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沙中土大溪水
-
2 # 關東俠客
王莽(公元前45年一公元23年)是西漢外戚後來竄位兵不血刃建立新朝(公元8年一公元23年),國祚15年和大秦帝國一樣短命大一統王朝。王莽是一個很有遠見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不是穿越者。公元8年西漢外戚王莽從孺子嬰手中禪人兵不血刃建立新朝,百姓沒有受到刀兵之苦在歷代王朝更替中是少有的。王莽早就發現了西漢立國二百年以來的蔽政和危機,於是他當上皇帝后進行了一糸列改革措施。把全國田地稱作王田按每戶八個男子百畝的標準受田。禁止買賣奴婢,把山林,鹽澤,礦藏收歸國有。進行貨幣改革和科技人材等。王莽是官二代出身錦衣玉食生活無憂能夠想到平民百姓疾苦非常了不起。但他的改革侵犯了大地主階級的利益遭到抵制不得不政令停止,平民百姓並沒有得到實際好處也非常痛恨他,後來還把王莽的舌頭給割下來吃了,這是食言者的下場。王莽的土地國有政策很象後世的社會主義主張,因此胡適博士稱王莽是一千九百多年前的社會主義改革者。正因為王莽的改革措施是如此超前,時下有人稱王莽是當代人穿越過去的,實際上是有些人不瞭解那段歷史。王莽的改革是完全按照周朝的政治制度來改革現實的社會矛盾是行不通的,註定了王莽改革失敗命運還把老命給搭上了。
王莽是一個褒貶不一的歷史人物。由於其建立的新朝的失敗導致其本身的身敗名裂。古時對其多貶義,現代人看其做法多有現代的意思,對王莽又有讚美之意,有人戲稱其是穿越者。
王莽出身外戚王氏家族,其姑姑就是漢元帝的皇后。但其父兄早亡,王莽跟隨其叔叔生活,王莽其實在王氏家族並不受重視。王氏家族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後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王氏家族多人為將軍列侯,生活侈靡。這些事是沒有王莽什麼事的,早期生活清苦,艱難。但王莽對此不但沒有任何怨言,而且侍奉諸位叔伯,十分周到。並且勤勞好學,服侍母親及寡嫂,撫育兄長的遺子,自己生活簡樸,為人謙恭,行為檢點。王莽就是儒家思想的合格代言人,完全可以成為當時的道德楷模。
其姑姑當皇后時也是王家興起之時。漢元帝登基為公元前49年,此時距漢武帝駕崩公元前87年已有38年。漢武帝駕崩時,因為漢昭帝年幼,怕有呂后之禍殺漢昭帝之母,然後託孤霍光等大臣。但漢昭帝21歲就死了無子,也有人說漢昭帝受制於霍光,鬱鬱寡歡而亡。此說法不見得正確。但後來霍光把海昏侯劉賀趕下臺另立漢宣帝,這就看出了此時的皇權已經受制於大臣。漢宣帝小心翼翼維持著,直到霍光去世才開始清算霍家勢力。漢宣帝在位26年,公元前49年駕崩,漢元帝登基。
漢朝到漢元帝時已有一百多年。西漢初年秦二世而滅給漢朝的教訓深刻,只能實行黃老之術,無為而治,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帝國恢復相當快,農業、手工業及商業空前繁榮,史稱文景之治。但文景之治背後,是地方豪強勢力開始強大。漢武帝敏銳察覺到地方豪強的威脅,並且也為了打擊匈奴,經濟採取上鹽鐵論,遷豪強至邊塞等等措施,加強了中央實力。在這過程中就放棄黃老之術,採用獨尊儒術,外儒內法的治國理論。這也是以後所有帝國的大政方針。
但儒家的道理不僅是說說而已,不僅僅是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套儀式;儒家也有宗教式的神聖性、排他性、唯一性;並且儒家的是根植於血緣紐帶,其理論是有深刻情感需求。我們現在仔仔細細想想,儒家之前的法家,秦始皇的法家嚴刑峻法,條理之中充滿了冷冰冰的殺戮,一切均講求利益,對普通人來講只有畏懼沒有親近;漢初的黃老之術的無為而治,是看穿一切的冷漠,情感是冷冰冰的旁觀者。儒家恰恰與此相反,後世雖說批評較多,但儒家在漢代被獨尊時,並不是簡單僅僅當做牌坊;儒家從此開始吸收諸子百家合理的東西,並開始逐步的影響到普通百姓的方方面面。其實儒家在漢武帝前已在民間有了廣泛的影響力,武帝的獨尊儒術只是使其正式的走向了朝堂成為治國的一部分。這種情況和同時期的基督教的在羅馬帝國確立有像是的地方。唯一的不同是基督教是一神論的宗教體系,儒家是血緣紐帶的倫理體系,但他們的功用是一樣的。
