2P2N1的發射極電流增加,進而使電晶體P1N1P2的發射極電流也增加時,α1和α2增加。當α1+α2>1之後,兩個電晶體均飽和導通,GTO則完成了導透過程。可見,GTO開通的必要條件是
α1+α2>1, (1)
此時注入門極的電流
IG=[1-(α1+α2)IA]/ α2 (2)
式中,IA——GTO的陽極電流;
IG——GTO的門極電流。
由式(2)可知,當GTO門極注入正的電流IG但尚不滿足開通條件時,雖有正反饋作用,但器件仍不會飽和導通。這是因為門極電流不夠大,不滿足α1+α2>1的條件,這時陽極電流只流過一個不大而且是確定的電流值。當門極電流IG撤銷後,該陽極電流也就消失。與α1+α2=1狀態所對應的陽極電流為臨界導通電流,定義為GTO的擎住電流。當GTO在門極正觸發訊號的作用下開通時,只有陽極電流大於擎住電流後,GTO才能維持大面積導通。{{分頁}}
由此可見,只要能引起α1和α2變化,並使之滿足α1+α2>1條件的任何因素,都可以導致PNPN4層器件的導通。所以,除了注入門極電流使GTO導通外,在一定條件下過高的陽極電壓和陽極電壓上升率du/dt,過高的結溫及火花發光照射等均可能使GTO觸發導通。所有這些非門極觸發都是不希望的非正常觸發,應採取適當措施加以防止。
實際上,因為GTO是多元整合結構,數百個以上的GTO元製作在同一矽片上,而GTO元的特性總會存在差異,使得GTO元的電流分佈不均,通態壓降不一,甚至會在開透過程中造成個別GTO元的損壞,以致引起整個GTO的損壞。為此,要求在製造時儘可能使矽片微觀結構均勻,嚴格控制工藝裝備和工藝過程,以求最大限度地達到所有GTO元的特性的一致性。另外,要提高正向門極觸發電流脈衝上升沿陡度,以求達到縮短GTO元陽極電流滯後時間,加速GTO元陰極導電面積的擴充套件,縮短GTO開通時間的目的。
3、 關斷原理
GTO開通後可在適當外部條件下關斷,其關斷電路原理與關斷時的陽極和門極電流如圖3所示。關斷GTO時,將開關S閉合,門極就施以負偏置電壓UG。電晶體P1N1P2的集電極電流IC1被抽出形成門極負電流-IG,此時電晶體N2P2N1的基極電流減小,進而引起IC1的進一步下降,如此迴圈不已,最終導致GTO的陽極電流消失而關斷。
GTO的關斷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儲存時間(t s)階段,下降時間(t f)階段,尾部時間(t t )階段。關斷過程中相應的陽極電流iA、門極電流iG、管壓降uAK和功耗Poff隨時間的變化波形如圖3(b)所示。
(1) t s階段。GTO導電時,所有GTO元中兩個等效電晶體均飽和,要用門極控制GTO關斷,首先必須使飽和的等效電晶體退出飽和,恢復基區控制能力。為此應排除P2基區中的儲存電荷,t s階段即是依靠門極負脈衝電壓抽出這部分儲存電荷。在t s階段所有等效電晶體均未退出飽和,3個PN接面都還是正向偏置;所以在門極抽出儲存電荷的同時,GTO陽極電流iA仍保持原先穩定導電時的數值IA,管壓降u AK也保持通態壓降。
(2) t f階段。經過t s階段後,P1N1P2等效電晶體退出飽和,N2P2N1電晶體也恢復了控制能力,當iG變化到其最大值-IGM時,陽極電流開始下降,於是α1和α2也不斷減小,當α1+α2≤1時,器件內部正反饋作用停止,稱此點為臨界關斷點。GTO的關斷條件為
α1+α2
關斷時需要抽出的最大門極負電流-IGM為
|-IGM|>[(α1+α)-1]IATO/α2, (4)
式中,IATO——被關斷的最大陽極電流;
IGM——抽出的最大門極電流。
由式(4)得出的兩個電流的比表示GTO的關斷能力,稱為電流關斷增益,用βoff表示如下:βoff=IATO/|-IGM|。 (5)
βoff是一個重要的特徵引數,其值一般為3~8。
在tf階段,GTO元中兩個等效電晶體從飽和退出到放大區;所以隨著陽極電流的下降,陽極電壓逐步上升,因而關斷時功耗較大。在電感負載條件下,陽極電流與陽極電壓有可能同時出現最大值,此時的瞬時關斷損耗尤為突出。{{分頁}}
(3) t t階段。從GTO陽極電流下降到穩定導通電流值的10%至陽極電流衰減到斷態漏電流值時所需的時間定義為尾部時間t t。
在t t階段中,如果UAK上升du/dt較大時,可能有位移電流透過P2N1結注入P2基區,引起兩個等效電晶體的正反饋過程,輕則出現IA的增大過程,重則造成GTO再次導通。隨著du/dt上升減慢,陽極電流IA逐漸衰減。
如果能使門極驅動負脈衝電壓幅值緩慢衰減,在t t階段,門極依舊保持適當負電壓,則t t時間可以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