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燚黃南開

    律詩新韻與舊韻的區別就在於:

    律詩新韻是按普通話的四個聲調(即中華新韻),分別用陰平55、陽平35、上聲214、去聲51來表示。其中輕聲也隸屬平聲調;(上面的55、35、214、51就是調值。),用五度標記法來表示;上面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就是調類,調類是聲調的分類;

    而律詩舊韻則是按中古漢語四聲(即平水韻)來表示的。

    中古漢語分為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其中,平上去都是純粹的音高變化;入聲 不僅有音高變化,而且有音節上的變化。注意,中古漢語沒有陰陽之分,普通話沒有入聲。現代漢語普通話與中古漢語的聲調變化主要概況而言是“平分陰陽,濁上變去,入派三(四)聲”,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概況,不能反映全貌,大致而言:“平分陰陽、濁上變去”的意思是:由於全濁聲母的演化,使得原來全濁聲母的字從平聲分化為陽平(第二聲),從上聲歸併到去聲(第四聲)。“入派三(四)聲”的意思是入聲消失,原來屬於入聲的字,歸併入其餘三(四)聲。

    而沿用於兩廣地區的廣府白話,則98%保留著中古漢語的

    平上去入四個聲調;所以可這樣說:用舊韻寫詩詞完全可按廣府白話來寫。

  • 2 # 翰林樗木

    新舊韻的區別

    要區分韻的不同,首先要知道聲的不同。

    新韻指的是中華新韻,現代韻以韻母分,依據普通話的一二三四聲。

    其中第一第二聲為平聲,第三聲為上聲,第四聲去聲。不同韻母在不同韻部。同一韻母,不同聲,也在不同韻部。

    舊韻指的是平水韻,聲分為平上去入。

    其中平聲分為陰平陽平,大部分跟現代普通話的陰平陽平一樣。但有少部分,在新韻中是平聲的字,在平水中是入聲,這其中原因是古代以來音調的演變,需要注意一下。

    而上聲也絕大部分是普通話的第三聲,但也有個別是古今異調的,如場字在平水中是平聲,在新韻是上聲。

    去聲即相當於普通話第四聲。

    新舊韻的主要區別就在於入聲,那麼在實際寫詩過程中怎麼區分,一方面,一些地區方言是保留有入聲的,如粵語,客家話。入聲是讀起來比較短促的音,比較容易區分。如果用普通話的話,入聲則需要多加背誦,注意區分,將需要常用的入聲字背熟即可。另外注意多區分古今異調的字,這些在詩詞學習中都會經常遇到。

  • 3 # 桃之夭夭老牛

    舊韻與新韻的區別要看時代。不是說舊韻就不能用了,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韻法。

    自古以來詩歌都是押韻的,中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就是押韻的,當然《詩經》押的是古韻。古韻到底是什麼規律,現在已經說不清了。但從宋朝開始就有人開始研究古韻韻部。宋朝吳棫著《韻補》,明代陳第著《毛詩古音考》,清代顧炎武著《音學五書》,分古韻為10部,以後古音學家都是在顧氏工作的基礎上,進行更加精密的研究。其中江永著有《古韻標準》,分古韻為13部,段玉裁著有《六書音韻表》,分古韻為6類17部,古韻分部至段氏大體已定。現代學者王力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古韻分部的工作,至此古韻分部臻於完善。

    樂府詩自由靈活,只要求押韻,不講平仄對仗。因為漢代時還沒有《音韻學》,當然就不會有什麼韻書。因而押韻也較隨意,可押平韻,也可押仄韻,甚至平仄也通押,還可隨意轉換,不講究一韻到底,可以說是貨真價實的“古代自由詩”。

