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兵器研究所
-
2 # 在野武將
長槍兵剋制騎兵這個觀念,其實是90年代以後帝國時代等遊戲生產出來的。
歷史上,不同時期長槍兵與騎兵互有消長,很難說長槍一定是騎兵的剋星。最簡單來說,騎兵不會傻傻對著長矛上面衝鋒,充分利用速度優勢,就可以打出很多變化來。
具體來講,古希臘到希臘化時期,沒有馬蹬的騎兵主要用於偵查、機動、迂迴、追擊等輔助功能;作戰主力還是要靠長槍兵構成的方陣。但這種方陣機動力很差,馬其頓王國以後,長槍兵方陣敗給了羅馬軍團,就不再流行了。
在羅馬軍團的配置中,只有第三橫列的成年兵才配備長矛(下圖中紫色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步兵方陣不一定需要大量長槍才能遏止騎兵或者戰車,更不需要像希臘人一樣結成比較大的方陣。相反,120-160人結成小隊,以密集的盾牌防止弓箭或可能的衝擊,同時保持相當的機動性,以標槍和短劍負責攻擊輸出,就能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
隨著羅馬帝國的瓦解,騎兵尤其重灌興起。成了戰場上絕對的主力。
一直到1300年左右,長槍兵才開始逐漸復興。主要是城市的居民開始組織起來,保衛自己。城市裡空間比較狹小,同時也不可能擁有大量土地收入,來支援重灌騎兵需要的所有裝備。所以他們主要依靠十字弓、長槍等裝備。
換而言之,十四世紀長槍兵重新興起,更多的是社會變遷的結果,而不是說長槍兵具有相當的戰術優勢。長槍兵擅長在較為狹長的地區攻擊敵軍;比如1297年蘇格蘭的威廉·華萊士利用長槍兵向斯特林橋衝鋒,大敗英格蘭軍。因此,瑞士傭兵等著名的長槍兵軍團擅長依託地形,主動進攻。但十四世紀的長槍兵防禦能力不強;他們機動能力有限,這意味著弓弩手可以從遠端造成殺傷,騎兵可以從側翼迂迴。(主要參考英文維基:pike)
即使如此,十四世紀開始,長槍仍然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這和裝備、訓練成本較低有著密切的關係。更確切地說,隨著戰爭規模越來越大,他們是一種價效比比較高的兵種。同時,他們也比較百搭,無論配合輕重騎兵,還是弓箭火炮,都可以彌補這些兵種的不足。
隨著火槍的發展,長槍和騎士都漸漸推出歷史舞臺。
然而,20世紀,隨著遊戲的逐漸發展,大家開始重新想象歷史上的兵種。最初紙牌等遊戲模擬剪刀石頭布的模式,就設計了長槍、騎兵、弓兵——長槍克騎兵,騎兵克弓兵,弓兵克長槍,經過這樣的簡單化以後,遊戲很快就可以玩起來了。進入90年代以後,帝國時代等成功的電腦遊戲又將長槍剋制騎兵納入設計,漸漸就將這一觀念固定化了。
-
3 # 灌木叢裡的蜈蚣
我們從長矛說起吧,長矛的起源難以考究,但是我們祖先一直是使用他狩獵戰爭。長矛在希臘的馬其頓帝國發展出一個極端狀態,四米長的長矛組成軍陣,衝鋒或者防守,在除了和羅馬的戰鬥中,因為地形導致陣型斷裂遭到失敗外,馬其頓戰績一直不錯。早期戰爭對付重騎兵按照四兵相剋的理論,只要是重步兵就可以。並不要求一定是長矛。當時為了客服重騎兵這個短板,拜占庭發展出一種雙效騎兵,如果重步兵集中防禦就向重步兵射箭,如果分散就果斷衝擊他,導致重步兵的衰弱。在僱傭兵時代長矛興起,主要代表是瑞士僱傭軍,他們前排穿甲,用晃動長矛的方式抵擋箭雨,前期瑞士僱傭軍長戟,比例較高,因為受到血的教訓,改成長矛為絕對主力。他們前期是用長戟砍殺落馬騎士,和滑入方陣的步兵。後期主要使用矛柄和短兵器砍殺。步兵那時都不惜代價混入瑞士方陣,在瑞士用長刀戟的時候取得過成功,但是後期因為陪伴短兵器讓這種行為形同送死。傭兵時代要結束的時候,騎兵不再衝擊長矛方陣,而是用手槍在方陣周圍射擊他們,長矛方陣也對應出現長矛和火槍混和部隊。在瑞典由於火槍手工資高於長矛手,逐漸火槍比例越來越高,一直到刺刀出現,長矛徹底消失。長矛騎兵消失很晚,斯大林近衛騎兵就是裝備長矛的。
