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方書法工作室

    此看為“揣摩”解。碑刻筆運各有道,必須細品始知情。硬梆梆的刀刻,軟綿綿的毛攻,同中有異。啟老點撥,要綜合解。

  • 2 # 大同王屹峰

    這個問題元白先生說的有點玄忽。在高明的刻手,手裡用的也是錘頭和鐵刀,怎麼能夠重現柔毫出入執行的筆跡呢?這是不可能的。就是你努力去追尋,也找不到一根毛跡,只能看到墨跡的大致結體和金石氣。

    大家不妨拿現存做名家墨跡和石刻作一個比較,不難看出來,所有墨跡都沒有石刻的金石硬氣。反之,所有石刻都失去了墨跡的中和韻味,更不要說筆觸的細微變化了。

  • 3 # 周維祥書法

    謝謝千千千里馬邀請回答問題,《啟功說透過刀鋒看筆鋒,你會在拓本上還是在碑刻上才能看出筆鋒?》,啟功有優先的工作學習條件,負責故宮字畫的修復,給了啟功《得天獨厚》的機會,《真跡》《拓片》《碑文》,可以盡情的去《品味》《欣賞》《比較》。並且,他還是工作,《修復真跡》,我們沒有他那麼好的條件,我們也就是《望梅止渴》瞭解一下《皮毛》而已。

  • 4 # 筆墨瞬間

    透過刀鋒看筆鋒,道理簡單,人人讀了就會知道,但是真的要透過刀鋒看筆鋒,這需要悟性,更需要天分,還需要水平。

    首先要看筆法的起訖。主要看其起筆和收筆,我見過的不少碑就走了樣。

    第二是看筆畫粗細。精準是唯一的標準,多數都不夠標準。

    第三是看神采。做為偉大的書家,無論怎樣高超的水平,都是無法複製和還原書法家的真實水平的,所以,精采是無法複製和表現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書法非透過真跡和墨跡才能打通書法家玄關的道理。

    真正的“透過刀鋒看筆鋒”,是真正用“書寫”的方式,把碑刻的字寫出來的。

  • 5 # 狂喜淡墨a

    透過刀鋒看筆鋒,從拓片看筆鋒,還是從碑刻看筆鋒,這個問題問得好,透過刀鋒,刻刀在雕刻時,要看刻石技術,能夠把遊絲之線條流暢刻出來,那麼刀尖功夫了得,由此可見透過刀尖,知其中鋒用筆,據說不同大小的字使用的刀具不一樣,隨著字大則有大刻刀,小字則用小刻刀,那麼從刀刻的斜直則究底是側中之辨別,雕刻師,亦乃從石上筆墨而如何有的放矢,方有刻出字之筆意,而劣刀質感則筆墨之意不顯,

    由此從石碑能窺視其筆鋒,而拓片是從石碑印下來,古人云:“響拓偽墨跡,然其跡無精彩,”如此可理解,古人亦乃認為碑跡相比拓字要精妙些,當然我們在讀古帖拓片,也清淅能觀察其筆鋒的痕跡。但也有的年久風蝕,而很難辨認,

    由此我感知從石碑、拓片皆能辨認其字的筆鋒之意。

  • 6 # 王步徵書畫

    從我學書的過程來看,無論是拓本還是碑刻,只要是比較好的拓本和碑刻,從拓本上和碑刻上都能看出筆

    鋒和筆意來。因為一個 拓本是根據原碑刻拓出來的,拓本的好壞不僅和原刻的刻字質量有關,而且和拓本拓的質量也有很大關係 , 拓本拓的再好,其質量也不可能超過原碑刻的質量。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學習書法多年的人自己有了比較好的原碑刻的拓本之後還想爬山涉水到碑林去看原碑刻的原因了。也就是說雖然透過拓本也能看出筆鋒來,但從原碑刻上比拓本更能看出筆鋒來。

    有學習過篆刻的朋友都知道,但凡是篆刻刻得好的,從印拓和原刻的印石上都能看出筆意來(請參見下面兩方趙之謙的篆刻原石和其印拓的對比圖片)。現在的篆刻家們儘管有了以前篆刻家的印譜之後,還想一睹原刻的真容為快,就是這個原因。

  • 7 # 地丁老師的情感世界

    本【地丁老師的古代史】,是不可能在拓本和碑刻上看出什麼筆鋒來滴!

