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帶榕樹

    公元前249年,秦國佔領成皋、滎陽,南韓此時已經處於滅亡的邊緣。

    危急時刻,韓惠王靈光一閃,派出了一個水利專家,計劃如下,讓工程師說服秦國興修浩大的水利工程。在南韓看來,這是疲乏秦國,消耗秦國國力,使之短期內無法進攻南韓的絕妙計劃,這名工程師就是鄭國。

    秦王採納了鄭國的建議,準備在涇河與洛水之間修建灌溉渠,但計劃很快敗露,不過秦王認為此項工程利於千秋萬代,便命鄭國繼續修建灌溉渠。

    經過10年的努力,動員數十萬人,灌溉渠徹底完工,使原本貧瘠的關中平原變得沃野千里,極大的增強了秦國國力,後人為了紀念鄭國,將這條灌溉渠命名為鄭國渠。

  • 2 # 尉霖

    說起韓廷為什麼要派最優秀的水利專家修渠,這就必須說一下當時秦帝統治下的國際環境。首先要我們必須要認清楚,在秦帝的統治下,南韓本身作為盤踞在周鄭之地的蠻夷之國,生存環境是無比險惡的。因而,南韓想要生存,只有一條路可走——入關!而南韓想要入關,也只有一種方法——曲線入關!但是,關口就這麼大,不只你一個人想入,趙、魏、楚、齊都想曲線入關。那南韓就要用最有誘惑力的方式搶先曲線入關。最終,入關的結果也顯而易見,馮氏一度滋潤到漢朝……所以說,蠻夷之國對自身做什麼都不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唯一的方式既在於——入關!

  • 3 # 窮巷志高遠

    戰國時候,南韓自作聰明,想玩一個疲秦政策,給秦國畫發展藍圖,然後拼命的推動秦國搞建設。要秦國因為巨大的工程勞民傷財,讓老百姓累死,國家財政拖死。

    韓王秘密召見水家名士鄭國,給他下達了水工疲秦計大策,主要內容如下:其一、鄭國以私人名義去見秦國丞相呂不韋,誘使呂不韋開工建設關中大渠;其二、關中大渠要儘量擴大工程量,延長工期,以消耗秦國的民力與物力;其三、建成的關中大渠必須是一條漏水渠,讓秦國投入巨大的資源建渠卻不能得到渠的好處;其四、事情敗露後,鄭國必須逃到趙國或者楚國,讓秦國去攻打趙楚兩國,不能引秦軍入南韓。

    韓王以鄭國的族人相要脅,如果鄭國不去秦國實族水工疲秦計,則鄭氏族人全部有罪誅殺。鄭國到了秦國後給丞相呂不韋講了建設關中大渠的必要性和經濟性,呂不韋透過秦國的間諜機構瞭解到了鄭國的圖謀,但還是讓李斯輔助鄭國建設關中大渠。

    嬴政知道後,把鄭國壓入了大牢。後來嬴政親自去大牢與鄭國相談,說服了鄭國建設一條真正可以使用的大渠。鄭國以水家名士的敬業精神,在百萬秦人的努力下用兩年時間建成了關中大渠。嬴政將其命名為鄭國渠,冊封鄭國為大秦大田令,得知韓王安的陰謀後,又派兵將鄭氏族人全部救到秦國定居。

    南韓想要透過修水渠疲秦,可奈何秦國國力強大,非但沒做到疲秦,反而還利秦,還秦國富庶強盛了起來。

  • 4 # 歷史解說

    南韓。這個南韓當然不是今天的南韓,而是中國古代周朝時期的南韓,歷史上南韓的出鏡率並不高,但是國家各種人才倒是不少,有聞名後世的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法家代表人物韓非,這兩個算是最有名的,而今天要說的卻是一個不那麼出名的,南韓派往秦國的“間諜”。

    南韓也和魏國一樣,分前後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西周時期外加春秋初期,歷史資料同樣也是少得可憐,甚至比魏國還要可憐,作為一個諸侯國,就連第一任國君的名字都沒有。在東周時代開始,也就是周平王東遷之後十幾年,就被晉國滅掉了。不得不說,這個晉國在當時確實是很強大的,滅魏國,還滅了南韓,還沒有算上其他一些國家。晉國的強大到了什麼地步呢?春秋五霸我們知道,指的是春秋時期五位霸主,注意,和戰國七雄不一樣,五霸是五位君主。雖然很多人評價五霸是不一樣的結果,然而在清代一位學者全祖望的評價裡,晉國獨佔四霸,不得不說,這樣的強大確實讓人望而生畏。