-
4 # 華輝航
在西方中世紀完成披掛進入衝鋒狀態的騎士是基本無敵,騎士制度的初衷之一就是為了建立對抗維京海盜的常備機動兵力,遊擊劫掠的海盜經常出現上百人被3 4個聞訊趕來的騎士驅逐的戰例。十字軍東征時期,伊斯蘭英雄薩拉丁最終找到的致勝策略也是建立自己的騎士部隊。蒙古帝國依靠騎兵橫掃歐亞,最終,也在與馬穆魯克騎兵戰中失禮而停下腳步
在東方,中國鼓吹以步制騎的時代都是被動挨打的時候。漢武帝北擊匈奴,唐玄宗討伐突厥,岳家軍大破金軍,朱元璋北伐等軍事高光時刻,都是大量依靠騎兵作戰。
用長槍方陣剋制騎兵,除了騎兵部隊可以利用機動性尋找方陣弱點外,心理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拍攝指環王電影時,儘管演員被多次保證戰馬會在安全線停下來,還是多次出現演員面對騎兵衝鋒時提前崩潰逃散。沒有接受良好訓練的人員,面對自己不熟悉的戰馬,會本能的逃避,這個現象在進入火槍時代得到了緩解。工業化和更合理的兵役制度將戰馬從貴族階層解放出來,使得平民士兵也可以熟悉它們,不至於這麼恐懼。這個時候套筒刺刀已經普及,長槍被火槍刺刀完全替代,當刺刀方陣不會因為恐懼而崩潰的時候,就輪到戰馬面對尖刺本能迴避,這也是我們覺得長槍類兵器可以剋制騎兵的原因。
回覆列表
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騎兵與長矛兵的對抗發生在公元前479年,希臘與波斯的戰爭中的
普拉提亞戰役。
根據記載,當時,希臘統帥將軍隊駐紮在了高地上,斯巴達重步兵在右翼,相對靠前,而雅典軍團在左翼,中間是希臘其他城邦的軍隊。希臘輕步兵則佈置在重步兵之後。當波斯人的騎兵統帥馬西斯提歐斯發現希臘人中央那些小城邦的方陣陣型不很嚴整,當即就發動了騎兵的衝擊。希臘中央陣線抵敵不住開始退卻,但這時候雅典的重步兵前來支援。
結果,方陣的矛尖刺倒了騎兵的戰馬。馬西斯提歐斯的戰馬被箭射中,使得他摔下馬來。雖然他身穿重鎧,並且還是如斯基泰貴族一樣擁有保護腿部的重鱗甲,但還是被希臘重步兵們殺死,波斯騎兵遭到了損失並退卻。
在之後的戰鬥中,波斯統帥瑪爾多紐斯親率自己最精銳的一千名親衛騎兵發起反擊。但在擁擠的希臘方陣中,他們的衝擊再次被擋住。接著,在希臘方陣長矛如林的包圍中,波斯主帥瑪爾多紐斯落馬陣亡。
很顯然,在無馬鐙時代,人們很快就能明白用長矛對抗騎兵的最有價效比的行為。
但有句話說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隨著馬鐙的出現,在西方範圍內,由於步兵武力的虛弱,其實長矛兵要想對抗騎兵特別是重灌騎兵就越來越困難了。
比如10到11世紀的拜占庭重灌騎兵就能很輕易的衝破敵人的長矛陣列。
當時的《軍事學》手冊這麼記載,“讓鐵甲重騎兵楔形陣衝鋒,一路保持安靜及良好的秩序。即使敵軍的步兵陣線是重灌步兵,並且這些步兵在自己的騎兵單位前方列陣,我們的鐵甲重騎兵也無須害怕。但應該很冷靜地前進,並用楔形陣的箭頭瞄準敵軍將領所在位置。然後站在他們騎兵之前的敵軍步兵的長矛,將被我們的鐵甲重騎兵壓碎,同時因為我們鐵甲重騎兵的裝甲,他們的箭矢,標槍都是無效的。”
當然,隨著歐洲步兵的重新復興。長矛方陣又成為對抗騎兵的最好工具。
比如,14世紀初的“金馬刺之戰”,比利時地區使用“古騰塔克”長矛的弗蘭芒長槍民兵,更是給予號稱歐洲最優秀騎士的法國騎士以重大打擊,連同法軍指揮官在內的1000名騎士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