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李森
-
2 # 薪也負
洛神賦寫的是真美,把男人用在女人身上的讚美之詞全部寫完了,後世再寫也只不過狗尾續貂。
但洛神賦所寫應該不是甄宓,畢竟對子建而言,爭權是爭權,好色是好色!讚美美人,不過是感嘆‘美人遲暮兮獨不歸’!
-
3 # 劉一千五
曹植為自己而作的文章。
自己的封地在甄,感嘆甄地有個孤立無依的人。嘆自己不幸的命運。抱負追求化作一縷香魂,隨風飄雲。追念己逝故友。他們都死了,只留下他一個人在冷酷的世界裡流浪,因為心無所屬,哪裡都沒安全。
曹操父子三人,在建安文壇佔有極重要地位。生活經歷和豐富的感情世界,都表現在文學創作中,留下了不少詩篇。特別是曹植的《洛神賦》更是一步三嘆,讓人流連往返,不忍卒讀,生怕破壞了其中的氣氛和驚動了美人情態。
由此聯想到《曹娥碑文》。
這又不得不提到曹植的老師楊修。而又恰恰是楊修捲入曹家的糾紛,與丁儀兄弟因立曹植為王儲的鬥爭中遭曹操先後殺害。又把曹植身邊的人清除殆盡,讓陳思王曹植孤獨有如救父的曹娥一樣孤立無援。
細讀《曹娥碑》文,其文采,取材對《洛神賦》有非常大的影響。
曹娥之父曹盱"安歌婆娑樂神”,因醉酒落入江中,不慎淹死,眾人求屍不得。女兒曹娥十五歲,聽說後,繞江啼哭,冀得父屍,不果。就跳入江中,七日後,揹著父屍一齊浮出江面。鄉人感念,俱哭奠於江畔而埋葬於河畔高處。上虞令度尚上奏朝廷,表為孝女。度尚請邯鄲淳作文以記此盛事,邯鄲淳文不加點寫成碑文。刻於石上立於墓前。
其時的蔡邕正在寫漢史,聽說後扔下毛筆,騎匹蹇馬趕到江邊,無奈天黑了,伸手不見五指,又沒燈火,只好摸字而讀完。讀後在背後寫下"黃絹幼婦,外孫齏舅″八字,擲筆而去,留下啞謎,眾莫不解。
這還沒完……
建安中,曹操征討漢中張魯,路過長安蔡邕莊,蔡琰接待了他們。曹操首見《曹娥碑文》,立刻對那八個字謎來了興趣,要猜猜。楊修在眾人中己解了出來,讓曹操大倒胃口。後於軍中藉故殺了"絕妙好辭"的第一個破解者楊修。楊修一死,斷了曹植一臂,在與曹丕的鬥爭中敗落下來。淪落成孤立無靠的陳思王。
黃初三年,曹植自封地甄城去京中述職,在旅途中形影相弔,寂寞無侶,神形恍忽,模糊中見一美人"凌沒微步",翩翩起舞於崖畔之末,清波之上。說近不可及,說遠似眼前。於是,寫美人而嘆命蹇,惜紅顏而覺蒼老。借與美人的相逢,暢敘理想與追求破滅之後,欲隨美人渡江而去的希望,而現實生活的殘酷又讓只短嘆命運的無情捉弄。
所以,曹植是在寫洛水之神宓妃之邂逅相遇,來抒發自己鬱郁不得志的憤懣心情。
把《洛神賦》讀上幾遍,再去讀《曹娥碑文》,在字裡行間,水乳相融,情景痕跡無處不在,讓人疑惑這《洛神賦》是不是《曹娥碑文》的影響結果。
大書法家王羲之楷書過《曹娥碑文》,大畫家顧愷之作過《洛神賦圖》,於是大家一揮毫,圖文流傳開來,成了文化史上的一篇情文俱美的華章。
曹植寫自已的不幸際遇,讓翩若驚鴻,宛若游龍的風姿綽約給掩映了,其實他在哭自己的命,一如曹娥"無父孰怙",只得投入滾滾波濤,踏浪出世,這才是才子的解脫。
-
4 # 密探零零發
三國時期,曹植作了辭賦名篇《洛神賦》,因在開篇提到了“:斯水之神,名曰宓妃”,因此很多人聯想到曹植與嫂子甄宓的緋聞,就認為這篇《洛神賦》就是為甄宓而作。實則不然,《洛神賦》實際上是為一個被曹操殺害的無辜女子而作。
曹植的《洛神賦》到底寫了什麼呢?《洛神賦》虛構了作者曹植自己在洛水邊與洛神宓妃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但由於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後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
曹植的《洛神賦》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呢?曹植此賦據序所言,系其於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入朝京師洛陽後,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經過洛水時,“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而作。當時,曹丕剛即帝位不久,不僅殺了曹植之前的幕僚,而且將曹植一貶再貶,曹植處境堪憂,內心苦悶。
曹植為甄宓作《洛神賦》不成立,有以下三點原因:一是甄宓比曹植大了整整10歲,一般來說對於一個比自己年長十歲的已婚女子曹植不太可能有過多的想法;二是圖謀兄妻,此乃禽獸之行為。雖然曹植行為放任,不拘泥於立法,但從他的人品來看,斷然不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三是當時,曹丕即位,正準備對付曹植,曹植處境堪憂,他又怎麼會為甄宓作賦,豈不是色膽包天,不怕掉腦袋了嗎?
