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代有些人覺得現代人效仿古人填詞有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味,不僅不是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反而是在褻瀆先賢。快來說說你的看法吧。
10
回覆列表
  • 1 # 祥河詩語

    說現代人學習古人填詞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其實誇張了,因為現在許多人填詞連“為賦新詞強說愁”都算不上。不過就是喜歡和附庸風雅,這也是件好事,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人心安穩且有閒情。

    說要繼承傳統文化,那必然要有些形式來實際實行,不能只是嘴上講講吧?因此書法、國畫、古琴、詩詞等等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延續,有些人照貓畫虎填詞寫詩不也是件好事,不也是傳統文化之幸嗎?

    但我們也看到現在有些詩詞寫得貓三狗四的人,但口氣大得連李白、杜甫都怕,說他們的詩詞好得連古人都比不上。這顯然不是在繼承文化傳統,也根本沒有絲毫“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樣子,從來,根淺的草都招搖的厲害。

  • 2 # 漁耕樵讀

    我覺得題主怕是對“為賦新詞強說愁”這句理解有什麼誤會,這是辛棄疾的《醜奴兒》中的一句名句,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這首詞的

    千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我覺得題主可能想表達的是有些現代人喜歡附庸古詩詞,填寫的有些生硬。但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原意是強行用感情來符合詩詞的意境,而不是用詩詞來表達感情。我覺得只要感情真摯,填詞技巧即便有些生硬,也不能算是“為賦新詞強說愁”。

    填寫技巧生硬是能力不行,但是這個可以練,我覺得完全無可厚非。古人也不是生下來就會作詩填詞的,也是首先有了社會氛圍的薰陶,越來越多人開始喜歡寫,越多人加入越能提高整體水平。現在大多數人雖然填寫的生硬,但是至少是在營造這個氛圍,作為一個古詩詞愛好者我覺得很好。

    但是你說的“為賦新詞強說愁”那不是技巧問題,那是態度問題。那不是技巧生疏,而是在賣弄技巧,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對於這種行為,我覺得也無可厚非,畢竟別人喜歡裝,管你什麼事?

    可能是我個人修養不夠,實在欣賞不了近體詩。當然也是有不少近體詩的意境不錯,但是在我腦海裡都是以美文來欣賞的,從來不會刻意去記。所以看到很多人在試著用效仿古人填寫詩詞,我覺得很不錯,即便很生硬,即便有很多不足,但是至少已經有了氛圍不是。未必一定要肩負什麼弘揚傳統文化的大任,純屬個人愛好,也是不錯的。

    另附一首我最喜的一首宋詞,蘇東坡的《定風波》與君共勉,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真心喜歡古詩詞,而不用考慮什麼責任,更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堅持前行。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3 # 張家裡人

    唐宋兩朝,在時代大背景的推動下,才人輩出,成就了唐詩宋詞的兩座巍峨高峰。之後千餘年來,僅出了納蘭性德、毛澤東等幾位屈指可數不輸唐宋的大家。

    元明清的詩詞難以與唐宋相提並論,並非人們缺失了靈氣,而是時代需求不同,詩詞的土壤逐漸貧乏所致。元朝的文人更多的精力在曲上,明清的墨客更熱衷於小說創作,他們造就了中國文學史上另兩座可與詩詞比肩的高峰。他們的時代,寫詩詞的人少了,既使有那麼幾個人寫出可與唐宋相抗衡的詩詞,但在唐宋龐大的詩詞名家隊伍前,無疑是熒熒之光,極易被時代和後人忽略。

    任何一種文學題材,都需要時代的土壤和個人的情懷,顯然,我們這個時代缺乏肥沃的詩詞土壤。但如果我們寫詩詞就褻瀆了詩詞?這個論斷顯然是太過偏頗。學太極不能超越張三丰就褻瀆了太極?學中醫不能賽過華佗就褻瀆了中醫?學習不能超過班級的學霸就褻瀆了學習?......褻瀆是輕慢是不尊重,只要寫詩詞的人抱著一顆謙虛的心進取的心去寫,那就是在學習在傳承,人畜無害的事,自要肯定。

