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屠醫生
-
2 # 健康醫藥小百科
十二指腸潰瘍病因
十二指腸潰瘍的發作與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最常見的因素,有大量研究證明,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起十二指腸潰瘍的重要原因;另外,遺傳因素也是影響本病的重要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此病,那麼發病率會比一般人群高2.6倍;胃酸分泌過多是本病發作的決定性因素;壓力大、三餐不規律、吸菸、酗酒等不良生活飲食習慣和心理因素等都會導致十二指腸潰瘍。
-
3 # 小克大夫
十二指腸潰瘍是指幽門與空腸之間的十二指腸發生了潰瘍病變,是自身消化性潰瘍的一種型別。 潰瘍病變多發生在十二指腸球部,青壯年人發生較多,主要表現以餐後4-6小時發生的“飢餓痛”,進食後緩解為特徵性症狀。
正常情況下由於胃及十二指腸黏膜具有一系列防禦和修復功能,包括黏液、碳酸氫鹽屏障、黏膜屏障、黏膜血流量、細胞更新、前列腺素及表皮生長因子等。因此,胃及十二指腸黏膜能夠抵禦高濃度胃酸, 胃蛋白酶、微生物、膽鹽、乙醇、藥物及其他有害物質的破壞作用。
當胃及十二指腸的損傷因素與黏膜自身防禦和修復因素之間失去平衡就會發生潰瘍病變。這種失平衡可能是侵襲因素增強,也可能是防禦/修復因素減弱,或兩種因素都有之。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以上損傷因素作用增強而引起的。那麼引起十二指腸潰瘍的因素有那些,小克解釋如下,供大家瞭解。
1.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幽門螺桿菌釋放的胃型黏膜定植的因子、誘發組織損害的因子、空泡毒素、尿素酶分解尿素產生的氨使幽門螺桿菌在胃型黏膜定植,誘發區域性炎症和免疫反應,幽門螺桿菌還可以增加胃泌素和胃酸的分泌,這些損傷因素協同作用造成十二指腸黏膜損害及潰瘍的形成,所以說幽門螺桿菌是引起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致病因素。
2.愛吃辛辣、刺激、過甜、過酸食物及三餐不規律引起的胃酸分泌過多也是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長期服用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藥、糖皮質激素、化療藥物也可以誘發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還能阻止潰瘍癒合、增加潰瘍復發和穿孔、出血的機率。
4.長期大量吸菸也誘發十二指腸潰瘍,並能抑制潰瘍的癒合,促進潰瘍的復發和增加潰瘍發生併發症的發生機率。
5.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或情緒波動的人容易發生消化性潰瘍。發生的機制是應激和心理因素透過迷走神經機制影響胃十二指腸分泌、運動和黏膜血流的調節。
6. 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胃排空(特別是液體排空)比正常人快。胃內液體排空加快使十二指腸球部酸負荷增大,黏膜受到損傷引起潰瘍。
-
4 # 紅豆140904351
十二指腸潰瘍主要是體內長期缺少營養物質引起的,胃酸過多、剌激性食物(酒類等)、寒冷等都是誘因。
本人已掌握治癒十二指腸潰瘍的方法,無須任何藥物,主要用食療方法,且不易復發。
-
5 # 消化內科肖建萍
你好,我是一名有17年工作經驗的消化內科醫生。
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內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腹痛的常見原因之一。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統稱為消化性潰瘍,它們因發病部位不同而名稱不同。消化性潰瘍是指胃腸黏膜被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潰瘍,多見於胃和十二指腸。
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病因包括以下幾大類:
