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聲

    讀《成事:馮唐品讀曾國藩嘉言鈔》

    馮唐批註曾國藩, 可能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亂世從軍, 寧世從商,一個幹成過事情和寫極好文章的讀書人對另一個幹成事情的讀書人寫的文章的注讀, 合適!

    作為一個學習和操練過西方管理理論,又飽讀中國歷史文章的實踐者, 他給出的批註, 不僅保持了一貫地一針見血地犀利風格, 更結合了當下的商業以及生活環境, 讀起來, 明白, 通俗, 透徹。

    以書中的此段為例:

    銳氣暗損,最為兵家所忌。用兵無他妙巧,常存有餘不盡之氣而已。(與李次青)

    氣,就是精神。所謂團隊有銳氣,就是團隊有心氣兒,就是有強烈的好戰心和必勝的慾望。用兵(帶團隊)其實也沒有什麼太多巧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團隊有綿綿不盡的心氣兒,勝不驕、敗不餒,永遠不可抑制地跳動著一顆要爭取更大勝利的好勝心。如果一些事情讓團隊的心氣兒潛消暗損,沒了鬥爭,沒了動力,接下來的結果就是兵敗如山倒,哪怕勝面依舊巨大。

    一杯酒下肚,一時鬥志昂揚,不難,但是長期用兵、長期讓團隊保持心氣兒極難。銳氣暗損,最為兵家所忌,也是兵家所最常見。

    曾國藩沒講如何“常存有餘不盡之氣”,其實,這本嘉言鈔全部講的就是這個問題。如果必須在這裡總結,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帶隊伍的人(兵家)最好是個狂熱的阿爾法男:好勝 (Agressive),強取(Acquisitive),貪得無厭(Accumulative)。帶隊伍的人最好在似乎不可能勝利的狀態下取得過勝利。帶隊伍的人最好有魅力或者手腕讓團隊有時候盲目地相信他。

    第二,選擇本性樂觀、好勝的人加入團隊。

    第三,制定長期制勝戰略,上下同欲,上下都被長期的願景所鼓舞。

    第四,永遠有一個有挑戰、有勝算、有誘惑力的近期目標,哪怕大勢極其惡劣。

    第五,永遠讓團隊有事兒做,哪怕看不出明確的短期作用。有仗打,打仗;沒仗打,備戰。

    既是批註, 書中自然也有不同意曾國藩的地方。 沒有人是百分之百正確的, 即使聖賢如曾國藩, 也同樣有自己的認知的侷限。 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 一些舊的方法和觀點, 也需要重新思量和推敲。 可以用自己切身的體會和經歷對先賢的語錄說不, 這是這本書另外一個值得稱道的地方。

    選取書裡這一節為例:

    大非易辨,似是之非難辨。竊謂居高位者,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知人誠不易學,曉事則可以閱歷黽勉得之。曉事,則無論同己異己,均可徐徐開悟,以冀和衷。不曉事,則挾私固謬,秉公亦謬,小人固謬,君子亦謬,鄉原固謬,狂狷亦謬。重以不知人,則終古相背而馳,絕非和協之理。故恆言以分別君子、小人為要,而鄙論則謂天下無一成不變之君子,無一成不變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曉事,則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曉事,即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則為君子,卯刻偏私晻曖,即為小人。故群譽群毀之所在,下走常穆然深念,不敢附和。(復郭筠仙)

    這段話,講的是管理的藝術。(略過書裡的第一到第四的註解和觀點)

    第五,對事不對人。綜合第三和第四,還是以對事不對人為妥,以成事為第一。先別忙著定某人是君子還是小人,沒有一成不變的小人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君子。簡單處理,看人先看事兒,看他成事的能力:“今日能知人能曉事,則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曉事,即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則為君子,卯刻偏私晻曖,即為小人。”

    以上五點推演之後,曾國藩開始群居守口,遇上大家一致誇某人或者一致罵某人,絕不附和。

    居高位者,做管理的人,職責就是兩個:第一、知人善用;第二,懂得做事的規則和邏輯(曉事)。“曉事”,更是管理的根本——不講規則,不講邏輯,無論怎麼做事,都是錯。能夠做到這兩點,就是好的管理者(君子);做不到,就是壞的管理者(小人)。但今天能做到,明天可能做不到;早上的董事會上能做到,下午到工地可能就做不到。

    曾國藩對於“居高位者”,可謂深有體會——大是大非,黑白分明;但黑白分明的事是少數,實際發生的事情更多處於灰色領域,實際做事的人面對諸多困境,是非成敗,都在變化。在成事這個領域裡,我在很大程度上認同曾國藩所有重要觀點。針對這第一段話,我也理解曾國藩的苦衷,知人難,人心變得快,老實和尚不老實,正人君子辦傻事(連續辦傻事),特別是在末世。但是,我還是反對他的這個觀點。此觀點突破了他成事方法論的底線,是他的汙點。

    我還是堅定地認為:人先於事,寧用樸拙君子,不用聰穎小人。當然要有業績文化,但是更要先講價值觀文化:業績不向辛苦低頭,價值觀不向業績低頭。否則,一個團隊裡必然有相當比例的小人。小人不惜使用降維攻擊,業績文化越強,小人使用降維攻擊的可能性越大,小人勝出君子的機率越大,小人在團隊高層中的比例越大。這樣的團隊,成就的事功越來越大,控制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戰車被能幹的小人們綁架,時間變成我們的敵人,翻車的風險與日俱增。

    在末世,成事的人容易求速效、看短期,容易忽略對於樸拙君子的培養,容易向聰穎小人和降維攻擊低頭。這種心態和實踐也加速了末世的敗亡,曾胡左李的晚清中興之後,再也沒出現像樣的成事人,大清很快也就在內憂外患中煙消雲散。

    這條用人原則或許對曾國藩去世之後晚清的速朽做出了重要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 書名為成事, 成事的基礎, 是修身。 曾國藩的嘉言裡,不止有濟天下的方法, 也有獨善其身的經驗。 所以, 這本書不止對創業者, 帶團隊者有用, 對任何有所追求的人, 都是大有裨益的, 它甚至涉及到子女的教育。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諸弟此時,惟有識不可以驟幾,有志有恆,則諸弟勉之而已。

    第一、方向,向上的方向;

    第二、見識,開闊的視野;

    第三、毅力,堅持一個好習慣。

    第二項,可以慢慢培養;第一項和第三項,要從小培養。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第一、第三開始吧。有志有恆,慢慢必然有識;有志有恆有識,必然是個能成大事的人——養成早起的習慣,比外國遊學更切實。那些連早起都做不到的孩子,將來能成事的可能性極小。那些連早起習慣都不能在孩子身上培養出來的父母,還是別奢談孩子教育,還是別在這件事兒上浪費時間和金錢。

    讀完此書, 不僅會反思自己之前悄悄走過的“捷徑”很可能是繞了遠路,重新梳理自己的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 更實際的是, 這本書還是一劑升級配方的雞血, 置於案頭, 時不時翻幾頁, 提醒自己讀書的意義和讀書人所應秉持的驕傲:

    歷史上,那麼多的創業英雄,比曾國藩功業大的不在少數; 那麼多的聖賢楷模, 德行超越曾國藩的有很多;那麼多風流才子, 錦繡文字勝過曾國藩的更是不勝列舉; 可他們都沒能掩蓋住曾國藩耀眼的光芒: 一個倔強篤定的讀書人, 透過讀書, 修身, 做事,改變了他所在的那個時代,挽狂瀾於既倒,在破敗中創出了一箇中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做,自己才能被獵頭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