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眉
-
2 # 王真陽
假設宇宙是一個相對非常狹小的空間,其中有各大星系,各大星系就如同量子那樣渺小。我們知道物質是有三態的,我覺得這個認識太狹義了,比如愛因斯坦公E=mc^2像原子彈爆炸瞬間,有好多東西不能測量。
我們所瞭解到的,就是核爆炸以後,這個地區動植物後代會基因突變。說明這種爆炸裡還有更神秘的東西存在,比如物質的什麼態。你沒看到突變的動植物,就會覺的這個東西沒有,看到了以後就會認為很神奇。
上面那種比法,宇宙是個狹小的空間,各大星系小如量子,他們的運動,就不只是E=mc^2解釋的,相信以後還能找到很多這樣的公式,物質的更多型。宇宙之外也有這樣的物質在影響著,所以透過推斷,只要找到了宇宙之外的那種物質,符合這些公式和它看不到的態。
這樣就可以證明宇宙是有,而並非無,因為現在我們需要的公式,和看到的態太少了,無法能證明的。
-
3 # 乒乓球804
我認為:宇宙的無,是指時空,它好像是一個集裝箱;而宇宙的有,則指這個“集裝箱”裡的貨物(各種星際物質)!
單純的無,不是宇宙;單純的有,也不是宇宙。宇宙是一個“複數”,它包含著“實數”(有)與“虛數”(無)。
集裝箱有空箱的時候,而宇宙中的時空,則永遠沒有空箱的時候!換句話說:如果宇宙的時空裡沒有一點兒星際物質,那這個時空也就自動消失了!
宇宙中的有與無,猶如形與影,總是同時出現的。
-
4 # 懷疑探索者
宇宙為什麼不是“無”而是“有”?這確實是一個好問題。這既是一個哲學問題,更是一個科學問題。
從哲學意義上看,“無”和“有”,它們是對立統一的。我們想象到一個“無”的概念,必須要有“有”的參照物,否則就不能理解什麼是“無”。比如,桌子上有6個蘋果,我們必須先理解這樣的概念,即桌子上“有”蘋果,然後才能聯想到桌子上“無”蘋果。有了對照,才能這些“無”或者“有”的概念。假設一個人一出生之後,他就是一個腦癱,無法感覺到外界的任何資訊,那麼他必然無從知曉就在他的手邊就有6個蘋果,自然他就得不出“沒有蘋果”的概念。
同樣的道理,我們之所以有“宇宙是無”的這樣的概念,恰恰是建立在我們已經實踐到“宇宙是存在的,有的”這種觀念上。正因為宇宙不是空虛的,而是實在的,“有”的,所以我們才能繼而聯想到宇宙的“無”或者“不存在”。這種聯想,就是一種哲學上的思辨。
那麼,我們不妨問一問,從科學的角度看,為什麼宇宙會存在,並且是現在這個樣子呢?
這個就涉及到宇宙學範疇。宇宙學並不是和世面科普書上描述的那樣簡單直觀。其實宇宙學是非常深奧的,包含了大量的數學知識和推理。現代物理學的發展是宇宙學發展的助動力。尤其是量子力學,這種研究微觀世界的學科,卻被應用於宇宙學的領域。宇宙的尺度雖然很大,但是科學家認為它如果反演到過去,就是一個體積無限小的奇點。如何解釋這個奇點的物理性質,目前的量子力學或者其他科學理論是做不到的,有待更新的學科來解決。那麼,為什麼奇點會存在呢?科學解釋是由於量子漲落效應。這是從維爾納·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裡面推匯出的結論。還有的理論認為,宇宙的奇點和黑洞的奇點類似,宇宙的誕生很可能就是由某一個黑洞奇點的反彈。
-
5 # 五杏紅
宇宙的本源為量子世界,奇點在虛時間當中產生,虛時間奇點為量子資訊體,它的大爆炸使得資訊轉換成為能量,進而從中產生出量子宇宙。
我們人類所處的真實宇宙從量子宇宙轉換而來。相對於人類而言,在人類出現之前,宇宙既存在又不存在,即,對於宇宙而言宇宙存在,對於還未出現的人類而言宇宙並不存在。這就如同一個人類胚胎還未在母親子宮內著床那樣,無論胚胎著不著床,母親子宮都會存在,然而,如果胚胎不能著床,那麼相對於胚胎而言,母親子宮並不存在。
