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從古至今軍隊講究論功行賞,給作戰勇敢有貢獻計程車兵記功是各國普遍的做法,目的是激勵鬥志,讓立功人員成為其它士兵的榜樣,帶動更多計程車兵勇敢作戰。立功士兵都會發軍功章,證書,並且根據表現的情況分成等級,例如,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一級英雄模範,二級雄模範等等,通常對應軍功都有福利待遇獎賞。這些都是肯定士兵功勞,增強士兵作戰鬥志,帶動廣大士兵勇爭先進的一項措施。在激烈的戰場上如何能夠掌握士兵的表現情況呢?

    其實這個並不難,首先每一名士兵都有一個集體,例如,連、排、班,班是最小單位,連是基本單位。軍隊中士兵以連為基本管理單位,一個連一個住宿單位,伙食單位,訓練單位;戰場上也是如此,這樣連隊就是士兵立功表現的最基層的統計單位,連沒權給士兵任何功,最大的權力是嘉獎。團以上有給士兵記功的權力,例如,咱們是團級三等功,師級二等功,軍級一等功,二級英雄模範勳章由戰區級別頒發,一級由軍委頒發。連隊雖然沒有許可權給士兵授功,但知道士兵的表現,並不有連隊上報審請,怎麼知道士兵的表現呢?我們往下看。

    士兵立功採取戰後評功與臨時(戰時)立功兩種方式,兩種方式都採取評功制;(一)戰場評功:一場戰役下來,根據上級的決定,為了激發士兵鬥志,鼓勵先進,激勵後進,對作戰中湧現出的有代表性計程車兵記功。首先有名額限制,因此,都是有突出的壯舉和功勞,戰場評功的人大多數都是英烈或功勞明確者,其事蹟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能夠激勵士兵更加英勇作戰,樹立榜樣。這些士兵會被授予英雄模範稱號,頒發勳章,另外會評出一、二、三等功,頒發獎章,其連隊通常會被授予稱號或是記功。戰時立功的名額有限,必須是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個人才能立功。單位記功有上級根據貢獻來確定,個人有所在班排連評選。

    士兵的表現都能被戰友,上級看得到:班是每一名士兵的最小作戰單位,有班長副班長,有戰鬥小組長,對於每一名士兵在戰場上的表現都能很直觀的被所有人知道,評功時必須要徵求這個最小組織的認可。例如,一名士兵去炸碉堡,這樣的舉動都是班長指揮下完成的,但怎麼炸需要士兵的勇氣,同時還要考驗智慧,即便是捨身炸碉堡也要炸的值,總不能見碉堡就去捨身吧!關鍵時候,沒辦法了,必須要炸掉,否則就壞大事的情況下這麼做了,就是英雄,董存瑞就是如此,總攻開始了,不把碉堡炸了,會給部隊帶來巨大的犧牲,英雄啊!這樣的壯舉是能夠讓戰士看到的。而且,評功是需要有事蹟材料的,而且是非常詳細的事蹟材料,逐級上報,稽核透過,士兵立功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事情。

    (二)戰後評功:戰場上的直觀表現容易被認可,英雄壯舉就在這了,必須的。那麼,戰後評功又是如何呢?戰爭結束後,通常都會評功,這個數量都比較大,通常一個連隊按照人員有一個名額,這個名額是按比例來確定的,一等功最少,二等功中間,三等功最多,當然這個多是相對的,通常也不過10%左右。因此能立功是很不容易的。這裡面說清楚一點,首先要第一考慮犧牲的戰士,有英雄壯舉的優先評功,所以戰場上能立功的都不容易,都是經過嚴格的篩選的,拿生命拼出來的功勞沒人敢亂來的。

    戰場上對功勞的評定難點:戰爭可以說什麼情況都有,有很多一個班、一個排、一個連都打光了,對於這些士兵的功勞評定通常是根據上級所賦予的任務的完成情況,戰場上雖然亂,但對於士兵的表現還是能夠掌握的,很好的完成了任務,並且滅了大量敵人,這些都能從戰場上看出來,利用戰場上的情景也能還原出戰斗的過程,對於戰鬥中犧牲計程車兵人們是不會虧待的。當然,戰場上環境的複雜性也難免會有疏漏,這是戰爭中無法避免的情況,特別是複雜環境下的戰鬥。但總的來說還是能夠有一個公證的定論的。

  • 2 # 關河南望

    戰爭自古以來都是殘酷的,不僅戰爭過程激烈,戰後勝利方還會對戰爭的結果進行統計,包擴殺敵人數,我方損失人數等,那這些統計又是如何算出來的呢?

