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繪畫次元君
-
2 # 大師手
畫出線條輕重、濃淡、疏密的關係,讓線條在平穩、自然、有序、順暢中得到輕鬆的展現,顯得透氣!
不畫的死黑死黑的
感受一下圖片中的調子
-
3 # 王剛情感故事
通俗的講,在素描繪畫中的“透氣”更多的是指一副繪畫作品“暗部”表現。一幅繪畫作品的精彩部分往往是在暗部,開始初學者的眼睛往往是看到什麼畫什麼,甚至看到的也畫不出來,往往把素描的暗部畫的一片“死黑”,色彩的暗部畫的一片深單色。有了一定繪畫基礎和理解能力,才會體會到每幅畫從整體到具體物象的暗部都是有豐富的變化的,也就是老師通常所強調的“透氣”。繪畫是有“繪畫語言”的,你所表達的繪畫物件,你要理解它們構圖到結構形、明暗關係體現,尤其是暗部的豐富表現更能讓你的繪畫作品有所感染力。
我在剛開始學畫和到後來有了一定理解能力的過程中,對“透氣”的暗理解變化感觸是深刻的,人在黑暗封閉的空間裡不透氣會不會憋死,一定會,那麼繪畫不“透氣”讓人看了也是會有種喘不不氣的感覺,“透氣的作品”就能讓人感到賞心悅目的感覺。怎麼讓作品“透氣”,首先從構圖上不要畫的太滿,太均太板,要有一定的前後關係和變化,也存在“近大遠小”關係變化。另一方面從繪畫的明暗關係表現,注重暗部的表現處理,這個需要繪畫水平的提高才能慢慢理解到,多去觀察所表現的物件,多去觀察好的作品,分析一個物體的暗部。素描的暗部絕不是“一片死黑”是有豐富的變化的,即使暗部也有“黑白灰”的深淺變化;色彩的暗部也是一樣,你看這是一片深藍色深綠色,那麼它受到光的作用和周圍環境顏色的影響也是有豐富的顏色變化的,一定要多去觀察,多去理解,多去練習,才能慢慢體會到這些變化,才能讓你的繪畫作品變得“透氣”而有靈性,一幅作品“畫的透氣”是決定作品好壞關鍵一部分。
-
4 # 康師傅教畫畫
透氣,則是在視覺上疏密得當,層次分明一目瞭然。對靜物刻畫上,虛實結合好。不能讓畫面太呆板、暗部顏色不能死板,顏色不能沒有輕重變化。另外,靜物的組合、擺放上,要疏密得當要有秩序感,即疏可跑馬,密不透風,富有層次感。
在構圖上,應該掌握物體與畫面的比例,不能太滿也不能太空,相對合理顯的更透氣,總之,素描中所之的透氣不是單方面說的刻畫技巧,而是上面上面所提供的整體細節把握。也是指對畫面整體的把控。
回覆列表
我們先不說什麼顏色使畫面透氣,請從相反角度去想:什麼樣的畫面不透氣?
你會不會想到諸如【死板】,【沉重】,【畫面太滿】,【單調】……這樣的特點呢?
