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海探秘
-
2 # 中小學資料大全
實際上,對孩子而言,因為不懂事而缺乏公德心,是可以理解的,家長但要給予正確的引導,透過規範自己的言行,讓孩子直接感受到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所以,歸根結底來說,孩子的公德心教育,主要來自於家長的言傳身教。
什麼是公德心?公德心就是在公共場合不妨礙別人,不損害別人的利益,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修養。
各國媒體上,對中國遊客如何沒有公德心,不守規則等報道屢見不鮮,雖都是一些很微小的舉動,但恰恰是在這些細節上,暴露了華人公德心缺失的問題。國內很多為人父母者在公共場所漠視規則,公德心意識的缺失暴露無遺,比如,不排隊、大聲喧譁、用包占座、闖紅燈過斑馬線……。試問,如此舉止如何能對孩子們有良好的引導?
所以,我認為,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父母在教育孩子成才之前,應先培養孩子做一個品德合格的人。我覺得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就是培養孩子在公共場所的教養和禮儀。公共場所就是公眾的地方,家長要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孩子自覺的習慣。我相信,如果我們的付出能在我們下一代開花的話,我們的社會一定是芳香的。
-
3 # 影視泡泡屋
一、為什麼孩子會在公眾場合鬧?
1、以自我為中心的天性。
孩子還小的時候會大聲哭鬧是很常見的,這個時候孩子還是隻懂得考慮自己的感受,而父母們會發現好像怎麼說孩子,他也聽不進去一句訓斥的話,因為孩子下意識的選擇了自己最舒適的方式來做,只考慮自己。
2、錯誤的後天教育。
孩子稍大些的時候還大吵大鬧,那就是後天教育的結果了。身邊人的反應讓孩子意識到吵鬧過後大人們就會妥協,並答應他的要求,這個時候孩子並不會在乎身處什麼樣的環境之中,而且也沒有“丟臉”這個概念,只會以滿足自己為核心,對著家長大聲吵鬧。
3、性格原因。
孩子長大之後仍然大吵大鬧那就是性格原因了。因為孩子希望獲得關注,或者已經養成了用吵鬧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目的的習慣。無論別人看他的目光是好是壞,孩子都因為能夠達成自己的目的而滿足。這個時候父母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好像性格不太好,但想要糾正已經很難了。
寶寶吵鬧的時候,很多家長下意識的反應就是訓斥孩子,這也可以說是絕大多數家長的“經驗之談”。但實際上,在對待孩子方面,訓斥或者打罵永遠不會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二、公眾場合罵孩子,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
1、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還不會表達自己,所以有時候父母會忽視掉孩子的自尊,也有很多父母會說:“這麼小的孩子,有什麼自尊心?”但是再小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有思想的人。在公眾場合罵孩子,只會傷到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引發孩子的自卑心理。
2、給孩子樹立壞榜樣。
公眾場合罵孩子甚至是打孩子,很多家長會認為是迅速解決問題的“捷徑”。殊不知孩子正好就處於模仿能力特別強的階段,父母可以說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也可以說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受到父母的行為影響,孩子可能也會認為,罵人打人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甚至在對待同學、朋友的時候也這樣去做。
3、孩子對父母的愛的懷疑。
在公眾場合罵了孩子之後,很多父母並不會去彌補,而是認為孩子也不會放在心上。但是實際上,這件事在孩子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甚至會懷疑父母並不是真正的愛自己,久而久之,就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了隔閡。
錯誤的教育方法,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成長過程中他們模仿的榜樣,也是最能信賴和依靠的人。孩子在公眾場合的吵鬧,當然可以透過教育改變,但是錯誤的教育方式,也會跟隨孩子的一生。而聰明的父母,總會找到正確的教育方式。
三、孩子在外面犯錯,父母應該這麼做。
1、換個環境讓孩子平靜下來。
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大聲吵鬧哭鬧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孩子帶去人少僻靜的地方,讓孩子慢慢平靜下來。在人少的地方,孩子可以繼續大聲哭鬧,也可以跟父母說一說自己的訴求。這樣有利於孩子平復自己的情緒,不再哭鬧,而且也不會引起大量關注,讓父母陷入被動。
2、給孩子更多的關注。
有時候,孩子在公共場合大聲吵鬧,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父母可能當時在忙其他的一些事情,孩子沒有得到關注,自然會想盡辦法引起父母的注意。當孩子第一次這樣做,父母對孩子進行了安慰,那麼孩子下一次就會繼續用吵鬧的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3、以身作則。
如果家長不注意自己在公共場所的所作所為,孩子就更是會覺得無所謂,照著大人的行為舉止做。所以有時候家長罵得越大聲,孩子也喊得越大聲,原因可能就是孩子認為家長也一樣大聲喊叫,自己大聲說幾句話算得了什麼呢?孩子根本不會意識到在公共場合要保持安靜。
4、制定規矩。
家長在決定帶孩子去某個公眾場所的時候,可以提前告知孩子將去的地方是什麼樣的環境,應該怎麼做,不能夠吵鬧,如果吵的話要面對怎樣的懲罰,等到孩子答應了再帶著去。孩子做到了的話,家長可以適當給點獎勵,這樣一來孩子就比較明事理,知道在外面自己應該怎麼做了。
家長的言行舉止會影響孩子,和孩子一起出門是否尷尬,最主要就在於家長是否照顧得仔細。不要讓孩子變成了大家口中的“熊孩子”,也不要將家長自己的憤怒轉移到孩子身上,訓斥得過於嚴厲,甚至可能讓寶寶自卑、不敢說話。
回覆列表
在公眾場合需要保持安靜,這是一個人優良品質的表現。但是,如何讓一個牙牙學語的小孩子保持安靜,就比較難了。何況當下孩子教育難一直就是一個大問題,以至於我們在很多的場合都能聽見碩大的小孩哭鬧聲。那麼,這究竟是不是做父母的過錯呢?我們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首先,如果小孩還小,他根本不懂的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當其哭鬧時,一般需要監護人去哄抱已達到安撫的效果。但是,有些監護人可能陶醉於自己的世界,沒有及時注意到孩子的情感,導致孩子哭鬧影響了他人。這種情況是需要批評監護人的,出門在外應該儘量注重小孩,因為他們太脆弱了,需要呵護。當然,在公共場合更多的是與人方便,不要影響到他人才好。
對於年紀稍大的孩子,他們能夠聽懂言語了,能夠明白是非黑白了。在孩子的作為影響到他人時家長卻不作為,這樣的情況要麼就是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行為是一種不良的行為,家長都沒有意識到熟對輸錯又何來教育好孩子呢。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孩子太頑皮了,家長雖然意識到了,但是懶得管。這種就是家長的思想覺悟不高的表現了,需要嚴肅的批評。再者就是家長意識到了,也承認孩子做錯了卻沒有好的方法讓其安靜下來。那麼,此種情況就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對,可以從其他渠道認真的學習學習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了,如果任其發展,後果將不堪設想。
所以,我個人覺得孩子哭鬧家長卻不作為就是家長的過失。要麼就是家長心不早孩子身上,要麼就是沒有公共場合處事的良好覺悟,要麼就是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問題,以至於孩子叛逆了,要麼就是缺乏教育孩子的經驗,需要補補課了。當然,對於那些初為人母人父的人兒來說,由於自身經驗不足或孩童本身的一些情況使得父母已經使出了渾身解數都無讓嬰兒安靜下來,這種我們也應該保持寬容的心態,畢竟每個人都有作人父為人母的時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