    事實上,戰場要想精確計算士兵殺敵數,很難做到。然而殺敵數又是衡量士兵戰功的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古代制定不少制度衡量士兵殺敵數,比如割下敵人的頭顱、手臂、耳朵等器官。這樣的制度卻可能出現殺良冒功行為,並且士兵光顧割下敵人器官,還會影響戰鬥力,因此後來出現專門統計士兵殺敵數的官員。

    在近代戰爭中,隨著火炮等武器廣泛應用戰場,已經不再使用殺敵數衡量士兵的軍功。火炮殺傷範圍廣,所以殺敵數量很難統計。

    當然,普通兵種還是比較容易統計殺敵人數。普通士兵在擊斃敵軍軍官時,通常會撕下敵軍領章,用來邀功。對於狙擊手來說,擊殺的敵人心中都有個數。再加上狙擊手身邊通常會有觀察手,更容易統計出殺敵數。從理論上來看,狙擊手的殺敵人數統計最為可靠。

  • 3 # 七七談歷史

    自古以來,戰爭都是非常殘酷的,傷亡人數數千乃至數萬的戰役在中國的歷史上並不少見,一般戰勝一方會在戰後統計殲敵數量從而上報朝廷獲得軍功。那麼在戰場上殲敵數和軍功是怎麼統計的呢?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古代最殘酷,割頭割耳朵

    秦國在商鞅變法後國力大增,尤其是軍事實力,為日後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秦朝軍隊旺盛的戰鬥力得力於其詳盡的軍功制度。

    秦國有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商鞅變法規定:秦國計程車兵只要斬獲敵人“甲士”(披甲勇士,一般為軍中精銳前鋒)一個首級,就可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但是條件是要將人頭作為依據帶回軍中。所以秦國軍隊打仗時都是光這個棒子,腰上彆著人頭,對面軍隊看到便魂飛魄散。

    此法的缺點也又有很多,首先你拎著個人頭,打仗的時候就會非常受限,也不能攜帶太多。其次,經常有士兵因為爭搶人頭而兵刃相見(看來搶人頭的起源在這裡啊),在秦國世士兵眼裡那可是錢和地啊,對於窮苦老百姓來說吸引太大了。

    為什麼只割左耳呢

    《說文解字》記載:“馘,軍戰斷耳也。人頭拎著不方便,那好辦,那改割耳朵吧,耳朵小小的也便於攜帶。那為什麼一定要割左耳而不是右耳呢?

    首先是因為古人以左為尊,就算你死了也要按規矩來。其次,為了防止某些士兵將一個人的兩個耳朵割下來邀雙分功,這種做法在中國古代一直被朝廷所接受。1885年清朝老將馮子材在鎮南關打敗法國侵略者,給朝廷帶了兩麻袋法華人的耳朵作為殺敵證明。

    歷史證明,頭顱和耳朵一直是戰勝方喜歡收集的戰利品。二戰美軍將日軍頭顱白骨化後作為紀念品寄回家中。越戰期間美軍也會割下越軍的耳朵。有時候人類的惡趣味也是無法理解啊!

    現代戰爭記軍功方式

    來到現代,當然不可以像古代一樣血腥的將敵人頭砍下來計數,現代戰爭統計軍功的方式更加靈活更加科學。比如一場戰役結束之後,獲勝方會統計戰利品,多少武器裝備啊,摧毀了敵軍多少軍事設施和單元。或者堅守了某道陣地或者突破了某道防線,這些都是戰後軍功的評價方式。

    這種方法很好的尊重了死者,被現代各個國家接受與使用。

    說了這麼多,戰爭都是殘酷的。古往今來,多少摧殘的文明毀於戰爭之手,多少生命在戰爭中消亡。只是希望世界再也沒有戰爭,那該有多好。

  • 4 # 恰逢相遇丶

    有專門的軍功薄,也有專門的“主薄”來負責。

    秦朝、明朝是按首級來算,一般按一級一爵來算,所以常有濫殺百姓來充數的事件。漢承秦制,也是按首的數目來計算的,所以項羽死的時候,屍體被搶奪,搶奪的漢軍甚至自相殘殺,最後搶到的五個人都因此封侯。而《漢書》中記載曹參的功勞也是用“殺多殺人,擄多少人”來計算,不過曹大功臣確實厲害,一仗總要殺個幾十甚至上百人的。。

    其它的計算還有很多,例如有個故事說,在戰場上,有個人丟失了自己的矛,搶了敵人的戈,於是功過相抵。也就是說搶奪對方的兵器等都可以獲得戰功。

    還有就是參與特殊行動,例如北宋著名的“敢戰士”,就是類似現在的特種兵,他們只要成功執行任務,就可以獲得很大的功勳。當然那些任務常常是深入敵後,探查情報,或是襲擊敵人的糧草輜重這樣幾乎“不可完成”的任務。例如史書上說張書夜曾用這樣的敢死隊設伏打垮宋江。

    還有就是按參軍的年齡也可以獲得一定的軍功,一般遇上皇帝的生辰或者前線打勝仗,往往會賞賜所有計程車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朝鮮僱傭兵曾為大清帝國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