反正我是這麼想的,在我看來,透氣的顏色就是不死板,不沉重,給畫面留出一定的空間,而且不單調。
微博上看到這樣一組插畫,PO主說這組圖“清新、透氣、Sunny”,而我也恰好同意這個觀點,所以我就挑選其中幾幅來分析它們的顏色。
先看第一幅:
太陽從荷葉間的縫隙照下來,光斑打在路面上和小學生的身上。如果荷葉之間沒空隙,太Sunny照不下來,光斑都消失,整幅畫面都在陰影裡,它就是不透氣的了。
再進一步分析荷葉的用色,你會發現它顏色很豐富:
每片荷葉的顏色不全相同,基本遵循上層偏淺、下層偏深的規律,而且同一片葉子的顏色也有變化。因為葉子是半透光的,所以在Sunny的作用下,顯示出亮色,上面蟲子的影子也顯現出來。
到了遠處的地方,葉片顏色沒有近處這麼明豔,呈現一種偏灰色的效果,在視覺上造成了一種距離感。
總的來說,上圖是透過表現【光照的效果】來體現透氣感的。再看下一幅:
這幅畫需要注意兩個地方,一個是構圖,一個是明暗面的表現。
這幅畫的場景裡有樹,但並沒有佈滿了樹。遠處的樹畫得非常淺,幾乎看不見。近處的樹主要分佈在畫面兩側,給主角站的地方留出了一處光能照進來的空間。
樹的顏色用法也很明快。初學者畫這種樹,往往只會畫出明、暗兩個面的顏色。這樣無疑是死板的,是不透氣的。
而本圖裡的樹具有更多顏色,亮面至少三個顏色,暗面至少兩個,還加了明、暗光斑,表現近處葉片飛舞的效果。受光的葉片就是亮的光斑,背光的是暗斑。光斑的虛實也不一樣,以表現聚焦的效果。
再看下一幅火車過橋的圖。
這個橋的用色很大膽。在一般人的認知裡,夜裡的建築物應該是暗色。但如果把本圖的橋畫成暗色,是不是很難看很沉悶呢?
為了使畫面透氣,作者乾脆就把橋畫成了發光的。這樣,月亮和橋就都成了該畫面的”出氣孔“。
下面這幅茶壺的用色也很有意思:
如果讓一個萌新畫一隻想象中的茶壺,TA可能畫成下面這樣:
一個斜上方的亮面,一條圓弧形狀的明暗交界線,一個斜下方的暗面——反光色能畫出來就不錯了。
而本圖作者採用了一個商業套路里常用的打光方法:讓最強的光源來自背面。
於是就成了下面的樣子:
固有的亮面和明暗交界線照舊畫,而背面強烈的太Sunny和斜下方絢麗的反光讓這個茶壺有了剔透的感覺。
============================================
分析完上面幾幅用色明快的畫,再來分析兩幅陰鬱色調的。
第一幅:
請問這幅畫的透氣部位是哪裡?透過怎樣的用色實現了透氣?
——我認為,紅色的加入使得原本灰暗的畫面有了透氣感。
此外,下方海面上的白色水汽,也使沉重的大片黑色有了鬆懈的空間。
再來看這幅:
這幅畫面沒有加入鮮豔的色彩,但是仍舊實現了透氣。
怎樣做的?
不妨看看箭頭所標示的方向。
首先,上方的錐體,它的顏色沒有整個塗實,而是從四個邊緣都透進了光,畫成了虛化的效果。
下方的岩石同理,雖然大部分是暗面,只有上面很窄的受光面,但是暗面卻沒有塗實,而是畫成了部分虛化的效果。
整個畫面是表現下雨天隔著玻璃向外看的景象,所以玻璃上可能會有水汽,使景物看起來朦朧。
你在看這幅畫的時候,會認為椎體和岩石是黑色,可實際上,作者並沒有把它們塗得很黑,而是大面積加以提亮,用灰色替代。
=================================================
透過上面的分析,不妨總結幾條使畫面“透氣”的要點:
1.構圖不要安排太滿。尤其是有主角的畫面,主角站的地方要與背景拉開距離。
2.顏色要富於變化,少用單一的大片顏色,尤其少用單一的大片深色。如果畫面裡存在單色的巨大物體,可以透過照明、環境影響等手段增加色彩和明暗的變化。
同一個物體的亮面不要畫一個顏色,暗面也是。
3.透過在單一風格的畫面中“開闢”不同風格的元素,可以快速達到透氣效果。比如畫面偏灰暗,就添一點鮮豔明亮的色彩;畫面要是有大面積陰影,就開闢幾處光斑、反光或邊緣光;畫面背景要是偏冷,就把主體部位設計成暖色,等等。
也就是說,要讓畫面透氣,不能只想到“我改個什麼顏色”,因為顏色的變化並非毫無規律,必須藉助結構、造型和光的作用,外加一點設計能力,才能知道在哪裡畫什麼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