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濂溪先生72066

    十八反歌

    “十八反歌”源自:張子和《儒門事親》

    文: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

    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注:十八反列述了三組相反藥,分別: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川烏、附子、草烏)反半夏、瓜蔞(全瓜蔞、瓜蔞皮、瓜蔞仁、天花粉)、貝母(川貝、浙貝)、白蘞、白芨;藜蘆反人參、沙參(南沙參、北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藥(赤芍、白芍)。此後的《本草綱目》及《藥鑑》等書所記,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

    “十九畏歌”源自:劉純《醫經小學》

    十九畏歌

    “十九畏歌”源自:劉純《醫經小學》

    原文:

    硫黃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見便相爭。

    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京三稜。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

    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註釋:

    硫黃畏朴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稜,官桂畏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神農本草經·序例》指出“勿用相惡、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爾,勿合用也”。自宋代以後,將“相畏”關係也列為配伍禁忌,與“相惡”混淆不清。因此,“十九畏”的概念,與“配伍”一節中所談的“七情”之一的“相畏”,涵義並不相同。

    妊娠用藥禁忌歌

    蚖1斑2水蛭及虻蟲,烏頭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銀並巴豆,牛膝薏苡與蜈蚣;

    三稜芫花3代赭4麝,大戟蟬蛻黃雌雄5;

    牙硝 芒硝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與通草,瞿麥乾薑桃仁通6;

    硇砂 乾漆 蟹爪甲,地膽茅根都失中[1]。

    註釋

    1.蚖:原尾目(Protura)昆蟲的通稱,是一類微小無翅昆蟲。同螈,亦指蠑螈,屬蠑螈科,以各類昆蟲、小魚或蝌蚪類為食。主要分佈在中國中部及東部,是一種體內受精的兩棲動物。

    2.斑:指斑蝥。有很強的腎毒性,屬劇毒物品,能分泌被稱為斑蝥素的液體,用來防禦敵害。

    3.芫:指芫花。別名藥魚草、老鼠花、鬧魚花、頭痛花、悶頭花、頭痛皮、石棉皮、泡米花、泥秋樹、黃大戟、蜀桑、魚毒。芫花的花冠,性味辛、苦、寒,有毒。

    4.代赭:即代赭石。

    5.黃雌雄:即雌黃、雄黃。

    6.通:指木通、通草,皆屬孕婦慎用中藥。

  • 2 # 秦風趙東昇

    應該沒有。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什麼都用標準化是一種人為的行為,也是不符合實際情況。陰陽平和生萬物,但萬物陰陽的平和度和屬性不同,所以才有大千世界,豐富多彩之說。中草藥也一樣。就是同一種中草藥它的陰陽屬性都是不一樣的,取決於其產地,收穫時間,光照度,剖制方法等等。治病時病人的體質對其也有不同。所以標準化是中草藥的一條不歸路。個人關點,謝謝。

  • 3 # 超然智者

    當然是有的。首先是陰陽平衡原則。中藥分四氣五味,四氣就是溫熱寒涼的性質。你不能熱性藥總放在一起,會更熱。必須要陰陽平衡才能發揮出中藥的最大藥性。用藥決不可用反。比如說陰虛內熱儘量不能用熱性藥,否則就是“火上澆油”。中醫有句格言“若想求陽陰中求陽,若要求陰陽中求陰”,“熱者寒之,寒者熱之”。就是說上火之病用寒性藥,陽虛用熱性藥。

    君臣佐使配伍原則。君就是起主要作用,一般劑量很大。臣是起次要作用。佐是扶佐君藥的作用。使就是將上三藥性送到,相當於運輸工具。

    禁忌原則。中藥中有“十八反十九畏。用反了會產生毒性(十八反)或者不起作用(十九畏)。比如說有些藥顯鹼性是治療胃酸過多的藥,你加入了酸性藥,在熬製過程中它會中和掉鹼性不起作用。這是用現代化學原理解釋。