  • 4 # 知音44060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華人物質生活有了極大的提高,與此同時,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愈來愈熱烈。近幾年陸續登入各大電視,媒體的文化類節目吸引了一大批觀眾,社會上掀起了一股國學熱思潮。有說法認為現代人消防古人填詞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對此,我不能苟同。首先,現代人效仿古人填詞這一現象是時代的產物。人們在物質生活富裕之後,開始尋求精神生活的富足是一種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其次,填詞造句有利於弘揚傳統文化。人們在填詞的過程中定要經過一番學習,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提升學習者本人的文學素養,更重要的是,這一行為過程對於傳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著重要作用。

  • 5 # 千千千里馬

    你的提問,涉及藝術創造形式應該與時俱進還是恪守傳統。

    新文化運動以來,有一種文學精神,就是創新。

    這個精神本身是沒有錯的。中國文學傳統精神,也就是創新。

    你說李白杜甫沒有創新嗎?你說蘇軾辛棄疾沒有創新嗎?

    沒有一個時代是不注重創新的。但是,在創新的同時,學習古代文化遺產,也是文學創新的一部分。

    例如富有創造性的李白,他繼承古代文化的精神更多,他的大部分詩歌形式,不但不是自己創新的而且還引用了漢代樂府的套路。

    但是,李白的偉大在於,他不是僅僅把漢樂府的藝術形式搬過來,而是給樂府這種古代藝術形式,注入了思想和語言的生氣,創造了李白的藝術。

    所以,藝術所要者魂也。只要有合適的思想和語言精神,無論採用什麼形式,都會產生優秀的詩詞藝術。

    比如成功的如毛澤東詩詞。就是一個成功的範例。

    毛澤東也沒有創造什麼詞牌名,他也是按照古代傳統填詞就是了。

    但是,不同的人,寫出的內容不一樣,這才是填詞的核心問題。

    無病呻吟的詩詞,古代多了去,何必以為只有今天還存在。

    關於詩詞文學,我們好像有一百年的陌生了。

    近一百年以來,我們主要提倡新文學,並不鼓勵舊文學,例如詩詞,就屬於舊文學。

    所以,我們距離創作詩詞文學有一些遠。

    但是,傳統文學是中國文學的基礎,傳統文學

    近年,深植於我們的文化基因之中的詩詞,是我們文學血液中的氧分子,如果缺少這些氧分子,我們的文學生命就會枯萎。所以,很多愛好詩詞的朋友,非常喜歡填詞。

    我在北京住院,就看見過一個婦女在讀一本現代詩人寫得詩詞集,我問她你喜歡詩詞嗎?她笑笑說,寫得真好。

    我在網上還認識一個喜歡填詞的青年,而且詞彩很不錯的。

    當然,詩詞文學,我們印象中的都是大師的經典作品。

    現代也好古代也好,不是達到大師藝術成就的詞人遍地都是。

    一個宋代,填詞的人多少?名篇多少?我們對喜歡填詞的朋友還是非常鼓勵的,至少,這也是一種雅趣。

    至於能不能達到詩詞的美學意境,這就要看個人的努力了。

    很多人認為現代人根本不可能體會出古代詞人的美學意境,我倒覺得,體會到古代詞人的意境,肯定沒有那樣容易,但是,也不是不可能。

    具體沒有讀過現代填詞。但是,我熟悉的畫家,例如張大千、黃賓虹這些現代人照樣可以畫出古代畫家的意境,憑什麼說詞人寫不出古代人的美學境界呢?

    只是好詞人非常難得。

  • 6 # 溪石散人

    詩言志。

    有靈感,有頓悟,會有好作品。

    為了賦新詞,玩玩而已,也未尚不可。

    開心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橄欖樹掉果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