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慕鄉關

    中國歷史上有三塊無字碑,碑主俱是大名鼎鼎

    (1)謝安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謝安的墓碑位於南京梅崗,“有石而無其辭,人呼為‘無字碑’”。原因是“以(謝)安之功德,難為稱述,故立白碑”,真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2)秦檜

    秦檜無字碑位於南京牧牛亭,據說秦檜66歲病死後,其家人請了不少人為其撰寫碑文,由於他“陰險如崖阱,深阻竟叵測”,“晚年殘忍太甚,數興大獄,而又喜諛佞,不避形跡”,“一時忠臣良將,誅鋤略盡”,所以沒有一人為秦檜撰寫碑文,於是只好立一塊沒有碑文的無字碑。

    (3)武則天

    武則天死後與老公李治合葬於乾陵,陵前並立著兩塊巨大的石碑,西側的一塊叫“述聖碑”,是武則天為高宗歌功頌德而立的碑,她還親自撰寫了5000餘字的碑文,東側的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從位置和造型來看,兩塊碑應該是同時立起,但無字碑上不著一字,空空蕩蕩,成為千古懸案。

    無字碑為什麼沒有刻字,有多種說法,歸納如下

    (1)武則天故意不刻字,立“無字碑”以誇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2)武則天自知罪孽深重,攛掇李家江山,殺害總親骨肉,怕死後被人清算,所以不刻字(3)武則天故意不刻字,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論

    以上三種說法在千年歷史中佔據主流,大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的不可開交,以至於歷代文人騷客誰見了無字碑都要寫幾筆,名為無字碑,其實早成了草稿本。

    近年來陝西物研究所在考察中發現在無字碑的陽面,從上到下刻滿了方格子,共計有3300個,從大小推斷,這些方格是用來規範刻字的,也就是說當時已經準備好碑文,只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刻上去。

    這無疑是消除歷史爭議的重大發現,有理由推斷,武則天當時為自己準備的碑文,但歷代君王縱然臉皮再厚也不能自己活著的時候給自己蓋棺定論,寫好了也的讓後人篆刻,但中宗李顯繼位後,對這個親媽情感複雜,加之當時政局動盪,一來二去,這件事情就被擱置下來,等到後來政局穩定,更是不願意趟這渾水,最後將錯就錯,成就了這塊無字碑。

  • 2 # 遺產君

    在陝西省咸陽市區西北五十公里處的梁山上有一座巨大的皇家陵墓,那就是武則天與唐高宗的合葬墓--乾陵,乾陵有兩處看點,一是六十一尊無頭石像,另一看點是武則天的超級無字碑,這座碑高七米多,寬兩米多,厚1.5米,重達百噸,這麼個龐然大物在古代那種條件下,是怎麼立起來的,佩服佩服。 其實,乾陵前面有兩塊碑,西側的“述聖碑”是武則天為唐高宗歌功頌德而立的碑,東側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上有八條龍纏繞在一起,兩側各有一條騰飛的龍,栩栩如生,碑座正面是一幅獅馬圖。 碑上題字,有字有有字的原因,無字也有無字的無奈,武則天勞苦功高,雄才大略,為大唐的江山,為武周的百姓奉獻了畢生的精力,她的功勞無以用文字來表達,就立此無字碑。還有一種無奈的方式認為,武則天有自知之明,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自己的功過是非讓後人去客觀評論。

    筆者認為無字碑是唐中宗李顯反對刻碑文的,李顯的帝位是武則天給廢的,後來武則天又是被逼退位的,李顯對武則天那是非常非常恨的,李顯怎麼稱呼她,稱先帝?不可能,李顯最後還是稱武則天為皇太后,立下無字碑算是羞辱她?報復她?不得而知。

    武則天生前唯我獨尊,獨斷專權,死後留下一塊無字碑,耐人尋味,每個人都想為自己樹碑立傳,讓後人銘記她,武則天也想,她或許想以這種獨特的方式來為自己立傳,無聲勝有聲。

  • 3 # 歷史這樣說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生前就因改唐為周震驚世人,而無字碑就成了她死後留給後人的獨特印跡。

    無字碑從它豎立在乾陵到現在,已經過去1300多年,千年的是是非非眾說紛紜,讓無字碑的神秘更甚一籌,悅史君試圖追古思今,來解答背後的多個可能:

    第一,唐中宗李顯難以釋懷

    唐中宗李顯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武則天的第三子。

    唐朝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駕崩後,唐中宗即位,但在唐朝嗣聖元年(684年),臨朝稱制的武則天就將唐中宗廢為廬陵王,先後囚禁在均州、房州等地。

    武周聖曆元年(698年),武則天才將唐中宗接回洛陽,重新冊立為皇太子,但唐中宗並沒有什麼權力,還是戰戰兢兢。

    武周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人發動政變,武則天只能傳位給唐中宗。

    唐朝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唐朝神龍二年(706年),唐中宗將武則天與唐高宗合葬乾陵。

    武則天雖然是唐中宗的母后,但她不僅廢掉了唐中宗的皇位,讓他在之後的21年裡擔驚受怕,隨時可能被害;還建立了武周王朝,把唐朝放在了一邊。

    悅史君認為,唐中宗無論從個人還是王朝利益考慮,都對武則天有很深的怨氣,再加上他對武則天到底是“先帝”還是“皇太后”的稱謂無法決斷,導致了無字碑的產生。

    第二,政局動盪以至沒法寫

    武周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李顯趁武則天病重發動政變,恢復了唐朝,但之後的政局卻一直沒有穩定下來。

    唐中宗讓韋后參預朝政,韋后卻同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關係密切,朝政非常混亂。

    唐朝景龍四年(710年),唐中宗被韋后和安樂公主下毒身亡,幼子溫王李重茂被立為帝,史稱唐殤帝,由韋后臨朝稱制。

    唐朝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唐中宗的弟弟安國相王李旦的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姑姑太平公主、禁軍將領陳玄禮等人,誅殺韋后、安樂公主等人,廢唐殤帝李重茂,擁戴安國相王李旦復位,是為唐睿宗。

    唐睿宗冊立有功的兒子李隆基為皇太子,妹妹太平公主同樣干預朝政,兩派勢力鬥爭非常激烈。

    唐朝先天元年(712年),唐睿宗禪位於皇太子李隆基,退為太上皇,太平公主公然提出要廢掉皇帝。

    唐朝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率羽林軍發動政變,襲殺竇懷貞、蕭至忠等太平公主黨羽,賜死太平公主,唐睿宗不得不正式歸政於皇帝。

    此後,唐朝的政局才算穩定下來,但這時各派勢力對武則天更加沒法評價,只能立無字碑。

    第三,武則天臨終前的要求

    武則天死後留下遺詔,要求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那麼,無字碑也有可能是她自己的意願。

    悅史君從武則天的角度來考慮,認為她可能出於三種想法:功勞太大沒法表達;罪孽太深不敢立碑;是非功過留給後人。

    事實上,現在的無字碑上早就寫滿了字,因為宋金以後不斷有人在無字碑上題字,前面的文字模糊了,後面的文字馬上就又刻上去了,涵蓋宋、金、元、明、清五朝,書法上真、草、隸、篆、行都有,真正任人評說。

    但無論怎麼樣,悅史君對武則天這個偉大的女人,還是很佩服的!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手機有點卡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