漢書裡記載著宣帝對當時的太子元帝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嘆曰:‘亂我家者,太子也!’這句話被認為是對漢家治國的理論,並常常被用來說明帝王家並不怎麼看重儒家。但從這句話裡可以看出儒家的魅力以及其感召力。
事實上漢元帝最後也就真的重用儒家,並在元帝時形成儒臣、外戚、宦官的平衡體系。並且還真的在重用儒臣上帶來不可收拾的後果,後世就更加認可上面一句話了。
王莽從小便嚴格按照儒家的要求來行為處事,到成帝時就開始一時聲名鵲起。公元前22年,24歲的王莽開始進入中樞;到公元4年王莽建立新朝。其所作所為簡直就是一個合格的儒家典範。
王莽從不以自己為尊,總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在民間也深受愛戴,朝野的名流都稱讚歌頌王莽。並且從其建立新朝以後的改制看,也是完完全全按照儒家經典去做的。
王莽並不是所謂的偽君子,說其篡漢其實有點委屈,他是真的相信儒家所說的理想主義。並且真真實實的去做了。比如恢復井田、釋放奴婢、按照周禮改革官職制,最無語的就是給異族起侮辱性名字。這些統統說明了王莽的“真”君子。
而且王莽的禪讓也不是簡簡單單的所說的王莽的政治野心;其背後真的是有很多人希望王莽改朝,因為王莽更像是他們希望的的三皇五帝。這情況和希特勒是民選的有相似之處。
當時,西漢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匈奴早就臣服,西域也相當穩固,社會經濟極度發達,農業、手工業及商業也達到了空前繁榮。在這時候地方豪強的勢力已經壯大起來,地方官員的選拔也逐步被儒家大族把持。在地方政治形態上豪強已經和儒家大族合流,形成了以後計程車族。西漢政府此時已經失去對地方的控制,王莽的儒家的理想主義色彩正好符合這些士族的想法,西漢末年外戚、宦官、儒臣的爭鬥也大大降低了政府控制。在這些背後勢力的合力下,一個新朝建立了。這個“新”本身就是指向,就是想建立一個完全不同的的符合儒家理想的政府。
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王莽真心就是這樣去幹了,首先損害的就是士族的利益。儒家的最大問題就是不明白:道德問題是對內,是對自己的要求,是時時刻刻規範自己的行為的。道德不能作為治國的辦法,簡單的說在法律層面還是法家管用,法律是對外是要求人們不能做什麼。僅從這一點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這一句是對的。其實也是王莽以後,後世才對這句話有感悟。
從這一點士族中儒家才知道自己錯了,一直想象的是別人應該怎麼樣做。真到王莽要求士族、豪強們應該怎麼做的時候了:土地國有,要實行井田了等等,他們坐不住了。
公元17年綠林赤眉起義開始,起義能壯大的背後就有這些世家大族的放縱,他們或者借防禦“盜賊”,或本身就參加起義,在這形勢下地方豪強勢力隨並起。
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登基,劉秀是在南陽豪強勢力支援下滅掉綠林、赤眉起義和其他豪強勢力而建立的東漢,從一開始,除光武帝和漢明帝對地方豪強還有些控制力,以後的諸帝失去對地方勢力的控制。
王莽其實就是後世書呆子的鼻祖,書生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