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關羽和張飛本是涿郡的小康之家,為何要跟著劉備這麼一個破落戶?
9
回覆列表
  • 1 # 大福讀史

    說起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他們一手製造了最著名事件就是桃園結義。但是除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正史中卻找不到關於三人結拜的記載。《三國志》中張飛傳記載了“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的歷史,卻只能說明關羽和張飛的兄弟關係。

    但是對劉備與關張二人的關係,正史的記載卻顯得模糊不清。假如他們的關係確定為兄弟情分,為何關羽兵敗被斬後,魏文帝曹丕和群臣討論劉備是否會對東吳用兵時,曹魏重臣劉曄說了這麼一句包含他們兄弟關係的話,“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雖然在羅貫中筆下對跟從曹丕篡權的這一幫原漢臣的評價大多不好,但是作為曹丕心腹謀主之一的劉曄無論如何也不會犯這種常識性的錯誤。當然,對於羅貫中筆下的桃園結義,最能貼近原著的記載可能就是《三國志》關羽傳中的一句話,“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當然,三人桃園結義的最終目的是在亂世中互相扶持,共創一番大業。但是問題就來了,關張二人是小康之家,為何會跟著沒人、沒錢、沒地盤的皇族破落戶劉備幹這種九死一生、刀頭舔血的生活呢?首先我們知道,三人桃園結義之前,劉備只是一個連肚子也填不飽的皇族破落戶,但黃巾起義帶給了他希望。那就是利用鎮壓黃巾起義建立戰功,使自己重新獲得皇室的承認,為自己重歸上層社會奠定基礎。所以他唯一引以為豪且重複頻率最早的詞就是在他自我介紹的時候,“我乃漢朝宗室,中山靖王之後”。

    但是張飛和關羽就不一樣,他們本身過的很好,根本不用和劉備瞎摻和。因為張飛不僅有正經的殺豬賣酒的買賣,而且家資還頗為豐厚。關羽呢?雖然不如張飛家富有,但也是餓不著肚子的買賣人。所以,提前邁入小康社會的關張二人,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勤勞發家致富,獲得社會的認可,根本不用結交家境貧寒卻喜好狗馬等奢侈品的大漢皇叔。但是他們三人卻結合了,究其原因,還是農民起義給關張二人的事業帶來了發展瓶頸,拉低了他們的生活水平。

    首先說張飛,由於黃巾起義造成了社會動亂,百姓田中莊稼的連年歉收使得他們連最基本的溫飽都不能滿足。當然,他們也沒有多餘的錢財去購買酒肉等高消費產品。所以,張飛的買賣就在無形之中受到了影響。其實,導致張飛買賣受到影響的因素不僅僅是因為百姓手頭緊張,另一方面還在於原材料供應的緊張。導致張飛家原材料供應緊張的根本因素還是土地產的糧食不足。首先,農民將小豬養大需要耗費一定的飼料,那麼這些飼料的來源又來自糧食。其次,對於釀酒來說,它所需要原料也是來源於糧食。但是此時農業的衰退使得整個產業鏈中最基礎的糧食環節出現了問題,“多米諾骨牌效應”又影響了之後的產業鏈。看著經濟效益連續下滑,性情暴躁的猛張飛的舉動大概無外乎和當陽橋頭一樣吧!

    再說關羽,雖然武聖此時的身份是在逃通緝犯,但是此時的他也算是個買賣人。按照曾經流行的說法,關羽此時是“倒爺”,他的買賣就是從農村往城市裡倒賣糧食。和張飛一樣,關羽的買賣也不好做,同樣因為亂世中糧食產量不足。依照物以稀為貴這一原則,糧食的稀少使得它的價錢在無形之中變得昂貴起來。糧食昂貴,那麼關羽的採購成本就會越高。當然,採購成本上升,關羽就不得不透過漲價來賺取利潤。如果這些小商販們都漲錢的話,那麼更多的百姓就會買不起糧食,這些買不起糧食的百姓為了生存,依靠自顧不暇的政府是不行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從賊。所以,武聖不僅要忍受著日漸增高的糧價,還要時常提防這些投身從賊的百姓搶劫他的糧食。這些瑣事無疑會讓關羽心中愈加煩躁。

