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宛城百曉生

    李白號稱李三仙,分別指詩仙,酒仙,劍仙。當年一人一劍獨闖蜀道,在那個年代,這完全堪稱壯舉!蜀道難,不僅在於自然環境的艱辛,更在於沿途匪患橫行。劍仙李白獨闖蜀道,自此之後在江湖中已有了知名度。

    李白的劍法,在唐朝時期被認為是天下第二。首先,我們要確定的一點是,李白確實會劍術,還有師傅,他的師傅名叫裴旻,裴旻乃是唐代的劍聖,這是有官方發文的。唐文宗時,曾向全國發了一道詔書,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盛唐三絕”

  • 2 # 水木12345678912345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背得朗朗上口。都知道李白每當喝了酒後,詩興大發,被人們稱為“詩仙”。

    可是還有不少人不知道他會劍術。

    “喝最烈的酒,舞瀟灑的劍”。據統計,李白在《全唐詩》中“劍”字出現107次,是一個愛好劍術的人。向外推薦自己的特長也曾說:“十五好劍術……三十成文章”,而且還說自己從小就開始學劍術。

    這對古代來說,其實就是一種健身的鍛鍊方式。

  • 3 # 羊告白說話的地方

    詩仙這個問題就不說了,這個是公認的,用余光中的話說就是“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至於劍客的問題,李白首先肯定是懂劍術的,我們從他的詩歌中就能看出來。他說自己“十五好劍術,二十干諸侯”“仗劍去過,辭親遠遊”。

    其次,李白的劍術水平應該不低。原因有如下幾點

    第一,李白所處唐朝,讀書人本來就有著配劍的傳統,乃至文人墨客都有著書劍行天涯的風采,比如孟浩然說自己“少小學書劍,秦吳多年歲”李賀仕途不順的時候便想著“見買若耶溪水劍”就連出家的和尚賈島都說“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詩人李白自然對劍術瞭解的不錯。

    第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李白對劍十分喜歡,想必水平應該不低。劍這個意像在李白的詩歌中大量的出現過,流傳至今的李白詩歌有900餘首。其中描寫或提到劍的有200餘首,我們熟知的“拔劍四顧心茫然”“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願將腰下劍,直為斬Murano”都與劍有關,由此可見,李白對劍的感情極深,這樣的濃厚的興趣,估計李白的劍術水平不會低。

    第三,從李白的老師來看,李白的劍術水平也不低,李白的第一位師傅是他的父親,據說李家有祖傳的龍泉劍,李白自小就隨父親學劍,可以說是家學淵源,後來又拜當時的劍術大師裴旻為師,這位裴先生可不一般,是當時的劍聖,關鍵是這劍聖不像我們今天電視上某些廣告上的醫學大師,藏藥專家是自封的,人裴先生的“劍聖”二字是官方授予的,這要放在今天那是要享受國家津貼的高層次人才,正所謂,名師出高徒。有這樣的師傅,估計李白的劍術應該是有點水平的。

    最後,李白的劍術水平高是有歷史記載的,在《新唐書》中說李白“性倜儻,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魏序》對他的評價就更高了,說李白曾經“手刃數人”實戰的水平很高。

    綜上所屬,我認為李白的劍法水平應該是很高的。

  • 4 # 甜橙加油站

    眾所周知唐代有三絕,唐玄宗御封“三絕”:李白的詩、張旭的草、裴旻的劍。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後人稱之為“詩仙”、“酒仙”、“劍仙”等,李白作詩的水平是毋庸置業的,《李太白詩集》傳世至今任然是我們研究學習的重要文獻。

    那麼李白的劍術究竟如何呢?

    李白,不僅會寫詩,還會舞劍,屬於文武雙全。李白有一個特點、三大愛好。一個特點是:狂。三大愛好:賞月、喝酒和舞劍。李白的狂傲既有其超強的真才實學,也有常年無所作為、自尊心備受打擊而產生的自卑。這樣的狂傲體現在李白的詩歌上,就顯得十分灑脫。但是對於李白的劍術,卻有不少誇張的成分。

    李白在《敘舊贈江陽宰陸調》中說:

    風流少年時,京洛事遊遨。腰間延陵劍,玉帶明珠袍。

    我昔鬥雞徒,連延五陵豪。邀遮相組織,呵嚇來煎熬。

    君開萬叢人,鞍馬皆辟易。告急清憲臺,脫餘北門厄。

    說的是李白30歲出頭的時候,報國無門,在京洛一帶市井流浪,跟一群鬥雞、賭博的市井之徒混在一起,結果起了紛爭,打起架來。一對一也許李白還能應付,但是對方人多勢重,李白哪裡是對手,最後還是朋友請來官府李白才得以脫身。

    可見李白的劍術遠遠沒有達到他說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地步。

    李白曾在《與韓荊州書》中自薦到: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相信其中定有自吹自擂的成分。

    所以李白雖然從小舞劍,也常年佩劍,其實劍術並不高明,佩劍也是為了顯示自己劍俠的身份,至於詩中的有關劍的豪言壯語,也只是表現詩仙對遊俠生活放蕩不羈的羨慕之情。

  • 5 # 古典詩詞

    李白既是詩仙也是一名劍客

    歷史上李白在唐代的時候是劍客,也是非常有名的浪漫詩人,只不過因為李白寫的詩太過出名了,蓋過了自己是一名劍客的風頭,所以很少有人知道李白會劍術。

    唐朝是一個崇尚武學的年代,但是劍在當時並不是武夫獨有的,在當時佩劍是一種身份象徵,文人也不例外,只不過很多時候都是用來裝飾的,並不經常使用,但是李白恰恰相反。

    李白出生在富裕家庭中,生性狂傲,喜歡爭強好鬥,所以他在15歲的時候就學習劍術了,為了讓自己通曉劍術的奧妙,李白曾專門拜訪當時的唐朝第一劍客做自己的師傅,跟隨對方學習劍術。

    在李白的詩裡經常能夠看到他行俠仗義的畫面,他的詩裡光是“劍”這個字就出現了118次。而據傳說他的劍術老師是大唐第一劍客裴旻,所以李白也經常自稱自己是“大唐第二劍客”。

    其實李白的劍術造詣在歷史上並沒有多少記載,但我們可以透過他的“北門之厄”來看看他的真實水平:當時30多歲的李白仕途無門,在京洛一代過著漂泊流浪的生活,有一天李白和一群市井之徒起了紛爭,眼看一場街頭群架即將爆發,我們這位大唐第二劍客拔出腰間佩劍,試圖給眾人展示一下他人劍合一的劍術!卻受到了一群人的圍毆。最後是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才得以脫身,實在是有些狼狽。而透過這件事我們也可以看出,李白其實就是個劍術業餘愛好者,技術還遠遠達不到大唐第二劍客的水準。

    李白常年混江湖,豪放不羈的性格也帶到了官場上。公元742年的某一天,李白又醉倒在了某個小酒館裡,而這時候皇帝卻要求他立馬進宮給楊玉環作詩,李白跌跌撞撞到了皇宮,皇帝發現李白衣服破爛不堪,趕忙叫人給李白換一件新衣服。但因為李白爛醉如泥無法自行脫靴,皇帝就要求臣官高力士為其脫靴。高力士雖心生不滿,但礙於皇帝在眼前也只好照辦,也是從這件事後誕生了“力士脫靴”這個典故。

    李白《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宮大太監安德海究竟是被誰害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