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風大叔控

    沒有武則天,他還有長孫無忌等人,肱骨之臣還是很多的。只不過長孫無忌的格局小了點,喜歡排除異己,不過他確實是個人才。

  • 2 # 理工男讀歷史

    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就是“別鬧了,沒有武則天,李治還不如唐文宗那個被宦官家奴弄得欲仙欲死的蠢皇帝,早就是長孫無忌關隴集團的傀儡了。”

    李治就是個沒見識、沒擔當的小屁孩,沒有他更好。

    第一,李治的皇位是白撿的,是李世民可憐李承乾、李泰這兩個兒子,才給的李治。

    李世民的大兒子李承乾是太子,後來和四兒子李泰爭皇位,兩人都沒爭到。李世民非常傷心,但還捨不得兩個兒子,想讓兩個兒子即使當不上皇帝也能快活一生。於是看到自己和長孫皇后的小兒子李治,這孩子從小就磨磨唧唧愛哭心軟,他當皇帝總能讓自己兩個哥哥活下去吧?於是就立了李治為太子,其中他們哥仨的舅舅長孫無忌也幫著李治說話,這孩子才當上了皇帝。

    可不是這孩子從小就像個能治理好國家的皇帝苗子。

    無論是李泰或者是李恪當皇帝,都不比李治差。

    第二,年紀輕輕就被女人迷惑,中國古代六百帝王中最差一個。

    古代的皇室成員,在少年時期就接受各種教育,其中對女性生理理解是課程之一,並很容易能有實習物件。在經歷了一段時間這方面培養之後,像現代的少年與女性說句話都要臉紅的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李治,必然接受過這方面培訓,早就不是羞澀少年了。

    李治十五歲時被立為太子,已達束髮之齡。在此之前已經結婚,王氏是他的王妃,李治為太子之後改封為太子妃。也就是說,李治見到武媚的時候,已經是個已婚男子。

    當然了,王氏估計比較古板,和李治同歲,十幾歲的小女孩搓衣板一個,姿勢估計都只有一種。

    武媚既然被李世民賜名為媚,自然就是女人味十足,再加上比李治大四歲,二十歲左右年齡正是女性最有魅力的時候。

    她去勾引李治,不想青燈古佛一生,可以理解。李治被武媚所迷惑,並且不能自拔,不可理解。

    作為太子,什麼型別、什麼年齡的女人找不到?照顧病重的李世民,幾次接觸,就被武媚迷住,比土包子還不如。

    中學生仰慕教師可以理解,到了成年還念念不忘,那就是心理疾病了。

    第三,李治先受長孫無忌控制,再受武則天控制,是個十足的傀儡。

    李治前期,長孫無忌、褚遂良為代表的關隴集團獨掌大權。高陽公主一案,長孫無忌清洗掉了四個駙馬、兩個公主、三個親王、一個郡王。當然了,這是對李治皇位穩定有好處;李治把武媚從感業寺接回來長孫無忌一夥沒反對,但想立武媚為皇后長孫無忌堅決不同意。

    如果李治順從長孫無忌,那以後就會成為橡皮圖章,成為關隴集團的傀儡。於是,李治在武媚的支援下,弄掉了長孫一夥,大權在握。

    但是,武媚的影響力逐漸加大了,尤其是李治頭風發作後,武媚參與朝政,決定權越來越大。

    李治接受了宰相上官儀的建議,要廢掉武媚,被武媚發現。二人面對面的談話,李治面對這個枕邊人,竟然連“以後別的事情你別管了,帶好孩子就行了”這句話都說不出來,出賣了上官儀。

    於是,上官儀全家被殺。

    以後,直到李治死掉,都沒可能把權力從自己媳婦手中收回來。估計李治臨死前,也只覺得武媚垂簾聽政就到頭了,沒想到武則天會玩兒的這麼大,皇后不當去當皇帝,直接終結了唐朝。

    第四,李治的成就,是李世民時期的慣性,和武則天的輔助。

    李治時期,唐朝疆域最大,滅了高句麗,西域擴充套件到鹹海。但所用之人,都是李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長孫無忌、李績、薛仁貴等人。後期,所有關鍵決策都是武則天幫他做的決定,李治只是武則天手裡的傀儡。

