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未來不是夢
-
2 # 徐州市新理想教育
有二點想法。
1、養成慢讀題的習慣。(1)收集提取題中所有資料;(2)圈注理解關鍵詞語。(3)明確要求問題。
2、學會用圖示分析題意。(1)全文字題型:根據題的意思,將文字敘述轉化成圖。如列舉、列表、線段、分組等圖。使抽象的數量關係變成直觀的,看題結合圖示想算理列算式。(2)圖文結合的題型:養成在圖中標註已知資料的習慣,根據提意、圖示找出數量關係,明白算理寫出算式。
數形結合是學好數學的好方法。
-
3 # 言西早老師
對於數學來說,做題最關鍵就是認真審題,那麼結合自己教育教學經驗,我來談談我的觀點。
一、審題方法有:
1.粗審,細審,精審,研審。
粗審:粗讀整本教材,整體把握全章的知識結構。
精審:重要的概念,性質,公式,計算,要反覆閱讀,思考。
研審:對知識進行分析,歸納,總結。以形成知識體系。
2.根據不同的課型用不同的指導方法,
概念課:要著重於關鍵字詞的理解,引導概念的比較。
計算課:先讓學生計算,再閱讀比較計算過程。弄清楚算理。
應用題:需要提煉資訊,找到關鍵資訊,找到等量關係。
習題課:引導學生自己說題。
二、審題能力培養要求:
1.能力培養要循序漸進,從易到難。
2.慢慢滲透、引導,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習慣
3.讀寫結合。
三、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措施:
(學生方面)
1.發散學生思維,審題過程中,指導學生分析新知和舊知的聯絡。
2.採用符號筆記法。
(教師方面)
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做題興趣。
2.學生初審題後,可以讓學生交流自己意見。
3. 透過示範,引導,督促,檢測,激勵促成習慣養成。
-
4 # 灰灰無礙
大致培養方向:學會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把每個小目標認真明瞭於胸,再綜合來考量或預估大目標是否可達成。
另一種培養方向:學會找題目中的關鍵詞(關鍵點),熟悉詞(熟悉點)。
再用前面找的這些詞(點)搭好思路“跳蹬”,全面讀懂題目。
相信能解決大多數學生讀題不耐心,不認真的問題。
回覆列表
我們經常在學生的作業中發現錯誤比比皆是,當你讓學生再把題目要求讀一遍,他們就馬上反應過來,只三兩下就解答完畢。於是,我們往往會給這些學生戴上粗心、毛糙等“帽子”給予評價。深入分析,是不是就是粗心、毛糙惹的禍呢?其實,在粗心、毛糙的背後顯露的正是學生審題能力的薄弱。從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解決問題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審題。審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導。審題能力是綜合獲取資訊、處理資訊的一種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為依託,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而這種能力的獲得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展的長期過程。為了培養學生初步的獨立作業的能力,教師就應關注學生審題能力的教學,採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形成較強的審題能力,才能提高練習的質量和速度。因此,作為一年級的老師我平時是這樣做的:(一)動口讀題。在練習中,錯誤率非常高。可在訂正時,教師只是再讀了一遍題目,大部分學生就能解答了。經過對學生的平時的觀察,得出“病症”在於學生答題前沒有讀題,更談不上審題了。由於一年級不識字和識字量少的緣故,平時在做題時經常是老師和家長讀題。這就造成了有些學生的懶惰思想非常嚴重。在做題時常常依賴老師或家長讀題,有些孩子一離開老師或家長就什麼題都不會做。因為我們孩子的閱讀能力在家長、老師的一次次幫助中得不到培養,審題習慣在一次次幫助中被淡化、被誤導。以至於許多學生在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下,慢慢的不會讀題或是很少去讀題了。他們在做題時,只是憑藉平時做過的題目形式去解題的,錯誤率當然高。很多同學在解決問題時,常會用眼睛掃一遍題目就急於動筆,結果是經常搞錯題目的要求。例如:要求計算出得數,把錯誤的得數劃去。8+9=(17,18),5+8=(13,14)這道題本身很容易,但是我們在平時的做題中都是選出正確的得數畫“√”。而這道題要求把錯誤的得數劃去。有些孩子只看了一半題,有的甚至連題目要求都沒看就在正確的得數畫“√”了。雖然學生計算出了正確的得數,但是由於沒達到題目要求。也是錯的。從這個例子中,我們感到了動口讀題的重要。在做一道題之前首先要讀題,培養學生正確讀題的能力尤為重要。一年級孩子的讀題主要是要讓學生能看懂題目的意思,知道這道題要我們做什麼?學習過拼音以後,對於一些簡單的文字,讀題時我們都要求學生先把題目讀一讀(個別不認識的字可注音)。我們不怕孩子讀得不好或是讀得慢。第一次讀題就是簡單的識字,我們要求學生做到讀正確,不讀錯句,不添字漏字。第二次讀題再讓孩子找出自己讀得懂的地方和讀不懂的地方,甚至可以讓學生,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仔細認真推敲,這樣才能準確理解題意,提高審題能力。例如有的題目中提到的“多”、“少”、“高”、“矮”等比較容易忽視或容易混淆的字詞可加著重號,如“和8相鄰的兩個數是()和()”要求圈出“相鄰”;“把下列各數從大到小排列”則要求圈出“從大到小”等。這些都可為正確解題打下良好的基礎。(二)動眼觀察 一年級的教科書中在解決問題的這部分知識中都是以圖文呈現的。有些學生不能把圖和文字聯絡起來。在教學時我們還注重培養學生讀圖文題的方法。有圖有文字呈現的題目,讓學生先看圖再讀文字。但有的學生不會看圖只看文字,不去到圖裡找有關資訊,拿到題目不知道如何去做,對題目一知半解,無法下手解決。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學會讀有圖有文的題目。告訴學生,首先要讀圖,瞭解圖中的資訊,然後再去讀文字,接著再來分析知道哪些條件,要求的是什麼問題,讓學生知道圖和文字是有聯絡的,要把圖文結合起來讀,結合起來理解。透過認真的讀圖,說出圖意,幫助他們理解題意,理清圖和文之間的聯絡,就能在頭腦裡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掌握了讀圖文應用題的方法,他們在解決這部問題就輕鬆多了。(三)動腦思考 有些題,題目要求很簡單。但是要讓學生先要認真思考找出圖中的規律再寫答案。在一年級中算是比較簡單也很普遍的題,但就是這種簡單的題學生還會發生這樣的錯誤。出錯的關鍵在於學生沒有根據題目認真思考這道題是怎樣排序的。所以我們看到了引導學生在審題過程中仔細推敲和耐心思考的重要性。簡單題都需要學生仔細推敲和耐心思考。難題就更不用說了。一年級,孩子的分析能力還有待提高,對於一些難以得出的資訊,我們也適當的引導。隨著孩子年齡的慢慢增長,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學習能力越來越強,就慢慢放手,讓孩子養成獨立審題的習慣了。總之,良好的審題習慣的培養是重要的,持之以恆,學生終生受益的良好習慣就一定能自覺形成,並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但是良好審題習慣的養成也是困難的。教師需要明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必須從點滴做起,堅持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