    到了三國時期就有韻書了。根據文獻的記載,中國最早的韻書是三國時期魏李登編著的《聲類》是以五聲(宮商角徵羽)分類的,還有晉呂靜《韻集》,這兩部書都亡佚了。

    到了南朝宋時永明體出現,講求聲律,用韻已相當考究,其主要表現為押平聲韻者居多,押本韻很嚴。

    現今可考的最早的韻書,是隋朝陸法言的《切韻》,唐代初年被定為官韻。唐朝還有《唐韻》,這本是《切韻》的一個增修本。唐代孫愐作。因為它定名為《唐韻》,曾獻給朝廷,所以雖是私人著述,卻帶有官書性質。《唐韻》對字義的訓釋,既繁密又有出處、憑據,對字型的偏旁點畫也極考究,使得韻書更加具有字典的性質。

    宋朝流行的是《廣韻》,全名《大宋重修廣韻》,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陳彭年等人奉詔根據前代韻書修訂成的一部韻書。它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官修的韻書。

    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即《廣韻》頒行後31年,宋祁、鄭戩給皇帝上書批評《廣韻》多用舊文,“繁省失當,有誤科試”。與此同時,賈昌朝也上書批評宋真宗景德年間編的《韻略》“多無訓釋,疑混聲、重疊字,舉人誤用”。宋仁宗令丁度等人重修這兩部韻書。這就出現了《集韻》,《集韻》在仁宗寶元二年(1039)完稿。

    到了清朝《佩文詩韻》成了權威的官書,士子進考場作試帖詩,必須遵守這一部標準韻書。這本詩韻分平上去入四聲(平聲分上下),共 106韻。這些韻目本來是南宋時宋人和金人刪定沿襲下來的。因為過去一般都認為是從江北平水劉淵作 《壬子新刊禮部韻略》開始的,所以後來的107韻或106韻的韻書相沿都叫平水韻,也就長時期來作舊體七言五言詩的人奉為金科玉律的《詩韻》。

    古詩韻基本就是這樣的發展史。新韻從民國時期開始。1933年5月,趙元任編著的《國音新詩韻》是開山之作。解放後,1965年中華書局出版了由華東局書記魏文伯題寫書名的《詩韻新編》這是按照現代漢語規範化讀音用韻而為舊體詩作者編寫的,採用更加符合現代漢語發音習慣的“寬鬆的押韻。

    現在大家習慣用的《中華新韻》是中華詩詞學會2010年公佈的副會長趙京戰主編的以普通話為讀音的依據,以《新華字典》的注音為讀音的依據的現代漢語新韻。這個韻表取得了大家的認可,但沒有官方依據。

    現在的格律詩作者用舊韻的都用平水韻,用新韻的都用中華新韻,都是可以的,急需公佈一個官方認可的韻表,以利於新時代格律詩的發展。

  • 4 # 雲卷飛山

    律詩的新韻是基於現代漢語四聲,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也叫一聲、二聲、三聲、四聲而來。規定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將所有韻母合併成十四韻部,簡單直觀,適合初學者入門使用。但由於還屬草創,於本世紀初公佈,缺乏歷史沉澱,一時難受社會各界廣泛接受。

    舊韻是基於古代漢語四聲,即平聲、上聲、去聲、入聲而來,平為平聲,上去入為仄聲。由於最初的《切韻》《廣韻》等只剩殘本,只有南宋時金朝山西平水(今臨汾市)人所著《平水韻》流行至今。

    《平水韻》有平上去入106韻部,是《切韻》等韻書的改良版本,基本上能夠反映唐宋詩詞押韻情況,因此流傳千年,至今仍在使用。

    新韻舊韻最大的區別就是,漢代漢語已經取消了入聲,原來的入聲字按一定規則分攤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之中,所以使用新韻舊韻的詩詞作品完全不能合轍。新韻看舊韻作品極不順眼,舊韻看新韻作品更是非馬非驢。更惱火的是,詞牌中相當一部分是必須押入聲韻的,用新韻的話這部分就不存在了。

    社會要發展,文化要傳承,如果完全取消舊韻的話,就有點象北韓南韓越南取消漢字,使用新字一樣,造成現實與歷史的脫節,割裂傳承,後果是顯而易見的。

    最好是先用新韻入門,待有一定的基礎後,再習舊韻,就象我們現在使用簡體漢字,還是不能不識繁體字一樣,用簡識繁,知今知古為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飼養鱖魚池出現渾水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