    反正他也有頭風病,頭暈目眩,當個擺設正好。

    總之,李治時期唐王朝確實強盛,但和李治關係不大。李治是個很差勁的皇帝,換個別人,應該會更好。

  • 3 # 詳侃歷史

    我談談我的看法。

    沒有武則天,高宗仍然是現在史書記載的那個皇帝。高宗時期,軍政大權都掌握在高宗手中,武則天無法左右高宗,高宗時期唐朝的功勞也好,失誤也罷,一切有利和不利的結果,都應記在高宗的頭上,與武則天關係不大。下面我詳細分析一下。

    一、高宗時期的宰相

    高宗初期,長孫無忌、褚遂良、于志寧等人為相,這基本是太宗李世民給李治留下的宰相。後來在永徽末至顯慶年間,高宗透過立武氏為後的事件,打掉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此後,高宗就開始使用自己人,最開始,是許敬宗和李義府。

    我看現在網上很多人說許敬宗和李義府是武氏的人,實在是很奇怪的言論。要知道,許敬宗和李義府,早在李治是太子的時候,就開始跟隨李治,許敬宗在李治當上太子以後,出任太子右庶子,李治剛即位,許敬宗就出任禮部尚書,李義府更早,在李治還是晉王的時候就跟著李治,李治成為太子以後,李義府出任太子舍人,這都是妥妥的李治的心腹。只不過,許敬宗和李義府在立武氏為後的問題上支援高宗,所以給人感覺他們和武氏關係密切。

    此後,高宗時期的宰相,基本和武氏沒什麼關係,諸如姜恪、劉仁軌、戴至德、張文瓘、李敬玄、郝處俊、李義琰、裴炎等等,和武氏的關係都很一般,有幾個還牴觸過武氏,例如,高宗後期,因為身體生病,想讓武后攝政,就是被郝處俊和李義琰給勸住的。

    正因為高宗時期的宰相們和武后關係很一般,武后無法插手,才搞了個北門學士的小團體,試圖分宰相之權。

    二、高宗時期的將領

    高宗時期在外征戰的武將,更是和武后沒什麼特殊關係。早期的李勣、蘇定方、薛仁貴、劉伯英、曹繼叔等人自不必說,那都是太宗時期的老將,即便後期的裴行儉、王方翼、程務挺、黑齒常之、李謹行等人,也和武后毫無特殊關係,都是聽命於高宗。其中,裴行儉得罪過武后,在立武氏為後的事件中,裴行儉持反對態度,並因此被外放為西州都督府長史。王方翼本人則是王皇后的堂兄,武則天對他懷恨在心,但在高宗時期,王方翼照常領兵打仗,高宗死後不久,武則天藉著查辦程務挺的機會,株連王方翼,把他給流放了。

    三、高宗親自處理軍政大事的例子

    吐蕃小丑,屢犯邊境,置之則疆埸日駭,圖之則未聞上策。宜論其得失,各書所懷。

    李勣已後,實無好將。當今以張虔勖紀及善等差為優耳。

    可見高宗對於當時唐軍將領的情況很熟悉。這就充分說明,直到高宗後期,軍政大權仍然牢牢掌握在高宗手中。

    四、武后在高宗時期的角色

    武后在高宗時期整體上是個什麼角色呢?

    我認為,屬於宰相之一的角色,高宗讓武后幫忙處理政務,但是,重大事項都是高宗親自把關。對於武后的提議,高宗也是選擇性的採納。

    舉個典型的例子,上元元年(674)底,武后上書言事共計十二條,高宗雖然褒獎了武后,但是,對這些建議並沒有全部採納,其中有一條“息兵”,高宗就不採納,上元二年(675)正月,吐蕃遣使請和,高宗就直接拒絕了,二月,劉仁軌的大軍又在新羅大打出手,“大破新羅之眾於七重城,又使靺鞨浮海略新羅之南境,斬獲甚眾”(《資治通鑑》)。

    整個高宗後期,唐朝對外戰爭一仗連著一仗,完全沒有“息兵“的意思。

    綜合以上分析,高宗時期,重大人事、軍政要務,都是高宗掌握,武后起到協助的作用,但無法左右高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切爾西是世界級豪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