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唱歌怎麼發力?怎麼呼吸?
3
回覆列表
  • 1 # 瑩月聲樂課堂

    通俗唱法,第一步聲樂日常練習

    第一步:我們先用si練習長氣息

    訓練目的:讓我們在歌唱中擁有更長的氣息。

    每次練習30~35秒即可

    第二步:練習橫膈膜支撐力

    練習目的:感受唱歌時氣息的位置

    每次練習:嘿哈吼10組,1分鐘最好

    第三步:歌曲慢唱法

    練習目的:感受唱歌時氣息和橫膈膜的作用

    練習內容:例如《月亮代表我的心》,你問我愛你有多深,將整體的樂句放慢,唱的越慢越好更好,充分感受橫膈膜和氣息的運用。

    大家好,我是瑩樂老師,3600次聲樂教學經驗,教你把唱歌技巧,融入歌曲的聲樂老師!

  • 2 # 音之緣YZY

    樓主問題有點偏,個人理解,世界上只有一種唱法,就是“科學唱法”,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通俗唱法都包含在其中,但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民族唱法在吸收美聲唱法的科學性後得到了豐富,逐漸形成“新民族唱法”,進而發展成科學的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也是如此。呼吸練習只是一個單項的技能,歌唱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只要記住:歌唱沒有捷徑、一步一腳印,練好基本功才能一通百通,一切的技術都為藝術服務。

  • 3 # 剛子和小蘇

    通俗唱法和美聲民歌都是一個呼吸,橫膈膜呼吸法,都是聲帶和氣息的科學發聲,接受過音樂訓練的朋友大概瞭解呼吸的練習方法是“狗喘氣”,所謂“狗喘氣”就是像小狗一樣用肚子(實際上是橫膈膜)呼吸,一般專業唱歌的人唱完歌是肚子疼而不是嗓子疼,平時練習呼吸張開嘴快呼快吸、慢呼慢吸、快吸慢呼、慢吸快呼,這樣反覆練習橫膈膜的肌肉力量,一段時間以後就會擁有氣息的力量感,剛剛開始練習的朋友會把氣吸到胸部,不要要急想象人在聞花的時候,用鼻子輕輕的嗅,此時的狀態就是深式呼吸,相比較平時說話時的肺部的淺式呼吸,這種呼吸發音更有力量,播音主持同樣也是需要練習呼吸,所以他們的聲音聽起來很飽滿很好聽,好的聲音都是氣與聲的結合,再加上感情就能打動人。

    唱歌發力是下意識的,不是有意刻意的用氣用力,當我們練習一段時間以後,再唱歌的時候自然就會用上橫膈膜的力量,老師教我們說平時刻意練氣舞臺忘記有氣,意思就是在演唱的時候不要想我該怎麼用力怎麼用氣,站上舞臺拿起麥只想感情。

  • 4 # 啟航唱歌技巧

    我認為唱歌是最接近與公眾演說的技能之一,從基本功的角度來看更是如此。

    歌唱基本功:呼吸控制 音質 樂感 演繹技巧 思想深度 公眾互動。。。

    演說基本功:呼吸控制 音質 語感 演繹技巧 思想深度 公眾互動。。。

    可見,練好歌唱技巧將有助於公眾演說的全面提升。鑑於自身聲音:緊,細,呼吸短促的特點,如何練就字正腔圓,樂感十足,這是接下來要全力攻克的方向。在語言學習界,為了改善發音,也特別強調唱歌學英語的技巧。

    因此,我決定透過練習,有系統的改變自我的音質和樂感。以下是一個歌唱界專業人士提供的方法。我覺得可以一試。

    首先是氣息練習,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步:軀幹站直,胸部放鬆地挺起,腿不能彎曲,面部肌肉一定要放鬆,不要有意識去吸入大口氣,直接用小腹的動作來數“1”,(不是心中數,而是口中念出來)數完後小腹立即回覆原狀。再收小腹數“2”,再回復原狀,如此反覆地數到“10”,或“20”,讓小腹靈活而有彈性,反覆地收腹和還原,使下腹形成自動“換氣”。因為在小腹還原時,氣息已自動吸入,把吸氣練成下意識動作的好處在於“氣口”的靈活性,另一好處是無吸氣聲;數1、2、3、4、5的節奏可由慢而快。開始階段下腹肌肉會很“酸”,這是正常的。