這就是“無”與“有”的相互依存統一關係,其本質是唯心與唯物的相互依存統一關係。“無”,唯心;“有”,唯物。無中生有,有中存無,有是現實,無往往是有的影子,有與無,無與有如影相隨。
我們感受不到虛時間存在的任何跡象,虛時間因此為“無”。相對於虛時間的“無”,實時間真實宇宙內的一切皆為“有”,因為真實宇宙是物質的,真實宇宙間的一切皆為我們已發現和未發現的現實。
陰陽必須相互對應,虛時間為“無”,為陰。與虛時間相互對應的是實時間,實時間也就必須為“有”,為陽。這就好比相對於視界,粒子處在視界外,粒子因此相對為“無”,然而,粒子的相對“無”必須透過一定的序列性運動,以相對“有”形態加以顯現。粒子透過特定的序列性運動序列形成產生原子,原子透過特定的序列性運動序列形成產生分子,分子透過特定的序列性堆積形成產生視界內三維物質。
虛時間為時間的存在,實時間為時間的表現,虛時間的相對“無”,決定了實時間的相對“有”,也就決定了實時間內真實宇宙的相對“有”形態。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或許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因為實質上人只知道有物質,卻根本不知什麼才是真正的無。平常人們所說的無和空,並非絕對沒有物質,地球大氣圏,就是個有混合氣體物質空氣的有物質空間,在科學還不發達的時候,人就認為這空是沒有物質的,是無。今天,科學告訴我們,組成地球的水和岩石圈等等固體和液體物質,佔了宇宙一點三維體積,氣態物質也是一樣的屬於地球的一部分,空氣也以同樣的方式,佔了一點兒宇宙的體積,因此,人明白了,頭上的空間和腳下的地球,其實都一樣是物質的,科學告訴我們,星球所在的空都是物!頭頂上的空不是無。今天,人類的視野擴充套件到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人們正在探索,星球與星球,和星系與星系之間巨大的宇宙空間是什麼,並已經初步認識到,這些沒有空氣的空間,也不是絕對的無。月球離地球約38萬公里的空間,對於人來講很遙遠,對於巨大的宇宙空間來說,則是微不足道的。一奈米(nm)在人看來很短,短的如同一個點,可事實上,點沒有長度,一奈米也是兩點間連線的長度,它跟原子和粒子尺度相比,卻是相當的長了,而38萬公的空間距離,與整個宇宙空間距離相比,實在算不了什麼。空間的大小,是相對而言的,小原子裡有大空間,大空間裡有小原子,而原子粒子如空氣分子一樣,我們肉眼是看不見的,可見,物質若分得比粒子更小,人就更看不見了,少數科學人員,很主觀的把這種肉眼看不見物質的空間,說成是能量空間,尚未得到科學證實,不過,這在人們對空間、對無的認識上,也是一種進步,起碼沒有象科學不發達時的人那樣,把空間當作無。不管怎麼說,空間到處都有粒子物質在運動,在輻射,可見光和不可見光波也在空間運動變化著,中微子可以穿透地球而無處不在,單憑這些,就知空間不空,更何況還有許多未知的更小物質個體存在於空間,正等待人們去探索。空間不空,空間不是無,空間只是物質的隱形存在。無是人針對有物質的宇宙,非常主觀的硬造出來的一個概念,在必然已有的物質宇宙,無究竟是什麼樣子,誰能予以描述,我看這種能描述絕對無的人,不會有,所謂“無中生有",實質還是人眼看不見的物質,變化成為可視物質,可視物質同樣也會變為隱形的不可視物質,實質還是物質變為物質。原子裡的空,星球、星系間的空,都不是絕對的無,這些空都是物質的微觀存在,它跟宏觀星球的自然存在原理相同,物質存在是宇宙存在的唯一證據,這個自然存在不需要理由,所有物質創造說,都是糊弄人的,無也是人主觀想象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