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開正園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意思就是說,不懂“禮”,不學“禮”,一個人就不能再社會上立足。因此,孩子從小就要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家裡來了客人,不知道問候,甚至不願讓大人接待客人;有的孩子滿嘴髒話,口出狂言,甚至還打架罵人。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些孩子不講禮貌呢?

    其實,有些七八歲的孩子不懂禮貌,並不是他們內心不尊重別人,而是不知道該怎麼尊重別人,不知道怎樣去講禮貌。比如到別人家做客時,他就覺得應該跟在家裡一樣,可以隨隨便便,其實,在自己家裡,和在別人家裡,是大有區別的,但區別在那裡,他們並不知道。在吃、穿、行、坐、站、言等各方面,都有他的基本要求。但是,很多父母卻並沒有提醒孩子,或因為溺愛,或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明白了,於是聽之任之、不加約束,結果,逐漸讓孩子養成了不講禮貌的壞習慣。

    當然,孩子也並不是天生就不講禮貌,很大程度上是日常生活中父母或周圍人的影響造成的。七八歲的孩子的模仿性較強,且又缺乏一定的辨別能力,如果父母或周圍的人不注意自身形象,在公共場合不講文明,不用禮貌語言,孩子也會再不知不覺中模仿他們。可以想象,如果父母平時說話總是高聲吼叫,或者滿口粗話,孩子會變得輕聲細語、彬彬有禮嗎?

    方法一:我們要規範自己的言行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不懂禮貌。大多與父母本身行為的不良有關,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父母要求孩子懂禮貌,自己首先要做到禮貌待人。如果父母自己不是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即使對孩子的管教特別嚴,苛求孩子的言行要有禮貌,也不會起到什麼效果。比如,問路時,如果我們是這樣問的:“喂,老頭,到公園怎麼走?”那麼,以後孩子在問路時,也不可能這樣問:“老爺爺,請問一下,到公園該怎麼走?”

    也許,這位媽媽平時也在教育兒子要講文明、懂禮貌。但在實際行動中,卻沒有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可以說,這位媽媽是一個不合格的媽媽,本來孩子是懂禮貌的,但如果這樣的次數多了,孩子也就會慢慢變成不給老爺爺、老奶奶讓座的習慣。

    因此,要培養孩子懂禮貌,應從我們自身做起。在一些具體的處事細節上,如何做到合理而不失禮,我們要做最好的示範給孩子看。比如,我們下班回家後,孩子遞過來一杯熱茶,不要忘記了對他說聲“謝謝”。這樣,在幫助孩子後,他也會向我們表達謝意。在與別人交往談話時,我們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儘量避免粗魯的行為和不文明的用語。

    孩子是在模仿父母的言行中長大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再無形中感染和薰陶著孩子,所以,要想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我們就應該成為孩子的楷模。如果我們不講禮貌,又怎能期望孩子有禮貌呢?

    方法二: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禮儀

    很多時候,孩子對人不夠禮貌,其實並不是有心的,而是因為他們年齡比較小,根本就不懂得這些基本的禮節。因此,我們應該將一些社交的基本禮儀教給孩子,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比如,當家中來了客人,我們應要求孩子主動和客人打招呼,請客人坐,給客人倒茶,客人走時說聲“再見”;當孩子到別人家去時,告訴孩子要先敲門,得到允許後在進門,不能胡亂闖進別人家裡;用餐時,教孩子不爭、不搶、不挑剔食物;上車、購物時不要擁擠,應當自覺排隊等候,依次序而進;到公共場所時,要教育孩子愛護環境衛生,不隨地扔廢棄物,不隨地吐痰,等等。

    只要我們耐心地、一點一點地給孩子灌輸這些基本禮儀,那麼孩子想不懂禮貌也難。對於不懂禮貌的孩子,我們要不厭其煩地反覆提醒。最好是事前提醒,比如要到別人家赴宴,我們最好提前把相關的禮儀告訴孩子。

    方法三:及時糾正孩子不禮貌的行為

    千萬不要把孩子的許多問題都集中起來,試圖突擊解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發現一個問題就立即解決。當發現孩子的不禮貌行為時,我們要立即加以矯正。比如,孩子和長輩說話時沒有使用敬語“您”,我們便可馬上勒令孩子說上幾十遍,知道孩子說正確了為止。

    孩子隨著接觸面的增大,交往人的增加,很容易沾染上一些不良的習氣,學習一些不禮貌的行為,我們發現後要及時進行糾正。

  • 2 # 嘿呦喂哦

    我個人非常不喜歡不懂禮貌的孩子。

    孩子不懂禮貌肯定是家長的教育有問題,但有一些也可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太對。

    我從我個人經歷上來說吧。

    我小時候比較認生,見到不認識的人不喜歡說話,但是我爸媽總是硬逼著我叫人。我總是不知道叫什麼,回過頭來我媽就會批評我不懂禮貌。導致我現在遇到不太熟的親戚都心裡發怵,總是要在心裡翻騰幾遍“這個人要叫姨姨還是嬸嬸來著”。雖然我知道不叫人確實是不懂禮貌,但是我內心依然很抗拒。所以我現在遇到親戚都是直接鞠躬再說一句“您好”。還省了想稱謂的麻煩。

    不過我覺得我這種情況算是比較特殊吧,比較普遍的不懂禮貌的行為,就是到別人家亂翻東西,辱罵長輩等等,這些就真的是父母的鍋了,父母可能在教育時沒有注意到,要不然就是父母本身素質堪憂,孩子有樣學樣。

    分享一個寶寶學習漢字的經驗。待寶寶三四歲時,父母可以用手機下載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來教寶寶認字。寶寶本身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體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體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 3 # 感性大腦

    對於不懂禮貌的小孩子,說實話誰都不會喜歡。至於談到看法的話,那麼就是,特別小的孩子不懂禮貌,無非就是不招人待見和不受人喜歡罷了。那麼,不懂禮貌這個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許在他的人生旅途中,將會影響到他整個人生的發展。

    小孩子不懂禮貌,基本是大人自身的素質不高,或對孩子的教育不到位有直接關係。

    古人在三字經裡就講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的確,人一生下來都是一樣的,只是在生長的過程中,所受的教育和所處的環境不一樣,那他的性格和習性,就會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多數由奶奶爺爺帶的孩子,就比較乖、比較懂事、懂禮貌。(前提是這奶奶爺爺必須很有素質和修養)因為奶奶爺爺本身的素質傳教,和他們有極其夠的耐心,去講給小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所以小孩子在溫和的教育環境下,那麼一定性格也很溫和懂事。

    首先宣告,不是年輕人自己帶的孩子,就一定不懂禮貌。什麼東西都不是絕對的。

    還是舉兩個例子,奶奶帶著孩子在小區裡遛彎,當看到對面走過來一個熟人,奶奶一定會一邊和那人打招呼,一邊教孩子叫叔叔或阿姨,最後還會教孩子給叔叔或阿姨說再見,由此,小孩子就形成了很好的基礎禮貌。

    而有保姆阿姨帶的孩子,遇到同樣的場景,阿姨會很熱情的和對方打個招呼聊天,然後說聲拜拜就走開了,旁邊的孩子也自顧自己玩自己的。

    之後你再看,這兩個孩子,一個一定是,見人就笑眯眯叫叔叔阿姨好,另一個一定就是你所說的,那個不懂禮貌的孩子。

    禮貌這種東西,就是點點滴滴的一種傳輸,不是上一節什麼素質教育課,一下就讓孩子可以變成,人見人愛、懂事講禮貌的好孩子。所以,孩子的素質教育要從小就開始教育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建造城市的遊戲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