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副歌

    宋恭帝入藏,潛心研究佛事,一直低調做人,一日作詩一首: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本想表達自己對元朝禮遇的感恩,不曾想卻為自己遭來殺身之禍,因為元英宗從後兩句得出宋恭帝內心有對故國的思念,想做一會燕昭王,來複立國家,最後動了殺心~

  • 2 # 玉華讀史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趙顯當了喇嘛,他的母親也出家為尼,趙顯從此專心研讀各種藏傳佛教經文,憑藉聰慧的天賦與勤奮的努力,趙顯很快掌握了藏文,逐漸成長為一位佛法精深的上師,他翻譯註解了《因明入正理論》、《百法明門經》等著名藏傳佛教經典,被尊稱為合尊法師,甚至還曾被推舉為薩迦寺的主持。

    趙顯有一個兒子,名叫趙完普,在趙完普很小的時候,趙顯便讓它剃度出家,歷史似乎在這裡可以結束了,然而這並不是這位末代皇帝的最終命運。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趙顯已經53歲了。一天,他想到幾十年來,自己身份從皇帝到喇嘛的巨大反差,感慨萬千,作詩一首:

    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

    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

    這首詩很快被監視趙顯的人彙報到朝廷,於是不久趙顯被賜死,至於趙顯的兒子則繼續做喇嘛。

    在元朝最後一任皇帝元順帝時,中原地區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更加頻繁激烈,很多義軍都打著宋朝趙姓皇族的旗號,這再次引起了元朝政府深深的擔憂,元廷害怕趙顯的兒子趙完普即使是喇嘛,如果落到起義軍手裡,成為精神領袖,那對自己的統治大大不利,因此,至正九年(1349年)五月,元順帝下令,將趙完普以及親屬都遷徙到偏僻的甘肅沙洲安置,嚴禁他們與任何人隨便交往。

  • 3 # 平安讀歷史

    宋恭帝在亡國之君中算是待遇比較好的,起初的時候,他被元軍帶到都城大都,忽必烈對他還算不錯。至於他後來被殺,主要是因為他寫了一首詩,最終牽扯上了文字獄。首先,宋恭帝在投降之後得到了元世祖忽必列的優待。

    宋恭帝名趙㬎,等於1271年。在1274年的時候,只有三歲的趙㬎就登上了皇位。可惜這個時候南宋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1276年,元朝大將伯顏率軍臨南宋首都臨安城下,謝太皇太后攜帶宋恭帝投降。不久之後宋朝皇室成員一行被元軍押往大都,雖然宋恭帝的兩個兄弟,在陸秀夫、張世傑等人的幫助下逃出了臨安,並且又另立了小朝廷,但是這些已經回天乏術,避免不了宋朝的滅亡。

    宋朝皇族被押到大都之後,由於忽必烈比較優待漢人,所以也沒有虧待宋室皇族。忽必烈封宋恭帝為瀛國公,並且還打算將公主許配給他,讓他居住在大都。在11歲的時候,忽必列命令宋恭帝遷居上都。但是後來對宋恭帝的態度有所變化,因為忽必烈之前優待他,主要是為了招降南宋的殘餘勢力,而這個時候南宋已經基本上被平息,所以宋恭帝的作用已經不大。在他17歲的時候,忽必列命令他出家,入藏學習經文。後來他還擔任了薩迦大寺的主持,成為了一代高僧。

    宋恭帝后來死,是因為他無意間寫了一首詩,最後惹上了文字獄。

    本來雖然元朝的統治已經慢慢鞏固下來了,但是如果宋恭帝沒有惹上事情的話,基本上也能夠勉強善終。因為不管怎麼樣,宋恭帝畢竟是帝王出身,在故國滅亡之後肯定也會有所追憶。這種追憶留在心裡就可以了,但是宋恭帝偶爾一次將他寫成了一首詩,寄語林和請,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本來宋朝都已經滅亡了幾十年了,並且宋恭帝在遠離中原的西藏出家,所以寫這首詩也只是為了抒發自己的心意而已,並不是要謀反。但是卻被心懷叵測的人告發,最終被元英宗賜死。