    再回來說南韓。西周時期的南韓被晉國滅,但是不要緊,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人,與魏、趙兩家一起瓜分了晉國,雖然不再是從前的南韓,但是這兩個字至少又重新回來了。

    戰國時期的南韓,地盤是七國之中最小的,可是卻有讓其他國家都心生畏懼的“大寶劍”。沒錯,是真的大寶劍,南韓鑄造的劍異常鋒利,有“陸斷牛馬,水截鵠雁”之稱。此外,還有更加聞名於世的弩,在當時的情況下,南韓出產的弩射程在八百米之外,或許正是因為國土狹小,這也是南韓人想出來的沒有法子的法子吧,升級裝備,才能提高武力值和戰鬥力。

    可是這個南韓,在戰國後期國君韓桓惠王時,卻做過一件讓自己恨不能以死謝罪的事情。

    我們已經知道,南韓地盤最小,還有一點,它離秦國特別近,就算有裝備加持,戰鬥力要和一步步強大起來的秦國比起來,還是不夠。桓惠王聞到了空氣中飄散的硝煙的氣息,整日憂慮,又沒有辦法。於是在某一日,召集自己的智囊團,有一個大臣想了一個辦法。因為秦王時常在國內修建各種工程,因此南韓建議秦王再多建造一個,反正都已經那麼多了,再多一個也沒差,這樣可以藉機消耗掉秦國的人力物力,如此一來不就沒有力量出兵嗎?

    不得不說,這條計策實在是高明,高明到讓人覺得夠傻夠天真。想想看,南韓從國君到大臣都是這樣沒有長遠之見,南韓又還能有多少時日?

    韓王一派欣喜的樣子,馬上就找到了一個叫做鄭國的人,派去秦國。鄭國抱著公文包,拿出一張張規劃藍圖,向秦莊襄王極力推薦自己公司的保險,哦不,工程專案,仔細思索之下,秦莊襄王覺得自己確實需要南韓公司的產品,於是雙方愉快地達成協議,鄭國前往關中之地修建水渠。

    可是秦王畢竟不是傻子,當他發現這項工程耗時耗力耗錢的時候,馬上把推銷員鄭國抓了起來,刀都架在脖子上了,鄭國倒是從容自若。這項工程確實會消耗秦國國力,我一個南韓人,大老闆指派我來做事,我總不能撂挑子,但是秦王細想,如果工程完成,到時候給秦國來帶的是什麼,這些被消耗掉的,難道還怕補不回來嗎?如果我真的只是為了消耗國力,那在工程開工之後,您哪裡還能再見到我?

    或許鄭國是為了保命完成任務,或許是真的想要造福百姓,又或許是鄙視南韓國君這種作為,總之,水渠是建起來了,前後耗時十多年,可是建成之後,這十多年的消耗還算什麼大事,不僅如此,關中之地再也沒有出現過災年。為紀念鄭國,人們將水渠命名鄭國渠。兩千多年之後,鄭國渠依舊在運轉,而且成為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至於南韓,恐怕無論如何都再也笑不起來了,公元前230年,秦國鐵騎踏平南韓,南韓也成了六國中第一個被滅掉的國家。

  • 5 # 多臻貴

    作為戰國七雄實力與燕國同是末尾者的南韓,偏偏遇到最強大的秦國,所以,它的滅亡是註定無法改變的。

    南韓希望秦國修鄭國渠,其實正中秦國下懷,秦國在秦昭襄王時期雖努力擴張,但長平之戰本就是慘勝,邯鄲之戰與之後的數場戰事傷亡也是慘重,急需要時間進行元氣的恢復。

    修建鄭國渠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在秦國的監督下走向令秦國富強,正因為鄭國渠的修建和灌溉,關中平原多年沒有災禍,為統一做出巨大貢獻。

    南韓確實在數年時間避免了秦國攻打,但是並沒有利用這段時間去發展和振作,反而是更加激化矛盾,國力日漸衰頹。

    南韓的設想是削弱秦國,但並沒有制定強國的戰略,以至於白白浪費掉數年光陰,坐視秦國更加整合國力,為統一達成準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電影《左耳》中陳都靈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