實際上,曹植的《洛神賦》是為一個被曹操無辜殺害的可憐女子所作。學術界認為《洛神賦》所描寫的其實是曹植的亡妻崔氏,崔氏為名士崔琰兄之女,嫁給曹植為妻室,後因穿衣太過華麗被曹操所殺。在妻子崔氏死後好多年,曹植都沒續正室而《洛神賦》其實是曹植懷念當年與妻崔氏一同度過的美好時光有感而作。在《洛神賦》中“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四句,是埋怨妻子為何當年拋下自己獨自去了,使得此刻“人神之道殊”,天人兩隔。
-
5 # 長湖火鳳凰
一、《洛神賦》原名《感甄賦》。是曹植為漢獻帝曹丕的妃子、漢明帝曹叡的母親甄宓所作。
曹丕年長,工於心計,殺伐決斷,富有政治野心;而曹植則開賦過人,學識淵博,不喜征戰。故曹操讓性格接近自己的曹丕接任自己的位置,掌管曹魏政權;而曹植則詩酒為伴,不問政治。
二人同時認識甄宓,並且都愛上了甄宓。但由於曹丕的特殊地位,有優先擇妃的權力,於是甄宓做了曹丕的妃子,並生下兒子曹叡。之後隨著時光流逝,甄氏年老色衰,被曹丕拋棄,慘死後宮之中。曹植聽到這個訊息,心生感慨,遂作《感甄賦》,回想當年認識甄宓以及和甄宓交往的時光,權當寄託哀思。《感甄賦》一出,其浪漫主義的寫作手法,夢幻般的情境描寫,文人爭相傳抄,一時洛陽紙貴。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等語句更是流傳後世,經久不息。
到漢明帝曹叡登基,為避母親的諱名,將《感甄賦》改名為《洛神賦》。之後,曹植為甄宓所作的《感甄賦》便以《洛神賦》之名流傳下來了。
二、對《洛神賦》的評價
《洛神賦》是以神話的形式,融入豐富的幻想,加上浪漫主義寫作方式而成就經典作品。
《洛神賦》塑造了一個美麗、純潔的洛河神女,辭藻優美生動,情感單純哀婉,表達作者含蓄而又豐富惋惜的情感。《洛神賦》中,神女時遠時近,忽而飄然起飛,忽而又在水上溫柔漫步,面貌嬌美,體態優雅,“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這一段寫洛神的外貌。
接下來,曹植回到現實,甄宓已死,只留下自己無限的哀思。便把洛神重新寫回神女的形象。“越北址,過南崗,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人神殊途,曹植與甄宓的感情斷絕。全篇至此,恨怨百感交集,一個形神完美、有血有肉的女神形象已完全出現在我們眼前。曹植託物言志,感情傷懷的寫作可謂登峰造極。
在《洛神賦》中,曹植所寫洛水女神到底是誰?成為歷史難以破解之謎!一種推測是甄后,曹丕之妃。作為小叔子,竟然愛上親嫂,就兄弟而言,為其不義;就君臣而言,為其不忠,成何體統?顧愷之代表作《洛神賦圖》,公然就指甄后,李商隱亦有“宓妃留枕魏王才”詩句,亂世桃花逐水流,千百年來,招來文人罵聲一片;另一種推測是,曹植塑造一個洛神形象,美麗痴情,但被猜忌,用以自擬,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屢遭排擠、無力迴天之境。如果不是感甄所作,那麼曹植為何要寫《洛神賦》?如果說是寄託君臣之道,作為政治上屢次受兄迫害,怎麼會產生洛神女子那般真情?
回覆列表
洛神賦是曹植(曹子健)的浪漫主義名篇,究竟是為誰而作,尚爭異不絕,沒有定論,認為是為其嫂甄氏所作也普遍認可。洛神賦原名《感甄賦》是在被封鄄城所作。具說是聞知嫂子死後一年去洛陽,見侄兒想起嫂子(甄后)之死無限感慨,過洛水偶然一夢彷彿甄后化神而來,醒後隨作感甄賦,其侄曹叡繼位後,為避母名諱,改為《洛神賦》。以上說也無具體論證,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