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阿芙樂爾號打了十月革命中的第一炮,此前艦上的水兵還參加了二月革命。喀琅施塔得水兵是革命最重要支柱之一。德國十一月革命的起點是基爾港的水兵起義。1919年4月,法國水兵在黑海起義。為什麼當時的水兵如此熱衷於參加革命?
6
回覆列表
  • 1 # 惡魔的糞叉

    20世紀初期歐洲國家的海軍都誰革命了?其實也就是俄國和德國。俄國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擊開啟了十月革命,德國基爾港水兵起義觸發了第二帝國的崩潰。

    這兩個國家有個共同點,都是傳統的陸軍強國,海軍都是自近代工業革命甚至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才興起。

    海軍由於是後起之秀,而且是高技術兵種,所以軍中傳統勢力較少,德國的容克、俄國的勳貴都沒把手伸進這個兵種,很多普通中產階級市民和新興資產階級的後代,甚至更低出身階層計程車兵構成了海軍的骨幹。這些人思想新潮,政治地位較低,文化水平較高,易於接受新思想的灌輸。

    於是,社會民主黨和布林什維克就很輕鬆得滲透進了海軍,日德蘭後,德、俄海軍在波羅的海方向都沒什麼大的動作,因而在王朝行將崩潰之際,就成為了起義的主力。

    反觀英國,因為海軍成軍早,貴族傳統早已深入,所以英國曆史上革命的主力是陸軍。

  • 2 # 怪蜀黍老囧曾

    有答主提到了後發海權國家海軍階級相對較新的原因,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

    此外,海軍一些環境因素也有一定的影響。首先是海軍是技術密集型軍種,與陸軍存在很大的區別。19世紀歐洲海軍中士兵、士官必須有比陸軍同僚們良好的教育,熟悉海洋氣候、機械和數學,這樣才具備操作和維護複雜機械的能力,以及在交戰中應該有的炮術能力。軍官則還需要有一定的博物學、組織學、情報學和戰略學知識,至少海外補給點需要這些知識來開拓和維繫。

    這些技術知識作用下,海軍計程車兵、士官和軍官都能夠更容易看懂各種經濟統計資料,能夠更多理解政策背後的想法,對於國家有更清晰的宏觀概念。而密集的海外交流互動則可以讓海軍更快發現國家面臨的問題,產生對革命的支援態度。

    其次,與數千年來步兵、炮兵、騎兵打天下的陸軍不同,19世紀末期海軍技術發展很快,技術更迭帶來的是軍官和士官不會特別穩定,他們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這也會產生比陸軍更廣泛的人員流動。海軍的等級觀念不如陸軍那樣森嚴,技術的變化會自發導致技術官僚的變遷,資歷在19世紀末海軍技術革命面前什麼也不是。因此,等級觀念比陸軍弱也是海軍的一個大特點,相對而言保守力量的控制能力會更弱。

    最後,海軍的空間和組織結構也有利於革命觀念的動員。類似於中國大學的集體宿舍,海軍艦艇在密閉的空間裡裝下每日混在一起的數百上千人,在出海時這種封閉空間內部的高頻率互動可以讓革命觀念更強烈地進入水兵思想中,而動員起來也更為容易。而陸軍的人員接觸雖然單一,但是在大規模集結時友鄰部隊並不固定,其空間也並不封閉,不會出現艦艇上的情況。

    這些是海軍比較特殊的特點,說“陸軍土,海軍洋,空軍都是大流氓”確實不無道理。

  • 3 # 聯合防務

    確切的說,20世紀初只有俄國和德國發生了水兵起義併成功導致政權更迭。但海軍熱衷革命這個命題本身的確是值得探究的。

    軍人政變,以及以(體制內)軍人為主力的革命,是貫穿20世紀世界史的主題之一。縱觀各國軍人政變發生史,我們可以發現一些一般規律,往往新式軍隊相對於舊式軍隊更容易發生譁變,處於邊緣地位的軍種相對於核心軍種或主體軍種更容易譁變。一般來說新式軍隊知識水平和開放度更高,更容易接受新潮思想理念。並且,新式軍隊和邊緣軍種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他們對政權的認同度和忠誠度相對較低,更容易被革命力量所煽動。

    除了英美等傳統海軍主導的海權國家,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絕大部分傳統陸權國家中,海軍起義、譁變的機率都要遠遠高於陸軍。筆者以為這與海軍的以下不同於陸軍的特質是密切相關的(那個年代尚無成建制的空軍):

