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世紀以來,聖誕集市已經成為德華人的一項傳統。每年11月底到聖誕節前,從德累斯頓到柏林,從慕尼黑到紐倫堡,德國大約會舉辦2500個聖誕集市。
德累斯頓的Striezelmarkt最初只是薩克森大公弗里德里希二世搞的“菜籃子工程”,讓德累斯頓的肉販們在平安夜前一天集中擺攤,方便市民購買節日食材。不經意間延續了近600年,成為了德國最古老的聖誕集市。
每年聖誕節前夕,人們會抬著幾噸重的Stollen(德式聖誕蛋糕),在德累斯頓老城區走街串巷,最後到達Striezelmarkt。這項儀式源自1730年的奧古斯特二世,他當時訂做了一個重達1.7噸的德式聖誕蛋糕,供24,000名士兵和市民一起分享。
先別忙著羨慕古人有好吃的,身為一個現代人,其實很難想象中世紀人們的生活裡有著多少條條框框的限制。比如在基督降臨節期間(聖誕節前四個星期的星期日起,至聖誕節止),教會規定麵包師在製作麵包時,不能使用黃油。這樣一來,麵包就變得非常乾澀,難以下嚥。
為了慶祝這一“偉大勝利”,德累斯頓的人們把黃油和麵粉糅合,加入大量乾果和香料烘製後撒上糖粉,德式聖誕蛋糕就此誕生。你可以在Striezelmarkt花2歐元買上一片嚐嚐,一時吃不完也不要緊,由於含有的糖分極少,所以德式聖誕蛋糕可以儲存很長時間並保持溼潤和柔軟。
紐倫堡Christkindlesmarkt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28年,當地人每年都會挑選一名年齡不超過16歲,身高不低於1.6米的女孩扮演聖嬰,只有當“聖嬰”在市場巡遊一週後,市場才正式宣佈開業。
Christkindlesmarkt有大大小小的200多個攤位,謝絕任何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物品入場(因此你不用擔心會買到和自己來自同一個地方的商品)。比如廣受好評的格斯塔克自制藍莓Glühwein(熱紅酒),已經在此地獨家銷售了近40年,配方始終秘而不宣,要想喝的話,只有自己跑去紐倫堡才行。
每年聖誕集市開幕時,德國的天氣已經很冷了,但是德華人照樣會用“gemütlichkeit”(德語“舒適”)來形容聖誕集市,那都是因為一杯杯暖心的熱紅酒。通常的做法是在紅葡萄酒裡新增肉桂、磨碎的肉豆蔻、丁香和橙皮(不是陳皮)以及糖,然後加熱飲用。
如果怕空腹飲酒易醉的話,可以買些紐倫堡特有的拇指香腸下酒,至於當地更有名的Elisenlebkuchen,我是拒絕的——蜂蜜混合茴香、芫荽、丁香、生薑、豆蔻和五香粉等香料,再加上杏仁、榛子、核桃等堅果,有時還放蜜餞……這種味道應該不太受華人待見。
紐倫堡的Elisenlebkuchen其實就是人們通常說的Lebkuchen(辣薑餅),但是製作時會比普通的辣薑餅料放得更足:堅果的含量不低於25%,麵粉少於10%。據說更上乘的辣薑餅的堅果含量要達到40%!而且包裝的盒子、箱子或罐子裝幀十分精美,還特意做成心形造型,放在家裡會是一件不錯的裝飾品。
雖然都在德國西部,幾乎位於同一條直線上的漢堡和羅騰堡,卻像是存在於不同的時空。漢堡是一座開放、包容的現代化城市,而羅騰堡似乎還停留在中世紀。
羅騰堡是一座儲存完好的巴伐利亞中世紀小鎮,鎮上的Reiterlesmarkt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這個聖誕集市的名字,據說源自一位傳奇的條頓騎士,不過,他現在的民間形象已經成為一個在聖誕節期間派發禮物的慈祥老爹。Schneeballen(“雪球”)是當地集市的特產,這種將切開的面片揉結成球,油炸後撒上糖粉或巧克力醬的點心,有點類似中國的麻花。味道香甜酥脆,保質期又長(8周),作為手信送給吃貨朋友,一定會大受好評。
