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悟不悟

    中國歷史上張姓皇帝是有的,只不過政權時間比較短,所以另大部分人都沒有關注到。

    東晉時期,十六國之一的前涼,就是張姓統治,前面幾代涼王就不細說了,直到公元353年,張祚繼位之後,便稱帝了,雖然時間較短,但確實是一位正兒八經的帝皇。

    其他還有就是金國滅了北宋後,建立的偽楚,前丞相張邦昌被金國強立為大楚皇帝,不過這應該不算正經皇帝吧。

    最後還有一個就是明朝末年,和李自成齊名的農民起義的張獻忠,建立大西政權,自稱大西王。

    按照嚴格意義來說,也只有前涼是真正的政權,也是歷史上唯一的張氏王朝。

  • 2 # 江湖小曉生

    玉皇大帝姓張,這好像是公認的。因為隨便大家怎麼說都可以,所以也沒有人去太較真,畢竟你得上九重天去查證才能拿出真憑實據來。

    此外我們所接觸到的張姓皇帝,那實在是太少了,建立大一統王朝的,那是沒有姓張的。不過偏安一隅的或者說地方性質的小政權,倒是有那麼幾個。我來說幾個比較出名的吧。

    而販私鹽的行業也就這麼應運而生了,作為私鹽販子,張士誠在短時間內,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兄弟。有那麼一票人在亂世跟著你幹,那你就能幹成大事。

    這不,張士誠趁著起義軍混亂的時代,也選擇在家鄉揭竿而起。勢力範圍很快擴大到了如今的江蘇中部和南部地區,也算是一方諸侯了。

    鹽丁方苦重役,遂共推為主,陷泰州。高郵守李齊諭降之,復叛。殺行省參政趙璉,並陷興化,結砦德勝湖,有眾萬餘。元以萬戶告身招之。不受。紿殺李齊,襲據高郵,自稱誠王,僭號大周,建元天祐。是歲至正十三年也。---《明史》

    他本是泰州興化人,在打下了蘇中蘇南的地盤以後,建立了大周政權,自稱大周國的吳王,也算是割據政權裡的一國之君了。

    比較著名的可能就是高郵保衛戰了,元軍首領脫脫帶著百萬大軍來攻打高郵,結果愣是被張士誠給守住了。而且張士誠帶著人馬衝出去,還反敗為勝,擊敗了元軍。

    這一戰讓張士誠成名於天下,誰也不敢小瞧這位老張家的政權領袖了。張士誠的高郵之戰,也徹底扭轉了天下的局勢,為起義軍們打了一劑強心劑,告訴他們元軍不是不可戰勝的。

    可惜的是,張士誠後期成了一個貪圖享樂的傢伙。他對自己的地盤已經相當滿意了。所以他不期望繼續擴大地盤了。

    這個時候朱元璋跟陳友諒大戰結束以後,便前來把張士誠給收拾了。張士誠是被俘虜之後才殺掉了,確實有些不夠體面了。

    02明末清初時期的大西政權皇帝張獻忠。

    明朝末年,對崇禎最有殺傷力的三位選手,首屈一指的當然是關外的多爾袞,其次就是李自成,再然後便是張獻忠了。

    這三個人活活把大明王朝給整垮了,崇禎皇帝就算再努力,遇到這三個主,也只能乖乖地做個亡國之君了。

    張獻忠一直以來都在四川一帶活動,因為他的反覆無常,所以明朝政府一直來都沒有機會把他徹底剿滅。

    正是這種懷柔政策,讓張獻忠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最終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在成都稱帝的張獻忠,建立起了自己的大西政權。

    十七年。獻忠遂僭號大西國王,改元大順,冬十一月庚寅,即偽位,以蜀王府為宮,名成都曰西京。用汪兆麟為左丞相,嚴錫命為右丞相。設六部五軍都督府等官,王國麟、江鼎鎮、龔完敬等為尚書。養子孫可望、艾能奇、劉文秀、李定國等皆為將軍,賜姓張氏,分徇諸府州縣,悉陷之。---《明史》

    結果多爾袞的滿清大軍南下,張獻忠在一次突擊戰中,出來視察地形,沒想到被清軍給發現了。張獻忠不幸中箭而亡。

    老張剛做了沒幾天皇帝,就被人家給射死了。這可真是比較可悲的一件事,張獻忠死了以後,他那四個義子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所以他們開了一個會,決定放棄大西政權這塊招牌,選擇跟南明政權合作。所以張獻忠創立的大西政權,眨眼之間伴隨著他的死亡也就煙消雲散了。

