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故事夜總會
-
2 # 金石山人1
說起納蘭容若,我們就想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也許還有: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或者還有: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要說他的詞裡缺少鐵馬金戈的殺伐之氣,也在情理之中,太平盛世時節,又是貴族公子,萬千寵愛泡大的。
但是要說他的文采如何。
倘若在現在的時代,雖不說是億萬人之上,也是萬萬人之上。
但是我不知道他還能不能獲得如斯盛名。
在如今已經很少人去看詩詞的時代。 這未必是壞事,畢竟時代不同了!
但是我們依然不能否認他的文采。
只能說,雖然真正的才華不會被埋沒,依然逃不脫世事擺弄吧!
-
3 # 讀書悟道
納蘭容若的詞與水做的人
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原名納蘭成德,因名字與太子相沖,故改名納蘭性德。他出身顯貴,集富二代與官二代於一身。其父納蘭明珠是朝廷重臣和權臣,是葉赫貝勒金臺石之孫。其母出生皇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個女兒愛新覺羅氏。他一出生,不僅含著金鑰匙,而且前途無量。
納蘭容若天資聰穎,自幼飽讀詩書,能文能武。十七歲入了國子監,十八歲中舉人,十九歲成為貢士,二十二歲成為進士。在這期間他拜徐乾學為師,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頗受康熙賞識,再加上他的尊貴身份,康熙便把他留在身邊授了三等侍衛,沒過多久,又升級為一等侍衛,有生之年多次隨康熙出巡,並委以重任。真可謂是一路坦途。
納蘭容若在政途混得風生水起,怎麼會突然寫起了詩?事出必有因。曹雪芹說,女人是水做的,納蘭性德對於水是情有獨鍾的。康熙十三年,納蘭容若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兩人相處和諧,日子過得行雲流水,可是好景不長,三年後,盧氏難產去世。納蘭容若萬分悲痛,寫了流傳千古情真意切的悼亡詞集《飲水詞》來憑弔亡妻。這首詞集一度曾出現過“家家爭唱”的轟動效,可見流傳之廣,影響力之大。《飲水詞》的名字來由也離不開水,南宋岳珂《桯史·記龍眠海會圖》有“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納蘭便取其中飲水命名自己的詞集。這本詞集雖然只是他詩詞中的一部分,但其取得的學術成就之高,後人難以超越。這首詞集也是納蘭容若轉戰詩詞界的走點,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銀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為伊判作夢中人,長向畫圖清夜喚真真。又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淒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技花樣畫羅裙。其次,納蘭容若所居,所樂之處均有水存在。明代定都北京後,許多達官貴人在城內城外建起了私人花園。納蘭容若的別院取名“淥水亭”,要麼依山傍水而建,要麼其中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相互縈繞。
此外,水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是有寓意的。人們用水的清澈比喻君子之德。水無形無影無色無味,潤物細無聲,以柔克剛,川流不息,本身也充滿了哲學內涵。納蘭性德非常看重水的這一特點。
水讓他的一生,超凡脫俗,才華橫溢,仗義疏財,品格高貴,懷著滿腹真誠在這個世界走了一遭,匆匆離去了。納蘭容若的詞多是寫景狀物關於水、荷花尤其多。在佛教裡,荷花有超凡脫俗的象徵。出淤泥而不染,大抵也是納蘭容若向往和崇尚的境界。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儘管數量不多,但是學術成就很高,影響廣泛,從清代到現代,一路以來評價都很高。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王國維贊其曰“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張恨水在《春明外史》中寫到一位才子,死於三十歲的壯年,其友慟道:“看到平日寫的詞,我就料他跟那納蘭容若一樣,不能永年的”。
如果把納蘭容若的放到現在,也許只有徐志摩有得一拼徐志摩最適合的頭銜應該是現代詩人,其流傳甚廣的一首詩《再別康橋》,可謂家喻戶曉。場面不亞於納蘭容若《飲水詞》的流傳。也是在康橋,他開始了自己寫詩生涯。徐志摩也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其家世代經商,是硤石遠近聞名的首富。早年遊歷歐美多國,思想上深受歐風美雨的薰陶,追求進步,反對封建束縛,還培養了他的浪漫主義情懷。回國後,在大學任教,輾轉了幾個學校,創辦了眾多思想進步的新刊物。
他比納蘭容若自由多了,頭上沒有皇帝壓迫,幾乎想做得事都做了,婚外戀,離婚,拋妻棄子後,娶了陸小曼。但這些統統沒有影響他的個人成就,因為成為一個“不可教訓的個人主義者”是他的目標。所以他的人生基本一句話可以概括“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種不同凡響的個人情懷,也算得上是超凡脫俗的反面教材。納蘭容若受得束縛則是太多了,父輩的權力之爭,在封建禮教之下,愛而不得的沈婉,明明愛文,偏偏成了帶刀侍衛,受皇帝約束。鬱鬱寡歡的他一病不起,一醉一詠三嘆後,溘然而逝。這方面完全不能與思想豁達的徐志摩相提並論。
納蘭容若和徐志摩一樣,都是英年早逝,前者死於生病,後者死於人禍。大概都是天妒英才吧。偶然(是寫給林徽因)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
4 # 青梅煮酒不論英雄
納蘭性德在他生活的康熙年間,絕對是第一詞人,可惜多情不永。
但如果把納蘭放在現代,他會是個什麼地位聲望呢?這不能一概而論。因為現代史百餘年間,幾個階段的社會情況很不相同,因為詩人也是生活在社會之中。
如果納蘭生於五四運動前後三十年,那應當也是第一詞人。因為那時的中國崇拜大家,名家輩出,納蘭的才華與成就不遜於那時的任何一位大家。
如果他生於文革時期,那很不幸,別說成名了,保命恐怕都難。熟悉納蘭詞與文革社會及文學之人,可以想象一下其結局。
如果他生於當代這三十年,極有可能是泯然眾人。因為當代文學中小說一枝獨秀。詩詞之花幾乎沒有社會土壤。萬眾一心向錢看,有幾人能夠靜心賞讀詩詞?
以上假設僅屬個人愚見,不足為訓,呵呵
回覆列表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寫景狀物關於水、荷尤多,儘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並不算開闊,但是由於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納蘭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縱觀納蘭性德的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豔,頗近南唐後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