    當快速練氣適應之後,可用連續數123或12345或12345678910,再逐步從1----10,或1----30;最多可數到50位數。下腹肌始終處於收縮狀態。這是鍛鍊“保持”的基礎。

    第二步可用音階來練氣。先用三度下行3 2 1(咪來哆);再是五度下行5 4 3 2 1 ;甚至八度下行7 6 5 4 3 2 1 .看下腹肌支援能力而定。下行適應了,可改練上下行三度音階1 2 3 2 1 或五度上下行1 2 3 4 5 4 3 2 1 甚至九度上下行1 2 3 4 5 6 7i2i7 6 5 4 3 2 1 ,一切量力而行。關鍵是鍛鍊收緊小腹的支援餘地。練下行音階時,小腹只需收一下即可,練上下行就要求在上行時加強下腹肌向上“頂”的力量,下行時只需保持可;練八度上行當然需要更大的下腹向上“頂”的力量,總的感覺就好像把自己的重心不斷向上提,切記這個練習不是為收腹而收腹,而是為了讓胸廓張開,輔助動作是收緊臀部,這種基本功和練舞蹈的基本功完全一致。練音階時用什麼母音為好?最好用Hm,因為Hm要求收縮聲帶,可為下一步的發聲訓練做好準備,這是第一步。

    當“換氣”的習慣建立之後,必需把訓練重點放到張開兩肋上去了,也就是在收腹發音的同時,有意識地“撐”開兩肋,就如同手風琴的風箱那樣拉開,這是呼吸訓練中最難練的一個環節,兩肋的骨框架比腹肌更有支撐力,光靠小腹支撐的能力時有限的。

    完成氣息控制的最後一步是鼓上腹,在做這個動作時,必需帶動腰圍四周的擴張,此時的橫膈膜才真正起到了“水閘”的作用。

    以上三個階段的氣息訓練,可以理解為一個整體的三個階段。也可以分為三種獨立的呼吸方法,因為通俗唱法有層次性,對於像一些音域寬、力度對比度特別大的歌曲,要求強有力的氣息控制。但對音域窄,不要求強烈氣勢的歌曲,就是用呼吸的第一階段也足夠應用了。

    由於保持氣息這句聲樂術語,經常造成錯覺和誤解為----“迸氣”、造成氣息僵化,反而破壞了歌唱的流暢。所以使用“氣勢”----(象徵一種動態中氣息)這個名詞或許更恰當。

    至於為什麼不講吸氣?理由很簡單,因為歌唱是在“呼氣”狀態下進行的,吸氣是人的本能,不吸氣人就會死亡。所以把太多的精力去研究核心吸氣的話,結果往往弊多利少,許多錯誤的呼吸方法都來自於對“吸氣”的強調,永遠不必擔心體內無氣。任何歌唱藝術都有一個共同點----氣不在“吸得多”而在“吸得深”。用小腹作為“力點”,兩肋為“支點”不是已很“深”了麼!小腹也就是丹田。

    氣勢的“保持”建立在一種意念上,決不是保持在某個不變的軀幹姿勢上。這個意念可以理解為不斷地在“加氣”或“提氣”均可,不論上下腹肌在歌唱中如何不停地運動著,摸上去均是有彈性的,不是僵硬的。

    雖然說歌唱是呼吸的藝術,這只是說明屯氣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決不能理解為正確的呼吸方法就是正確的歌唱方法,不論何種唱法模式,發聲方法的正確與否遠比呼吸方法與否更重要,上述的有關氣勢的入門訓練只能說是歌唱的一種“準備”而已。只有當發聲方法的調節被歌唱者充分掌握之時,氣勢的功能才能被充分體現出來,初始階段的氣息訓練是歌唱的準備。

    上述的呼吸不是一種氣功訓練,歌唱中所要求的“氣感”,和氣功的“氣感”性質完全不同。“氣感”不僅是歌唱者的自我意識,也是聽眾能感覺到的具體效果,聲樂術語----“聲音靠在氣上”是指一種具體的“效果”,在唱者的自我意識上覺得胸腔中有“回聲”的感覺。在聽者說來,聽到的聲音明顯帶有“混響”的效果。“氣感”是透過聲音來感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16G記憶體,又買了個16G的記憶體卡,怎麼把手機記憶體移到記憶體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