漢堡的同性戀遊行讓人印象深刻,這裡的聖誕集市同樣讓人過目難忘。位於St Pauli區域的Spielbudenplatz曾經是歐洲最大的紅燈區之一,現如今這裡的色情業逐漸消退,但在此開設的聖誕集市仍然夠得上18禁的標準。這個聖誕集市的特色是有許多很有創意的成人用品銷售,脫衣舞也是表演專案之一,甚至連聖誕巧克力的造型也是那麼得“不可描述”。
如果沒有聖誕金字塔(The Christmas Pyramid)、胡桃夾子(Nutcrackers)、八音盒(Music Boxes)、玻璃掛件(Glass Baubles)……聖誕節多沒氣氛啊。
以上物件都出自德國,事實上,聖誕樹也是德華人最早使用的。在聖誕集市上,你會驚喜地發現許多Made in Germany的聖誕小物件,幾乎都是當地人手工製作,也許價格不菲,但絕對物有所值。
索布人是生活在盧薩蒂亞地區的一個斯拉夫少數民族(上盧薩蒂亞是薩克森州的一部分,下盧薩蒂亞大部分位於勃蘭登堡州境內),這個民族的女孩子時至今日,仍然會自己製作彩色的刺繡頭巾和裙子。未婚女性穿紅裙,已婚女性穿綠裙,黑裙則是做禮拜時的穿著。如果在聖誕集市上看到索布人的刺繡作品,可不要錯過哦。
摩拉維亞之星,也叫“亨胡特聖誕之星”,最初是為了紀念三十年戰爭中被迫害的“合一弟兄會”的成員們(摩拉維亞教派可以追溯至1415年被燒死在火刑柱上的波西米亞宗教改革家約翰·胡斯,胡斯的改教活動發展出一個獨立的教派,稱為“合一弟兄會”)。白色的錐體代表純潔,紅色的錐體代表鮮血。摩拉維亞之星就是這兩種錐體黏合巢狀而成,最大的摩拉維亞之星的直徑可以達到了40釐米,較小的直徑也有13釐米。
德華人習慣在聖誕樹上懸掛很可愛的聖誕娃娃。這種用木頭製作的小天使最早出自Erzgebirge的山民之手。1915年,Wendt和Kühn開辦了一間工作室,專門製造聖誕娃娃。他們家聖誕娃娃的典型特徵就是綠色的翅膀和白色斑點,製作出來的聖誕娃娃通常會拿到聖誕集市上出售——事實上,不同聖誕娃娃的製造者都會給自家出品的聖誕娃娃打上專屬的烙印。比如Frieder & Andre Uhlig,他們家的聖誕娃娃有超過450種造型,有著藍色或紅色的翅膀,並且描繪著金邊。
自中世紀以來,聖誕集市已經成為德華人的一項傳統。每年11月底到聖誕節前,從德累斯頓到柏林,從慕尼黑到紐倫堡,德國大約會舉辦2500個聖誕集市。
古老的集市,古老的蛋糕德累斯頓的Striezelmarkt最初只是薩克森大公弗里德里希二世搞的“菜籃子工程”,讓德累斯頓的肉販們在平安夜前一天集中擺攤,方便市民購買節日食材。不經意間延續了近600年,成為了德國最古老的聖誕集市。
每年聖誕節前夕,人們會抬著幾噸重的Stollen(德式聖誕蛋糕),在德累斯頓老城區走街串巷,最後到達Striezelmarkt。這項儀式源自1730年的奧古斯特二世,他當時訂做了一個重達1.7噸的德式聖誕蛋糕,供24,000名士兵和市民一起分享。
先別忙著羨慕古人有好吃的,身為一個現代人,其實很難想象中世紀人們的生活裡有著多少條條框框的限制。比如在基督降臨節期間(聖誕節前四個星期的星期日起,至聖誕節止),教會規定麵包師在製作麵包時,不能使用黃油。這樣一來,麵包就變得非常乾澀,難以下嚥。
為了慶祝這一“偉大勝利”,德累斯頓的人們把黃油和麵粉糅合,加入大量乾果和香料烘製後撒上糖粉,德式聖誕蛋糕就此誕生。你可以在Striezelmarkt花2歐元買上一片嚐嚐,一時吃不完也不要緊,由於含有的糖分極少,所以德式聖誕蛋糕可以儲存很長時間並保持溼潤和柔軟。
熱紅酒好喝,辣薑餅……好看紐倫堡Christkindlesmarkt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28年,當地人每年都會挑選一名年齡不超過16歲,身高不低於1.6米的女孩扮演聖嬰,只有當“聖嬰”在市場巡遊一週後,市場才正式宣佈開業。
Christkindlesmarkt有大大小小的200多個攤位,謝絕任何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物品入場(因此你不用擔心會買到和自己來自同一個地方的商品)。比如廣受好評的格斯塔克自制藍莓Glühwein(熱紅酒),已經在此地獨家銷售了近40年,配方始終秘而不宣,要想喝的話,只有自己跑去紐倫堡才行。