1.幽門螺旋桿菌(Helicopter pylori,HP):90%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根除幽門螺旋桿菌,能夠促進潰瘍癒合、預防復發及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所以多項研究表明,幽門螺旋桿菌是十二指腸潰瘍患者較為明確的致病因素。
幽門螺旋桿菌可導致胃腸黏膜上皮損傷和過度的黏膜炎症,破壞粘膜的屏障功能,還可導致胃內酸度增加,促進胃酸對黏膜的自身消化。
2.非甾體消炎藥: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泰諾、必理通、撲熱息痛)、布洛芬(芬必得)、雙氯芬酸(扶他林)、美洛昔康等。
3.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甲基潑尼松龍等,可使鹽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粘液分泌減少,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更新速度減慢,而導致十二指腸潰瘍。
4.其他病因,包括應急狀態:如嚴重創傷、手術、感染、危重疾病、過度勞累緊張、顱內高壓等,腸神經系統紊亂,胃黏膜血管痙攣收縮,血流量減少,胃腸黏膜缺血缺氧而導致十二指腸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的誘發因素包括:1.心理因素,比如緊張、焦慮、抑鬱等。所以戰爭、競賽、失業、家庭危機期間,潰瘍的發生率和併發症發生率往往升高。
2.吸菸,長期吸菸可導致壁細胞分泌增加,增加胃酸分泌,抑制黏膜內前列腺素E的合成而使潰瘍癒合慢、易於復發。
3.食物:飲食無規律,經常過度飢餓容易誘發十二指腸潰瘍,可能與胃酸分泌規律紊亂有關,少量進食辣椒可以促進胃黏膜的適應性保護,但過於辛辣的食物則可能直接損傷黏膜屏障。
所以,十二指腸潰瘍是多因素誘發的結果。
-
6 # 何醫生說胃腸
十二指腸潰瘍的典型臨床表現有上腹痛及上腹不適等,絕大部分人可出現各種消化不良的症狀,那麼引起十二脂腸潰瘍的原因:
1、飲食不規律:飲食不規律、食物不潔以及神經功能失調等原因可導致胃、十二指腸抵抗力降低,造成潰瘍。
2、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和消化性潰瘍的發病密切相關引起。有效治療Hp 治療能顯著降低潰瘍的發作率。
3、遺傳因素:對本病的易感性起到較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依據是:①患者家族的高發病率;②遺傳基因標誌(血型及血型分泌物質、HLA 抗原、高胃蛋白酶原)的相關性。
引起十二脂腸潰瘍的原因比較多,需要見效的檢查再加以對症治療。
回覆列表
在胃酸作用下胃蛋白酶的活性提高,它的消化作用使得黏膜下層更深處的胃壁或十二指腸壁被損壞,這種狀態稱作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群相對年輕,而隨著年齡增長,胃潰瘍的發病率會越來越高。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原因有各種觀點,長久以來較為權威的觀點是攻擊因子和防禦因子說:攻擊因子(胃酸、胃蛋白酶等)和防禦因子(黏液、黏膜血流、前列腺素等)的平衡遭到破壞,攻擊因子逐漸轉為強勢就會造成潰瘍。
攻擊因子增強的原因多種多樣,如精神上、肉體上的壓力,非甾體抗炎藥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藥物的影響。造成防禦因子減弱的原因則有以下一些:肺氣腫及肝硬化等全身性疾病、非甾體抗炎藥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藥物的影響、缺乏營養、吸菸等。
最典型的自覺症狀是飯後(胃潰瘍的情況)和空腹時(十二指腸潰瘍的情況)心口處疼痛或上腹部疼痛,其他如胃灼熱、噁心、嘔吐、伴有出血的缺鐵性貧血、便血、吐血等症狀也較多見。
潰瘍出血時,通常胃潰瘍患者會有像咖啡殘渣一樣的嘔吐物,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會出現柏油便的症狀。另外如果出現穿孔常會引起休克狀態或者急性腹膜炎,如果發生幽門變窄的情況,胃液和食物就會出現透過障礙,引起腹脹或劇烈的嘔吐。
順便提一下,所謂穿孔就是潰瘍底部已經穿透漿膜連通至腹腔的狀態。另外有時候潰瘍底部穿透漿膜,但仍被阻擋在腹膜、胰臟等鄰接臟器外,並沒有和腹腔直接聯通,這樣的狀態稱作穿通。發生於十二指腸球部前壁的潰瘍最容易演變為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