    最後,對於東漢末年住在城市的居民而言,黃巾軍起義打破了他們原本平靜的生活。同時,古代人資訊流通不暢,對朝廷的事所知有限,所以他們只知道糧價漲的越來越邪乎是農民起義造成的,絲毫不認為是東漢政府的機器執行出了毛病。所以當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見面後,經過一番短暫交談,還沒有看透導致農民起義最根本原因的關張二人與劉備達成了相同的意見:為國效力,幫助朝廷鎮壓黃巾軍,在亂世中成就一番功名。

  • 2 # 四川達州人

    說三國演義就沒有意思了。

    張飛是縣中大戶。漢末三國時期,能夠被稱呼為大戶的,最少也得千八百畝地,幾百的佃戶奴隸(漢代蓄奴之風尤勝),同時兼行工商及高利貸。否則對不起大戶這個名分。

    可以說,張飛是三人中富裕的。理論上與李典許褚一樣,屬於地方豪強。

    為啥張飛被劉備說動,不僅出人跟隨劉備起家還出錢出人出糧?

    因為張飛遭遇到了瓶頸。

    張飛屬於豪強,也接受了不錯的教育,但他家本質屬於縣鄉級別的小豪強,向上晉升到縣級世家還有很大的難度。

    想要成為世家,就必須有官職,而且是三四代人都擔任到郡縣級官員。顯然,張飛雖然讀書不少,但無人推薦孝廉,無法出仕。那就只能走從軍之路,以軍功獲得官職。

    這是劉備說動張飛的主要原因。

    關羽是逃犯。

    坦率地講,沒有黃巾暴動,關羽必定被地方官員逮捕,送回原籍處置。所以,關羽急切地想以軍功來洗白身份。正好,逃到涿郡的關羽都被劉備說動了。

    從未有桃園三結義的記載。

  • 3 # 白sir讀書

    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桃園三結義是濃墨重彩的一個情節,片片桃花飄飛,三位情投意合的兄弟結拜,這故事多麼動人!

    然而歷史上的實情並非如此。

    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關羽亡命奔涿郡,劉備正在鄉里聚合徒眾,關羽和張飛投其門下。後來劉備為平原相,關羽和張飛為部司馬,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這裡的“恩若兄弟”,是形容他們三人的關係密切,並非一定指結拜的兄弟,而關羽、張飛二人與劉備是君臣關係,是值得認可的。

    關羽經常於“稠人廣坐”(人多集會的場合),侍立終日。後來徐州失守,關羽被擒,曹操派人勸降,關羽說過這樣的話:“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注意,這裡關羽說的劉將軍,這個稱呼,是屬下對於上司的尊稱。

    《三國志-張飛傳》也記載:“張飛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在這裡,這裡明確說的是張飛和關羽為兄弟,共同為劉備服務。其中的“飛兄事之”,可以理解為,張飛把年長於他的關羽,當作兄長來看待。把年長之人當哥哥看待,稱呼他為“哥哥”,從古至今都如此,並不一定是結拜把子的兄弟才如此稱呼。

    從這裡可以得出結論,劉、關張三人關係確實十分親密,但他們是不是義結金蘭,結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

    關於《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為什麼寫桃園結義的故事,其實也有現實生活的影射。

    三國時代,有殺白馬為盟的習俗。建安七年曹操攻破南皮,殺掉袁譚。袁熙的部將焦觸、張南背袁向曹,他們起事時就是殺白馬盟誓,這件史實出自於《三國志·袁紹傳》。這裡只是盟誓,並非結拜。

    後來的農民起義首領,在起事時互相結拜兄弟,就用了這種形式。像元代劉福順等人的紅巾起義,《元史·順帝本紀》描寫他們結義是“殺白馬烏牛,誓告天地,欲同起兵為亂”。。

    而《三國演義》寫桃園結義,很可能是根據民間傳說,又把農民起義的結拜儀式相結合,才寫出桃園三結義的情節。

    這一情節,既引出了小說裡的三位主要英雄,又揭示了作者想突出表現的忠義主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電商創業的前景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