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午夜夢醒18

    漢光武帝劉秀靠綠林、赤眉軍與新葬軍打的前場,收拾殘局得天下。朱元璋靠劉福通北伐殲蒙元大部後而得天下。得天時罷了。

  • 2 # 畫素說

    這句話應該是“自古得國之正,唯漢與明,因“匹夫起事,無憑藉威炳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所以若論得國之正者只有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為什麼沒有漢光武帝劉秀呢?劉秀雖是沒落的皇族,但非布衣出生,卻承繼漢統,不能算開國之君,故沒有得國一說。

    倘若只是論“得位最正者惟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和明太祖朱元璋”因為其他的皇帝不是逼宮就是篡位。

    如果非要給這三位皇帝排個名的話,第一名明太祖朱元璋其次是漢高祖再到漢光武帝劉秀。

    NO.1明太祖朱元璋“匹夫起事,無憑藉威柄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

    這句話說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若說得國得位最正者,朱元璋比起劉邦和劉秀來說都要“正”很多,在這裡朱元璋說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

    有句古話說“崖山之後,再無中華。”

    在元朝統治華夏大地的98年中,我們漢人始終都是最下等的人。在這98年終元朝的統治者都在瘋狂剝削我們華夏大地上的漢人,甚至一個蒙古人殺死漢人都是無罪的,我們就這樣被虐待著,整個華夏文化差一點被毀滅殆盡,曾經討過飯、做過和尚的放牛娃朱元璋加入了反元鬥爭中。朱元璋經過20多年的南征北戰,終於推翻元庭的統治,解救天下萬民於水火之中。“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明太祖朱元璋的功績,除了秦始皇無出其右者,再一次復興了華夏,拯救了整個華夏文明,得位之正無出其右者。

    NO.2漢高祖劉邦

    上文所說的“匹夫起事,無憑藉威柄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同樣也指劉邦。只是劉邦比起朱元璋的起點高一些,起碼多多少少還是個亭長,身邊還有一群兄弟,朱元璋是真真正正的白手起家,啥都沒有。

    秦朝末年社會凋零、民不聊生,劉邦斬白蛇起義,剪除暴秦,匡扶正義。可以說漢劉邦打出的旗號是非常正義,慢慢的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最終得與西楚霸王項羽爭霸,終得天下,創建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大漢王朝”。

    NO.3漢光武帝劉秀

    再偉大的朝代到了後期政治都會變得腐敗,土地兼併也成為了一種風氣,西漢末年整個社會動盪不安。

    王莽趁機篡漢,開始試圖改變這個情況,然而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倒激起了整個社會的矛盾激化。天下因此大亂,海內分崩。各地民眾起義反抗王莽的新朝,這個時候有著漢室血統的一介布衣劉秀在南陽乘勢起兵,在昆陽大戰中一戰成名。勢力也日益壯大,僅用三年時間便一統天下。在千秋亭登基稱帝,承繼漢統。

    劉秀雖為皇族,但早已沒落,一介布衣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終恢復大漢王朝,得位之正!

  • 3 # 潘不安講究史

    但是對這句話本人並不是很贊同。首先說明下,原句其實是近代歷史大師孟森先生在《明史講義》開篇中提到的:“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然後這句話就被無數人各種引用演義,衍生出無數的版本。

    其實在原句後面還有半句解釋:“匹夫起事,無憑藉威柄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即表達了得國正者的兩個條件:

    一是出身低微,沒有依靠家族權勢。這就好比很多官二代、富二代依靠家裡的關係,財富創業成功,然後自詡為白手起家,這些都不算正。所以孟森先生稱歷史上只有出身平民的劉邦和朱元璋,才算得國正。

    二是得國者以“為民除暴”為己任,最初並非是為了爭奪帝位。司馬炎、楊堅、趙匡胤一開始的目的就是為了爭奪皇位,篡奪了前朝的皇位,只有劉邦、朱元璋最初的起義也是因為受到苛政的壓迫,並非一開始就想要當皇帝。

    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興亡,肉食者謀。”中國古代的大多數朝代更替,其實都只是皇帝從一個姓,換成另一個姓而已,對普通的老百姓來說,還是一樣的交稅納糧,並沒有什麼區別。

    所以顧炎武在清軍入關的背景下提出了亡國和亡天下的概念。亡國就是上面說的皇帝從一個姓換成另一個姓,只是權利集團的交替,是皇帝和文武大臣應該操心的事情。這與老百姓沒有絲毫的關係,如果從外部來看華夏還是華夏,甚至可以說只有改朝換代,並沒有亡國之說。對於這類“開國皇帝”來說,你是老皇帝的子孫也好,還是平民百姓都沒有區別,關鍵是誰能給百姓帶來真正的太平和實惠。不會說你出身平民,百姓就會更擁護你,更不因為你是篡位的,農民就會自發的抗起鋤頭反對你。所以沒有必要因為出身高貴還是低賤,是不是篡位來看得國是不是正。不然嚴格說起來,劉邦還是造了項羽的反,小明王還死得不明不白呢。

    至於亡天下,同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黃宗羲曾提到過:

    “夫古今之變,至秦而一盡,至元而又一盡,經此二盡之後,古聖王之所惻隱愛人而經營者蕩然無具。”

    一為秦朝,二為元朝,是在他之前中國歷史上的兩次亡天下。一是因為秦朝文化和當時中原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秦朝前後文明有很大的變化,當然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這個變化是好的,但是從當時的角度來看,這種變化對全天下的黎民百姓都有非常巨大的影響;二是元朝滅宋朝,使得華夏文化從“天下為公”、“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倒退回了封建的“家天下”模式,是文明的大倒車。且當時蒙古不屬於華夏文化之中,屬於“夷狄之辨”中的夷,因而稱得上華夏曆史上的一次亡國。

    所以王夫之說:

    “二漢、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則舉黃帝、堯、舜以來道法相傳之天下而亡之也。”

    而孟森先生顯然也有受這類思想的影響,劉邦結束秦末亂世,並廢除秦朝“暴政”,使華夏文明恢復惻隱愛人的思想;朱元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所以兩人都算得國以正,而其他人如劉秀、趙匡胤等人都算是前朝的繼承者,甚至連開國者都不算。

    而從現在的角度來說看,我認為得國正者還有一個主要的條件,就是有無“鼎革創新,為黎民開萬世太平”。如同晉司馬炎這類開國皇帝,依靠向門閥豪族妥協,進而得以統一天下,百姓生活卻更加苦不堪言,社會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愈發嚴重,最終導致五胡南北朝數百年的亂世。這類不僅稱不上開國者,更應該稱為“竊國者”!

    所以我認為得國正者從時間順序,應該這樣排列:

    一、嬴政。

    不僅統一天下,更書同文、車同軌,為華夏萬世奠定了統一的基礎。

    二、劉邦。

    結束秦末亂世,繼承秦朝統一的思想,但去除其中嚴苛暴虐,勉勵耕戰等適合亂世的部分,融入儒家愛人的思想,成為後世華夏思想的基礎。

    三、楊堅。

    恢復漢文化、建立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為門閥政治的消亡奠定了基礎,為普通人上升提供了階梯,可以說消除了華夏文明分裂的最後一個隱患。

    四、朱元璋。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五、毛主席。

    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我們現在的新生活。

    至於,提出說到的劉秀,我認為他更應該是一個繼承者,撥亂反正者,並不能稱得上是一個開國者。

  • 4 # Y_夜未央_Y

    能提出這麼個歪曲歷史,極盡汙衊光武大帝和明太祖的問題的某個人,還“自古以來”。。你真給你的祖宗“長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首歌的歌名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