    1、從內部建制的等級結構來看,海軍的等級尊卑和壓迫感要強於陸軍。陸軍裡一個將軍統領一萬多士兵;而海軍呢,一個將軍統領一艘軍艦,才一千號水兵。形象地比喻,如果說一個陸軍師團是一個底座寬大,鈍角三角形的金字塔,那麼一艘軍艦上從最高長官到底層士兵的等級制結構就猶如一座尖聳的巴黎鐵塔。每個水兵都能時時刻刻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令人窒息的壓迫,這使得以艦隻為單位的海軍結構內部更容易滋生反叛情結。

    2、海軍的基本建制以軍艦為單位,一艘軍艦就是一個“孤島”,如果說在陸軍裡,長期受欺負折磨的底層新兵還有一些緩衝的出氣筒地帶。海軍就沒有,軍艦一出海,就成了無法與外界溝通的資訊孤島,寫信訴苦,寄不出去,無線電裝置不可能給士兵發私人電報。在科技醫療都不發達的100多年前,海上奉行的是“船上不養閒人”的規矩,淡水和補給都極為有限,每個水手都承擔著繁重工作,一個人當五個人使喚。一旦生病,不僅難以得到有效醫治,還會被同伴嫌棄,如果身患傳染病甚至可能被強行拋入大海。這些都使得本已感受到層層壓迫的水手們在逼仄的空間裡戾氣愈發嚴重。軍艦便成了一具戾氣的火藥桶,稍有火星就引爆。

    3、海軍底層士兵更容易抱團形成俱樂部性質的組織。這一方面源於海軍的內部的上升速度和流動性比陸軍都要弱,許多技術類兵種多年始終在一個崗位上,一艘軍艦上好幾年都是那麼一班人馬,一個坑一個蘿蔔,這樣,那些老兵很容易培植以他們為中心的裙帶勢力。另一方面,20世紀初,海軍的現代化程度要遠遠高於以步兵和騎兵為主體的陸軍,海軍士兵的整體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質也勢必遠遠高於陸軍士兵的平均值。加之海軍時常出海,相比於陸軍更容易接觸到外部世界的新鮮資訊。這些因素都決定了海軍更容易形成革命性或叛亂性組織。一般來說,水手譁變,都是這樣的“老兵俱樂部”先行在軍艦上奪了艦長的權,再調轉矛頭炮打統治者的。(NT)

  • 4 # 區域拒止

    (打響革命第一聲炮響的阿爾芙爾號)

    在我們這些吃瓜群眾的常規印象中,作為“二等人”的海軍,其生活條件雖比不上空軍,但至少要高於陸軍。但奇怪的是,回眸百年前世界各國列強的海軍,似乎天性叛逆。除了題主說到的俄國,德國,法國的水兵革命外,遠在東方的日本海軍,在二十年代甚至還積極參與日本政治的“民主化”運動,可謂離經叛道。

    (俄國十月革命)

    為什麼國家花高價錢養的海軍寶貝們,到了關鍵時候,反而會成為叛軍急先鋒呢?首先,從海軍這個軍種性質談起。作為技術密集型的軍種,海軍官兵勢必比同時期的陸軍兄弟部隊擁有更好的教育水平。畢竟只有熟悉海況地理,機械數學等理論知識,乃至操作維修機械等實踐經驗,才能保證海軍交戰時有基本能力。

    (德國基爾港起義水兵)

    而正是這種高教育水平,使得海軍更容易接受共產主義,民主政治等新鮮事物,而對新聞,經濟資料的敏感,又使得他們擁有高度的政治嗅覺。同樣,軍艦上如大學宿舍般的集體居住條件,為官兵之間傳遞資訊思想提供了最為便利的場所。而海軍人事的高流動性,也使海軍等級觀念遠弱於陸軍,提供了“以下犯上”的人事基礎。

    (二戰日本海軍的內部等級觀念可謂最甚)

    從小的方面講,無論俄國,德國,還是法國,日本,它們在國防上普遍要更重視陸軍,甚至拿陸軍那套來管理海軍。這其中最直接的表現便是較英美等傳統海軍強國,其等級觀念反方向強化,管理更加嚴格,不過對士兵學識經驗的高要求卻沒變。這一矛盾做法下,爆發水兵起義,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瘦腰、瘦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