    03最不敢做皇帝的皇帝,偽楚政權的皇帝張邦昌。

    張邦昌心裡比較難受啊,這殺千刀的金人,我都退休了,為什麼還要讓我出來背鍋呢?作為北宋王朝的前任宰相,如果不出意外,張邦昌此刻應該過著弄孫為樂的晚年生活。

    可是金人的鐵蹄南下,把北宋給滅了。滅了北宋以後,金人居然沒有這個實力去掌管北宋這個國家。

    這讓他們非常頭疼,於是他們想了個辦法,建立一個傀儡政權幫他管理北宋的地盤,這不就好了嗎?

    於是張邦昌的偽楚政權就這麼出現了。作為北宋的前任宰相,張邦昌是死活都不答應做偽楚的皇帝,可是金人自然是有他們的辦法。他們告訴張邦昌,你要是不做偽楚的皇帝,那我們就要屠城了。

    初,邦昌僣居內庭,華國靖恭夫人李氏數以果實奉邦昌,邦昌亦厚答之。一夕,邦昌被酒,李氏擁之曰:“大家,事已至此,尚何言?”因以赭色半臂加邦昌身,掖入福寧殿,夜飾養女陳氏以進。及邦昌還東府,李氏私送之,語斥乘輿。---《宋史》

    張邦昌知道金人的尿性,他們還真的敢屠城。無奈之下,張邦昌只好答應了這件事,成為了偽楚的皇帝。

    不過後來接替他的人出現了,趙構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權,張邦昌得知以後,立刻辭去了偽楚的皇帝位置,把皇位讓給了趙構。

    可惜他畢竟是背叛了北宋,做了一個月的皇帝,所以最終張邦昌還是被趙構給處死了。其實金人無非就是為了找一個傀儡可以幫他忙收稅,不管是趙構還是張邦昌,只要他們能夠源源不斷地從南方得到賦稅,那就足夠了。

    所以張邦昌可以說是最無辜的一個傀儡皇帝,莫名其妙就做了皇帝,又莫名其名就被人家給處死了,也算是比較冤枉的了。

    總結:張姓雖然是大姓,還真沒出過正兒八經的皇帝。

    其實以上這三位,都不能算是正兒八經的皇帝,因為他們都沒有一統天下,而且張邦昌、張士誠這些甚至連一統天下的野心都沒有。

    張姓在我們國家是非常大的一個姓氏了,人口爆棚的年代,張姓人口一直都在全國前幾名,可就是沒出過皇帝。

    其實這也是一件好事,出了皇帝鐵定要亡國的,封建王朝就這麼一個興替的原則。亡國了試想一下前朝的皇族能夠有好下場嗎?除了清朝以外,前朝的皇族都沒什麼好下場。

    比如說明朝的老朱家,但凡是皇族,老朱家的子孫基本上都被殺光了。由此可見,這個皇帝還是別輕易去做的好。

    張姓其實出了很多名人,比如說明朝最出色的首輔大臣張居正,那就是老張家的著名人物。此外還有民國東北王張作霖張學良父子;戰國的外交家張儀,出塞開通絲綢之路的張騫,蜀漢政權的張飛,畫清明上河圖的張擇端,清王朝改革名臣張之洞等等,全都是老張家的名人。

    我覺得做皇帝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不經歷腥風血雨,是很難爬上那個位置的。還是做個有作為的大丈夫來的實在一點。

    參考資料:

    《宋史》

    《明史》

  • 3 # 張傑談史

    姓張的路過說幾句。

    第一個玉皇大帝是姓張,但是這是傳說中的,我們也不能以此作為準信。所以提一提熱鬧一下。

    真正姓張的皇帝,基本都是割據政權。比如五涼政權中的前涼,作為割據政權,也是皇帝,只不過這個皇帝影響很小。還有如張邦昌,張士誠,張獻忠,也都是割據政權,也都稱帝,那他們算不算皇帝呢,廣義來看,當然也算啦。

    有個故事,就是現在有一個叫張獻忠的學者,專門研究張獻忠,也取得不少的成績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上粗心的毛病老是改不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