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大爐爐

    相信之前大火的國家寶藏大家都應該看過,裡面有一項為賈湖遺址的骨笛,震驚中外。不錯,相信你眼睛眼看到,賈湖遺址就是距今7000年以前的遺址。

    我們在賈湖遺址發現了眾多不可思議的文化遺存,讓我們不得不相信生活在距今7000年以前的先民生活在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發達”的社會。

    首先,賈湖遺址已經發現了原始的文字,這距離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產生還有幾千年。我們在賈湖遺址的龜甲、石器、陶器上均發現有原始的文字。其次,賈湖遺址還發現了大量占卜用的龜甲,內部還有小石子。相信大家可能也聽說過這些龜甲在發掘的時候均以成為殘片,而這些龜甲的拼合則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及時間。但是,所有的時間都不是白費的,這為我們更好地瞭解當時的社會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材料。從這些龜甲中我們能看到,當時人們的宗教信仰。人們的生產生活可能多數都會與占卜掛鉤。當然,尤為重要的是在賈湖遺址發現了水稻的遺存。稻作農業起源一直以來的考古學界研究的重大課題之一,在距今7000年以前的賈湖遺址發現了稻作農業,可謂是重大發現。尤其賈湖遺址還處於河南地區,而非稻作農業起源的熱門地點華南地區。足以顯示賈湖先民生活在一個多麼發達的社會。上圖為石鐮,應為收割穀物的工具

    當然,不得不提到賈湖遺址最為著名的骨笛。賈湖遺址共發現骨笛25件,包括五孔、六孔、七孔、八孔,最厲害的就是在國家寶藏上介紹的九孔骨笛。這些骨笛應為丹頂鶴的尺骨所制,並且在遺址中還發現有丹頂鶴的其他骨骼。我們從上面發現的東西,大家腦袋裡是不是已經認可了這個“發達的社會”,但是你們知道賈湖這個村落在那是有多少人口嗎?我們透過對賈湖墓地出土人骨數量的統計,然後按照人類學的統計方法來推斷那時候有多少人。

    賈湖這個“發達”的村落,先後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建村!這個時候,人口數量還並不是很多,大約60多個人。

    第二階段:發展!這個村經過了高度地發展,竟然達到了180多個人,是之前的三倍,放到現在,一個小村莊也就這麼些人。可是,賈湖村可是7000年前的村落,尤其是當時的生育率和存活率都很低,死亡率又很高。由此可見,賈湖在當時可謂非常繁榮了。

    第三階段: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個村的村民覺得我們已經已經很繁華了,於是紛紛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外面的世界擴充套件領土了。這也就是賈湖村的第三個發展階段,人口的數量在不斷減少,就像現在的一些村莊一樣,年輕人都在外面打拼,而剩下一些老人留守在村莊。這個時候大約有130多人留下了。

    賈湖村經過了從距今9000年到7800年間這1200年的發展,逐漸繁榮起來,創造了多項讓我們震驚的發現,在距今7800年以後,賈湖遺址逐漸廢棄,直至被埋藏了起來。

  • 2 # 愛玉者說

    讓思緒飄到七千年前,想象著古人的生產.生活。稻穀的發現可以想原始農業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人類終於可以依靠雙手把握自己的命運,使人類的繁衍得以延續。我們今天說的“民以食為天”,是對食物的敬畏.崇拜。人類自誕生之日起,飢餓就象噩夢一樣困撓著我們。原始農業是人類發展們基石,不管它是石鐮還是石鋸,我們終於親眼目睹了新石器時代的人類精心製作的石質工具,我們的先祖就是憑藉著這樣的工具,生活著.繁衍著.勞動著.創造著直到我們的今天……

  • 3 # 文物考古聊歷史

    河姆渡遺址、仰韶文化都是距今7000年,並且恰好一南一北。我們大可以藉此來看看先民們是如何生活的。我這裡想說下河姆渡人的衣食住。

    河姆渡遺址:東南沿海第一村

    據說這件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雙鳥朝陽蝶形器】差不多相當於中央美院二年級學生的水準。

    河姆渡人小檔案

    距今7000-5000年

    河姆渡人身高在1.57-1.70米

    人種較複雜,部分遺骸檢測出蒙古人種的特徵。外形上來看與廣東、廣西、東南亞的比較像。

    腦容量和現代人接近。

    居住環境

    河姆渡村依山傍水,南面是綿延的四明山,東、西、北面是浩瀚的琥珀沼澤。河姆渡時期離海岸也不遠,不超過10公里。所以河姆渡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動植物資源豐富。

    河姆渡人的衣與食

    河姆渡先民以種植水稻為主,在遺址內出土了骨耜、墓杵、石墨盤、骨鐮等農具,已經從刀耕火種進入了耜耕生產,但是還是要“靠天吃飯”。此外,河姆渡人也從事漁獵、採集等,前面提到河姆渡依山傍水,所以河姆渡人也能享受到諸多的野味,如鹿肉、熊肉等,並且有吸食這些動物骨髓的習慣。魚、龜、鱉、蚌等水產自然不在話下。從河姆渡遺址發掘出大量的動物骨骼就是最好的證明。

    河姆渡人的狩獵工具有弓箭、骨箭頭、木矛、彈丸、骨哨,值得注意的是,河姆渡人顯然已經具備相當的聰明才智,他們懂得利用骨哨來模仿動物叫聲,以此引誘動物並進行獵殺。狩獵來的動物毛皮還可以做成衣服。

    河姆渡人採集的食物有果子、酸棗、橡子、菱角、葫蘆、薏仁等,當然還有各種野菜。

    此外,河姆渡人已經懂得養殖。如狗、水牛、豬。除了發現的這些動物的骸骨,在某些陶器上也有豬的紋飾。

    對於食物,有的生吃,有的火烤或是煮熟了吃。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炊煮器有陶釜、甑、灶、鼎等,其中陶釜是最主要的炊煮器。吃飯的時候他們會用骨匕來輔助進食。

    河姆渡人的居宅是一種進深8米左右,面寬20多米的幹欄式大長屋,以榫卯結構相接。從長屋的形制本身而言,它是氏族社會的典型建築形式。長屋中間是公共走廊,也是煮炊之處,兩邊分隔成8平方米左右的房間,年輕夫婦單獨住一室,兒童、少年和老人3人至4人合住一間,長屋內可容納30人至40人。在河姆渡遺址還發現了席子,據此推測可能是鋪在地上的。

    並且,河姆渡人已經懂得了打水井,水井上還會搭棚子,以此防止雜物灰塵。

  • 4 # 大道光臨

    河姆渡遺址分為四個文化層,第四文化層約7000—6500年前,第三文化層約6500—6000年前,第二文化層約6000—5500年前,第一文化層約5500—5000年前

    河姆渡遺址全面反映了中國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的繁榮景象。河姆渡遺址的發掘為研究當時的農業、建築、紡織、藝術等東方文明,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佐證,是中國建國以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河姆渡遺址發現的栽培稻穀和大面積的木建築遺蹟、捕獵的野生動物和家養動物的骨骸、採集的植物果實及少量的墓葬等遺存,為研究中國遠古時代的農業、建築、製陶、紡織、藝術和東方文明的起源以及古地理、古氣候、古水文的演變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HE的一首歌曲,歌詞是,再靠近一點點就跟你走,時間已經不多,再,下去只能做朋友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