    大家有所不知,拓本是印刷術中的一門藝術。碑刻是屬於雕刻藝術的範疇。基本上都是以魏碑、楷書丶篆書為基礎地字型。

    拓本和碑文上的字基本上是一個路子印下、刻下來滴!從那能夠看出中鋒、側鋒、逆鋒、藏鋒、飛白、留白等等書法中的藝術形勢來呢?

    而書法藝術,它是以筆畫和佈局為基礎的書寫藝術。分為硬筆與軟筆書法。書法中的筆鋒,明白人一看便知。(我這個外行人是看不出來的)然而,拓本與碑刻上的筆鋒,就是內行人,我想,他們也看不出來地!!!

  • 8 # 翰墨書道

    這個問題對於學習書法者來說非常有現實意義。我們知道臨摹學習書法,如果一味專注於碑或帖,不涉他法都是利弊摻雜的。一味學帖,可能會學疲軟俗了,一味學碑,可能會出現僵化呆板的弊病。啟功先生提出這個問題對於我們全面科學學習書法,是非常及時與重要的。古代的碑帖多是摹勒刻石然後復又透過椎拓才廣泛流通普及與流傳至今的確。碑刻至少經過近五到工序才展現我們眼前。特別是刻工的水平的優劣,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象現代的照相製版技術那樣還原原帖墨跡效果。所以我們臨摹學習碑刻作品就非常有必要練得這一功夫。透過刀鋒看筆鋒,不是初學者所能為,他需要一定的臨摹練習書法的經驗和書法的技法知識特別是讀帖的能力等,需要我們具有一定的綜合的書法知識和實踐經驗。

    一般來說主要還是看點畫造型的細節包括形質。如分析之前我們要熟悉毛筆表現不同形態線條的技法。瞭解不同的用筆技法所能夠表現的線條形質。然後結合用筆技巧分析碑刻線條的起筆、行筆、收筆的細節,設想毛筆書寫的效果。如柳公權楷書“故”字中所標註的四個箭頭所指向的點畫線條輪廓形態。這些形態都是不同的非常微妙的用筆技法的結果。如1處起筆落筆後的形態。我們就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其毛筆用筆的軌跡和毛筆運筆的走向。

  • 9 # 翰墨今香

    啟功先生在其《論書絕句》第三十二首中詩云:

    “題記龍門字勢雄,就中尤屬始平公。學書別有觀碑法,透過刀鋒看筆鋒。”

    啟功先生是針對《始平公》這類碑刻方峻的刀痕所說的,他認為看待這類碑刻書法,觀賞者如果能夠“泯其鋒稜,不為刀痕所眩”,那麼石刻書法的點畫效果和墨痕書法是一樣的。一般情況來說,碑刻書法的作者-刀手,他的使命是儘量按照書丹作者書手的原跡刊刻,儘量達到與書寫筆觸酷似的地步。

    但是,刀手水平的高下,再加上千百年來的自然風化,如今我們看到的石刻已經與原來的書丹相去甚遠,透過碑刻上的刀鋒去尋找當初的筆鋒,真的是太難了,沒點水平真的很難做到。

    而要透過拓本來探尋最初書家的筆跡效果也是非常難的,很多拓本都不一定是原碑上拓下來的,即使是原碑拓下來的,也在拓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失真,再加上拓手水平的高低,也會影響拓本的效果。因此,啟功先生說“透過刀鋒看筆鋒”這是對有一定水平的書法家來說的,作為普通書法愛好者,可能大多數都做不到這一點,能把碑拓臨的像了已經很是厲害了,再去探尋其背後的內容,恐怕是很難做到。

    Murano殘紙

    不過好在現在透過各種考古的不斷髮現,我們也發現了古時留存下來的大量的書法墨跡,這對我們再結合那個時代留下的碑刻,一起對比來學習古人的筆法是有莫大幫助的。

    例如,我們常說的魏晉筆法,之前的研究物件都是碑刻拓本或者是唐人的鉤摹作品,但是後來出土的Murano殘紙中,出土了大量的兩晉時期的墨跡書法作品。這一考古發現,對我們研究學習當時的書法筆法是有很大幫助的。

    高昌墓磚

    還有後來出土的高昌墓磚書法,是書丹直接書寫到墓磚上的,這些發現對我們研究魏碑的用筆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所以透過刀鋒看筆鋒,不僅僅只是盯著碑刻來看來研究,更要結合更多地資料來研究、驗證我們對碑刻書法的認識和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操哪七次想殺司馬懿,司馬懿如何化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