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724358697

    為何有創舉,依然是昏君?

    其實原因很簡單:

    創舉誰都會做,關鍵看你知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做,什麼時候不能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看你怎麼做。

    百姓民不聊生,隋煬帝不思百姓利益為重,還想著“創舉”,那當然是個昏君。

    眾所周知,康熙年間連年征戰。

    康熙8歲登基,內有鰲拜未死,三藩未平,臺灣未收,天地會反清復明,外有蒙古西藏新疆葛爾丹,沙俄彼得大帝尼布楚北侵,你自己說小康熙如何統一大中國?

    然而康熙年間卻幾乎從未有民變發生,因為康熙明白什麼時候能做什麼,先平三藩,才能後收臺灣。

    康熙做事是有計劃的,而不是想當然,“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

    中國歷史上,把自己玩死的只有隋煬帝和崇禎。

  • 2 # 愛歷史的毛筆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知道何為昏君?

    昏君字面意思是昏庸無道的君主,在這樣的君主治理下,老百姓飢寒交迫,吃不飽穿不暖,這就是昏君。

    判斷一個皇帝是不是昏君,我們後人說的不算,當時的百姓說話才算。隋末農民起義就已經說明很多問題了嗎,說楊廣是昏君,暴君並不為過。

    •三徵高句麗 導致隋末農民起義大面積爆發

    隋煬帝楊廣發起對高句麗三次遠征,時間跨度長達三年,而且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三徵高句麗期間,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面板潰爛,腰以下生蛆,死者甚眾。進攻高句麗的戰爭,先後動用人力數百萬,徵調財物無數,大量士兵、民夫死於戰場和勞役,由於農村中極度缺乏勞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蕪,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難以生活下去,引發了大規模隋末農民起義。

    《隋書·食貨志》記載:天下人死於勞役,每家都耗損財物……人民在疆場傾覆敗亡,因勞役而疲累致死,雖然三分之二的人死亡不歸,但每年都徵發役夫,家家戶戶平民的子弟,大多開赴邊疆,骨肉分離哭泣的聲音,各種各縣都能聽到。老弱之人耕種田地,不足以解救飢餓,婦女紡織布匹,不足以供給行旅衣裝……宮殿樓觀成為茂密的草場,鄉里之中煙火斷絕,人吃人的地方十處有四五處。

    隋煬帝楊廣完善科舉制,開展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等等,對於中華民族來說確實個有作為的君主,但是你萬般好,卻無法讓你的百姓吃飽穿暖,甚至害的他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對於生活在他那個年代的百姓來說,他就是個昏君。

  • 3 # 歷史文化廳

    是不是昏君?也許有些人是看這個皇帝能不能長久的執政。許多人可能看到隋朝在楊廣手裡迅速的滅亡了,就認為楊廣是個昏君。其實這種看法非常片面。

    隋朝只有三十七年的江山,這一點和秦朝非常相似,難道說秦始皇是個昏君?隋朝滅亡是天意,看看隋朝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就知道隋文帝和隋煬帝不是一些人所說的昏君了。說隋煬帝是昏君多半是李世民為了把唐朝的正統地位,而詆譭隋朝的做法。

    隋朝的建立非常不容易,隋文帝楊堅透過北周靜帝的禪位而得到的天下。之後經歷了一系列的征伐終於再一次實現了神州大地的大統一,是經歷了三四百年的混亂後,又一次的大統一王朝。由於人們的動亂的心緒沒有能夠平靜下來,所以很快又發生了動盪,又一次的武力平定,天下從逐步穩定下來。這就是唐朝能夠平穩的統治近三百年的原因。這些情況和秦朝和漢朝的情況非常相似。

    隋朝的建立,其實是標誌著,華夏文明思想經歷了又一次的農耕文明思想和遊牧文明思想的大融合後,在人文社會思想方面有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升級。一部隋律就成為了以後神州大地上的法律範本。

    隋煬帝楊廣的能力是遠遠強過秦二世胡亥的!不應該以一個王朝存在的長久,就否認一個皇帝的歷史功績,這才是一種成熟的歷史觀。

    判斷一個皇帝是不是昏君,我們後人說的不算,當時的百姓說話才算。隋末農民起義就已經說明很多問題了嗎,說楊廣是昏君,暴君並不為過。

    •三徵高句麗 導致隋末農民起義大面積爆發

    隋煬帝楊廣發起對高句麗三次遠征,時間跨度長達三年,而且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三徵高句麗期間,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面板潰爛,腰以下生蛆,死者甚眾。進攻高句麗的戰爭,先後動用人力數百萬,徵調財物無數,大量士兵、民夫死於戰場和勞役,由於農村中極度缺乏勞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蕪,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難以生活下去,引發了大規模隋末農民起義。

    《隋書·食貨志》記載:天下人死於勞役,每家都耗損財物……人民在疆場傾覆敗亡,因勞役而疲累致死,雖然三分之二的人死亡不歸,但每年都徵發役夫,家家戶戶平民的子弟,大多開赴邊疆,骨肉分離哭泣的聲音,各種各縣都能聽到。老弱之人耕種田地,不足以解救飢餓,婦女紡織布匹,不足以供給行旅衣裝……宮殿樓觀成為茂密的草場,鄉里之中煙火斷絕,人吃人的地方十處有四五處。

    隋煬帝楊廣完善科舉制,開展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等等,對於中華民族來說確實個有作為的君主,但是你萬般好,卻無法讓你的百姓吃飽穿暖,甚至害的他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對於生活在他那個年代的百姓來說,他就是個昏君。

  • 4 # 歷史評說

    隋煬帝是昏君嗎?我認為非也!

    正如題目中所說,隋煬帝在位期間開鑿大運河、創科舉制、西征吐谷渾,都是開創先河的壯舉。隋煬帝其實和秦始皇有點相似,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朝廷,而且兩人都有共同點:喜好征伐、濫用民力、窮奢極欲。

    但是,這所謂的喜好征伐、濫用民力、窮奢極欲,難道就真的是昏君嗎?

    濫用民力、窮奢極欲?

    楊廣遷都洛陽一事,很多人認為是楊廣出於荒淫逸樂的目的,營建都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據史料記載,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就為營建東都洛陽。而實際上,楊廣之所以要遷都主要還是出於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決定的。

    原先的首都偏安西北一隅,為了加強中央政府對四方疆域,尤其是對江南地區的控制,消除歷史隔閡,完成從形式到精神的真正統一,所以遷都是勢在必行之舉。

    另外,開鑿大運河,雖然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但是同樣是非常有必要的,絕不是單純為了自己巡遊方便。當時的南北交通非常不便,為加強南北的交通,鞏固對全國的統治,這才有了開鑿運河之舉。大運河的開鑿,對南北經濟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喜好征伐?

    作為一個國家統治者,開疆拓土本應該是值得稱讚的事情,竟然被說成是喜好征伐。隋煬帝攻滅吐谷渾,開拓疆域數千裡,範圍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崑崙山脈,為中國版圖奠定了基礎。

    值得吐槽的就是三徵高句麗,高句麗原本是中國領土,後來卻被高句麗佔領隋煬帝為了拿回這一片領土,三次出兵征討,但是都大敗而歸。進攻高句麗的戰爭,先後動用人力數百萬,徵調財物無數,大量士兵、民夫死於戰場和勞役,由於農村中極度缺乏勞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蕪,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

    總結

    這才是真正動搖了隋朝的國本,導致了國內農民起義,隋朝在這種情況下天下大亂,導致隋朝崩潰覆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座標如何算出土方工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