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菜九段的酒
-
2 # 資治通鑑權謀
因為他的背水一戰沒有可複製性。
重複他的做法容易全軍覆沒。
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背水一戰的。
他之所以背水一戰成功,
一是靠勇氣。
二是靠運氣。
靠別人比他笨,比他傻。
但是話說回來,誰又比誰傻三秒鐘?
你如何確定別人就比你傻三秒鐘?
這就是其中的不可複製性。
-
3 # 天衍帝君
作者說出這個問題可否考慮到時間的問題,這個問題就和關公和秦瓊誰誰厲害一樣。據我所知,三十六計要比韓信早,我認為不管他多麼經典,這就是沒有進去三十六計的原因吧
-
4 # 三峽橙子鍋
所謂的兵法,其實最終目的是在一個區域性形成對敵人力量的壓倒性……而不是每次把自己逼到山窮水盡,再去指望那個柳暗花明
-
5 # 以史為鑑
三十六計只是中國古代兵書中的一種,而且是屬於沒有明確作者、沒有明確時代的著作。雖然背水一戰沒有被列入“三十六計”之中,但並不是說背水一戰不重要,而是背水一戰中運用到了多個“三十六計”中的計策,無法用一計來形容這一戰的驚心動魄罷了。
現代許多書中故意把《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排列到一起,讓人誤以為三十六計是孫子兵法的一部分,這其實是大謬。
中國歷史上的兵書其實很多,比如先秦時代就有據說是姜子牙所著的《六韜》,司馬穰苴的《司馬法》、孫武的《孫子兵法》、孫臏的《孫臏兵法》、尉繚的《尉繚子》……這些著名的兵法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
到了秦漢之後,韓信據說也留下了《韓信三篇》,曹操、諸葛亮也寫過兵法,唐代李靖的《衛國公兵法》、明代戚繼光的《紀效新書》……都是中國當時最有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所著作。
但是不同於上述著作,《三十六計》此書到底是誰在何時編撰,這個已經不可靠了。大機率是沒有經歷戰爭的文人根據歷史戰例彙集而成。
二、三十六計都是哪些三十六計?《三十六計》共分為六個部分: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
每個部分共有六計,從第一計瞞天過海開始,到三十六計走為上結束加起來共計三十六計。
前三個部分是我強敵弱時候採用的計策;後三個部分是我弱敵強時候採取的計策;這六個部分,三十六計分別是:
第一套:勝戰計第一計 瞞天過海 第二計 圍魏救趙 第三計 借刀殺人第四計 以逸待勞 第五計 趁火打劫 第六計 聲東擊西第二套 敵戰計第七計 無中生有 第八計 暗渡陳倉 第九計 隔岸觀火第十計 笑裡藏刀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第三套 攻戰計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第十四計 借屍還魂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第四套 混戰計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 假途伐虢第五套 並戰計第二十五計 偷樑換柱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 第二十七計 假痴不顛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 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第六套 敗戰計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 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 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三、背水一戰中的謀略雖然說“背水一戰”在三十六計中沒有單獨列出來,但是背水一戰戰例中,運用了三十六計中的多個計策,並不是簡單的一計,而是多種謀略的體現。
比如《三十六計》中的第四計的以逸待勞,第六計聲東擊西,第十六計欲擒故縱,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等等都在背水一戰中有所體現。
1、韓信帥軍背水陳列,誤導趙華人認為韓信不懂兵法,犯了輕敵的錯誤;
2、韓信瞞天過海,派遣小分隊聲東擊西,專門等待韓信主力和趙國主力傾巢而出大戰的時候,悄悄攻佔趙軍空營。
3、韓信欲擒故縱,在和趙軍大戰的時候,故意佯裝敗退,丟下大量旗幟、輜重,讓趙軍認為漢軍不堪一擊,然後傾巢而出。
4、韓信佯裝敗退的時候,背水陳列的軍隊正是以逸待勞,而且置之死地而後生,士氣高漲。趙軍雖然佔據優勢,但是無法徹底擊敗漢軍。
5、等到趙軍無法擊敗漢軍,想回營修整再戰的時候,卻發現自家大本營已經插滿漢軍旗幟,於是軍心大亂,在韓信的主動出擊之下大軍崩潰。這又是上屋抽梯之計的典型做法,讓對方沒有退路,置於死地。
所以說雖然“背水一戰”貌似很簡單,不過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罷了。
但是實際上韓信在戰前派遣間諜偵查對方決策,提前準備奪取大營的小分隊;戰爭前期故意戰敗,拋棄輜重,而後又背水一戰,以逸待勞,讓趙軍優勢兵力疲於奔命而不得勝;戰爭後期乘著對方以為大營已失,軍心崩潰,乘機兩面夾擊擊破趙國……
可以說這一戰完美體現了韓信用兵入神的戰術技巧,並不是區區一計可以形容的。
每一次戰爭戰役都會有其特殊的情況。雖然歷代先賢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但要是我們以為有了這麼多的兵法謀略就能萬無一失的話,這豈不是又犯了紙上談兵的錯誤?
這也是《孫子兵法》開篇就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根本原因。
-
6 # 漩渦鳴人yy
背水一戰並不是計策,真是一場戰例。
什麼是計策?計策,實際上並沒有給後來使用它的人留下太多的限制,而是給他一條固定的策略,讓她帶入到要進行的計劃裡面去實施,什麼是戰例,就是一個例子,這個例子裡面包含明確的人物,明確的故事,明確的設定。
背水一戰很簡單,把自己陷於絕境之中,爆發自己的潛能,去和敵人作戰,但是這種計策只有兩個人成功過,一個是韓信,還有一個就是項羽,韓信的這個是背水一戰,項羽的那個是破釜沉舟。
韓信的這個背水一戰,設定的環境太過於苛刻,首先他沒有靈活機動作戰的戰略緩衝空間,這也就造成了了,如果第一時間不能夠提升起士兵的事情,那是不可能跟敵人作戰的說不定你計程車兵直接投降了
第二點對方太蠢。這是韓信背水一戰最重要的依據,韓信真正的殺招是依靠那些拼了命計程車兵嗎?不是他依靠的是敵方主帥腦子短路,全軍出動,留下一個空影,這樣的話自己派出一個軍隊,一支小部隊,把這個營盤給拿下了,那敵人就不戰而降,萬一敵人不少,韓信是必死無疑的。
你想想看戰爭歷史上面有哪個打仗的,會提前說對方就是個蠢蛋,對方軍事強累就是一個蠢人,我隨便把他怎麼玩都行,哪怕我去玩背水之戰。
當然對於韓信的背水一戰來講,肯定西楚霸王項羽的破釜沉舟更加具有緩衝餘地,項羽破釜沉舟,實際上並沒有給自己的事,並留下一條絕路,相反,三天的糧草足夠她究竟該思索如何面對正面敵人,實在不行,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是不是?而且項羽正面擊敗的對手是誰?王翦的孫子,大秦帝國鎮守長城的兵團,這都是百戰之士能夠擊敗他們,說明這條計策本身的成功性。
所以說破釜沉舟更像是一條計策,而背水一戰更加是一次戰例,使用計策的時候,別人或許不知道它會跟著你的推演,不斷地前進,一旦你使用背水一戰,那沒有人傻到會去複製敗軍之將。
回覆列表
根本不存在背水一戰,當時沒有實時通訊手段。趙軍主力不在韓信方向,並且已經與劉邦為首的漢軍陷於苦戰,正在潰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