  • 4 # 內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沒有嚴格的配伍標準,有配伍方法“君臣佐使”有湯頭比如麻黃湯“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熱惡汗頭項疼,喘爾無汗宜服之。

    為解表劑,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臨床常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屬風寒表實證者

    其中就麻黃 桂枝 杏仁 甘草四位。這四位也就正講究中藥配伍的君臣佐使配伍方法。但是用料的多少全憑醫生的經驗沒有量化。就如同肯德基的炸雞調料幾克鹽 幾克澱粉都有明確規定而中餐選單都是少許一個道理。

  • 5 # 子祥677

    使用中草藥治病,是有嚴格配伍標準的。這個配伍標準就是:君、臣、佐、使。並且還有大、小、緩、急、復、偶、奇七種應用方劑模式。所謂君藥,是指標對疾病主要矛盾的藥物,臣藥是增強君藥功效的藥物,佐藥的作用是,針對疾病次要症狀,和抑制主要藥物偏性的藥物,使藥是指為主體藥物作嚮導和引經作用的藥物。病因複雜的則用複方、偶方或用大方,病因單一的則用小方、奇方,病情急迫的則用急方,慢性病則用緩方。

  • 6 # 三七8113

    謝謝邀請!中草藥藥性配伍是個比較深的問題,並非想象的那麼簡單。沒有紮實的中醫藥基礎知識和經驗的累積,很難掌握中草藥配伍的合理性以及對證治療的針對性,這在中醫理論課方劑學中,有比較詳細的闡述。中藥的藥性簡單地說就是寒,熱,溫,涼四氣,也有寒則溫之,熱則寒之的用藥方法,但是,這必順建立在中草藥的“五味”以及“歸經”的基礎上,並以“辨證論治”為準則,方可施行。兌之,中草藥的配伍是有其獨特的並有規律的一種組合,並非任意而為的“拉郎配”!現就中草藥的配伍基礎知識,作一個簡述,供大家參考。

    中草藥配伍的相反與相畏。中草藥的配伍中特別注重相反與相畏,這在中藥配伍禁忌中早已說明,九畏十八反是中藥配伍禁忌的重中之重。因相反的藥物相配伍能產生毒性和副作用,而相畏的藥物相配伍,則減輕藥性,達不到治療效果。如人參反藜蘆,人參畏五靈脂等,象這種相反相畏的藥物不可配伍使用。

    中草藥的相使與相須。中草藥的相使是指一藥能助另一藥的功效,有助力的作用,相須是指能互相增強療效和作用。如陳皮配半夏,陳皮有助半夏的燥溼化痰的功效,為相須。如生黃芪配茯苓,生黃芪補氣利水,茯苓利水健脾,兩藥相伍,有增強利水的作用,為相使。

    中草藥的相惡與相殺。中草藥的相惡,是指兩種藥物配伍會使藥物的療效減低或消失,如人參與蘿蔔子相伍,會使人參的功效減輕或消失,因蘿蔔子有破氣的作用。相殺是指兩種藥物相配伍有減輕藥物毒性的作用,如生薑與半夏配伍,生薑有殺滅半夏毒性的作用。

    寒熱溫涼的作用。中草藥的藥性分為寒熱溫涼,另還有五味與升降浮沉。現略說寒熱溫涼的治法,寒則溫之,熱則寒之,也就是說寒性病用溫藥,如陽虛內寒,可用附子,肉桂等溫性藥,而熱病,如陰虛內熱,可用知母,黃柏等寒性藥,這是用對藥,如反之,則錯投藥,如一個脾胃虛寒的人,用藥性苦寒的蒲公英,這就是用錯藥。

  • 7 # 田豐2

    老朽在古醫書籍上看方劑分大方治遠病,小方治近病,偏方,單方,奇方都是一二味藥性組成。治及病。複方由多味藥組成治複雜病症,夲人理解綜合治療。既防上又防下,既防左又防右,在治療過程中考慮藥性藥理上醫者要多管齊下……才能控制病情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的製造業是不是已經墮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