    元英宗此舉也是為了杜絕後患,因為雖然宋朝已經滅亡了50年了,但是宋朝在漢人心目中還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很多人都還非常懷戀宋朝,這些都讓元朝的統治者感到不安。因為只要宋恭帝還在這個世上,就會給原先的宋朝子民以幻想,他們很多人都希望宋恭帝能夠回來,宋朝江山能夠復辟。在這種情況下,元英宗決然賜死了宋恭帝,斷了那些南宋遺民的幻想,更加鞏固了自身的統治。

    宋恭帝在3歲時登基稱帝,5歲的時候南宋滅亡被異國所俘虜。本來已經安安穩穩的過了近50年,滿以為可以安度此生,卻因為一首詩惹上了文字獄,最終被賜死,死的時候53歲。

  • 4 # 圕小李

    按現有史料看,宋恭帝死於文字獄。反詩如下:

    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

    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

    引申:“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十字,可以解為:兩者都是無意識的“痴語”,牽扯不到“故國之思”上去,但這其中他提到了西湖孤山的梅花,想到二百年前栽種梅花的林和靖。誰人不知這是懷念故國。

    “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十字,似乎想表明自己是燕昭王黃金臺下之“客”,受到元廷厚禮相待,不打算回臨安去了。事實上已經命定永遠不可能回去了。

    元英宗至治三年宋恭帝被賜死,正史記載是因文字獄。民間野史卻說恭帝的老婆被周王看上搶走,被滅口。更有甚者說元順帝是恭帝的親生兒子,對於一個帝國來說這種事情的可能性不大。

  • 5 # 微史春秋

    其實關於宋恭帝被元帝害死,只是宋恭帝之死的一種解讀。

    歷史上宋恭帝之死兩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一、死於文字獄說

    宋恭帝降元,忽必烈封宋恭帝為瀛國公,還把公主嫁給了他,當時宋人的反抗仍在,後來忽必烈便把他送到西藏出家。

    到了元英宗時期,五十多歲的宋恭帝寫了一首詩:“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

    由此觸動元英宗,於是被殺。

    這個說法,出自明初。

    明初僧人釋無慍《山庵雜錄》雲:“瀛國公為僧後,至英宗朝,適興吟詩云:“寄語林和靖,梅開幾度花。黃金臺上客,無復得還家。”諜者以其意在諷動江南人心,聞之於上,收斬之。既而上悔,出內帑黃金,詔江南善書僧儒集燕京,書大藏經雲。”

    這個說法其實並不可信。一是當年忽必烈沒有殺他,幾十年之後,天下早已打定,元英宗沒有必要因為他的一句詩而處死他。

    而且元代文化管理相對自由,基本上沒有文字獄,宋恭帝的文字獄因為不可信也只能說是疑似文字獄。

    這個故事很可能是明朝人為抹黑元朝朝,捕風捉影製造的。

    二、病逝說

    即便是根據上面的說法,我們也能看到宋恭帝死於元英宗時期,時年五十四歲。

    五十四歲應是正常的病故。

    在宋恭帝被宋代西藏學佛後,漢文資料後來就很少有他的記載了,但是一些藏書和佛教資料留下了部分記載。

    元代高僧念常《佛祖歷代通載》是這樣記載的:

    是年(至治三年)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於河西,詔僧儒金書藏經。

    藏語稱撥出家的王族漢語翻譯為合尊,河西是在甘州,今天的張掖。

    這裡說元英宗至治三年,御賜為瀛國公的合尊死於河西,朝廷下詔金書藏經安葬他。

    我們可以看到宋恭帝出家後一直在藏地一帶遊歷,對元朝夠不上威脅了。

    宋恭帝應該是自然死亡的。

    宋恭帝五歲繼位,不久就投降了,在元朝生活了四十多年,之前元帝沒有殺他,不至於四十年後再殺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臘梅喜歡酸性土壤還是鹼性土壤?怎麼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