每年聖誕集市開幕時,德國的天氣已經很冷了,但是德華人照樣會用“gemütlichkeit”(德語“舒適”)來形容聖誕集市,那都是因為一杯杯暖心的熱紅酒。通常的做法是在紅葡萄酒裡新增肉桂、磨碎的肉豆蔻、丁香和橙皮(不是陳皮)以及糖,然後加熱飲用。
如果怕空腹飲酒易醉的話,可以買些紐倫堡特有的拇指香腸下酒,至於當地更有名的Elisenlebkuchen,我是拒絕的——蜂蜜混合茴香、芫荽、丁香、生薑、豆蔻和五香粉等香料,再加上杏仁、榛子、核桃等堅果,有時還放蜜餞……這種味道應該不太受華人待見。
紐倫堡的Elisenlebkuchen其實就是人們通常說的Lebkuchen(辣薑餅),但是製作時會比普通的辣薑餅料放得更足:堅果的含量不低於25%,麵粉少於10%。據說更上乘的辣薑餅的堅果含量要達到40%!而且包裝的盒子、箱子或罐子裝幀十分精美,還特意做成心形造型,放在家裡會是一件不錯的裝飾品。
一個在古代,一個在現代雖然都在德國西部,幾乎位於同一條直線上的漢堡和羅騰堡,卻像是存在於不同的時空。漢堡是一座開放、包容的現代化城市,而羅騰堡似乎還停留在中世紀。
羅騰堡是一座儲存完好的巴伐利亞中世紀小鎮,鎮上的Reiterlesmarkt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這個聖誕集市的名字,據說源自一位傳奇的條頓騎士,不過,他現在的民間形象已經成為一個在聖誕節期間派發禮物的慈祥老爹。Schneeballen(“雪球”)是當地集市的特產,這種將切開的面片揉結成球,油炸後撒上糖粉或巧克力醬的點心,有點類似中國的麻花。味道香甜酥脆,保質期又長(8周),作為手信送給吃貨朋友,一定會大受好評。
漢堡的同性戀遊行讓人印象深刻,這裡的聖誕集市同樣讓人過目難忘。位於St Pauli區域的Spielbudenplatz曾經是歐洲最大的紅燈區之一,現如今這裡的色情業逐漸消退,但在此開設的聖誕集市仍然夠得上18禁的標準。這個聖誕集市的特色是有許多很有創意的成人用品銷售,脫衣舞也是表演專案之一,甚至連聖誕巧克力的造型也是那麼得“不可描述”。
逛逛吃吃,不再買點啥帶回家?如果沒有聖誕金字塔(The Christmas Pyramid)、胡桃夾子(Nutcrackers)、八音盒(Music Boxes)、玻璃掛件(Glass Baubles)……聖誕節多沒氣氛啊。
以上物件都出自德國,事實上,聖誕樹也是德華人最早使用的。在聖誕集市上,你會驚喜地發現許多Made in Germany的聖誕小物件,幾乎都是當地人手工製作,也許價格不菲,但絕對物有所值。
索布人是生活在盧薩蒂亞地區的一個斯拉夫少數民族(上盧薩蒂亞是薩克森州的一部分,下盧薩蒂亞大部分位於勃蘭登堡州境內),這個民族的女孩子時至今日,仍然會自己製作彩色的刺繡頭巾和裙子。未婚女性穿紅裙,已婚女性穿綠裙,黑裙則是做禮拜時的穿著。如果在聖誕集市上看到索布人的刺繡作品,可不要錯過哦。
摩拉維亞之星,也叫“亨胡特聖誕之星”,最初是為了紀念三十年戰爭中被迫害的“合一弟兄會”的成員們(摩拉維亞教派可以追溯至1415年被燒死在火刑柱上的波西米亞宗教改革家約翰·胡斯,胡斯的改教活動發展出一個獨立的教派,稱為“合一弟兄會”)。白色的錐體代表純潔,紅色的錐體代表鮮血。摩拉維亞之星就是這兩種錐體黏合巢狀而成,最大的摩拉維亞之星的直徑可以達到了40釐米,較小的直徑也有13釐米。
德華人習慣在聖誕樹上懸掛很可愛的聖誕娃娃。這種用木頭製作的小天使最早出自Erzgebirge的山民之手。1915年,Wendt和Kühn開辦了一間工作室,專門製造聖誕娃娃。他們家聖誕娃娃的典型特徵就是綠色的翅膀和白色斑點,製作出來的聖誕娃娃通常會拿到聖誕集市上出售——事實上,不同聖誕娃娃的製造者都會給自家出品的聖誕娃娃打上專屬的烙印。比如Frieder & Andre Uhlig,他們家的聖誕娃娃有超過450種造型,有著藍色或紅色的翅膀,並且描繪著金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