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知水

    其實就是為了省錢而已。蚊子船是英國設計師喬治·倫道爾創造出了一種新型軍艦,在小艦體上加裝當時只有主力艦才裝備的大口徑火炮,就像蚊子一樣,身量小,威力大。特別適合在近海防禦,價效比非常高。不過缺點也是這點,船小,無法在遠海作戰,甲午戰爭中,主力艦被打敗後,蚊子船被俘虜,基本沒發揮什麼作用。

  • 2 # 海鏡清

    第一、因為沒錢。

    第二、因為無知。

    英國發明出蚊子船這東西,是因為英國是日不落帝國,人家的殖民地遍佈全球,鐵甲艦卻不可能無限增長。而偏偏海外殖民地是英國本土的生命線,大到石油鐵礦石,小到肉類棉花,都得由海外運來。

    蚊子船的結構並不複雜,噸位又小,因此非常便宜,對富裕的大英帝國來說,花費簡直是九牛一毛

    所以,為了保衛大量的海外領地不被襲擊,就需要蚊子船這種廉價可量產的小軍艦來鎮守港口。後來出現的岸防鐵甲艦也是同樣的目的。

    低矮的幹舷——抗風浪差,肥胖的身軀——航速緩慢,沉重的大炮——無法旋轉,所以沒有哪個國家用蚊子船來當海軍主力——除了又窮又笨的清政府

    但是,這種軍艦是不能當海軍主力的。因為航海效能差,速度慢,防護能力差,射擊的時候還要下錨,唯一的優點,就是便宜了。

    兩個海軍外行,一個有權,一個有錢,一個為海防缺乏經費發愁,一個認為中國根本不需要海軍,所以一拍即合,促成了蚊子船的進口

    正好當時大清主要資金投放到西北鎮壓回民軍去了,海防沒多少錢,所以便宜這個優點就很重要了。而1874年日本侵臺,也就是靠著兩艘鐵甲艦耀武揚威而已,正好蚊子船裝備了可以擊穿鐵甲的重炮。就這樣,在不懂海軍的英籍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的蠱惑下,執政的恭親王拍板,先購買4艘蚊子船。

    李鴻章雖然也是外行,但實際觀察之後也發現了蚊子船藏不住的缺陷。但他是個精明的官僚,才不會去反對上級的決策——哪怕是個不高明的決策

    第一批蚊子船分配到北洋,經過試用,北洋大臣李鴻章發現了蚊子船的上述缺點。不過他知道這是恭親王的決策,很會做人,上奏摺把蚊子船還是吹捧了一番。

    相對於當時中國沿海的舊式土炮臺,蚊子船的海防作用還是要強一些

    於是,南洋買了4艘,山東買了2艘,廣東買了1艘,仿製了1艘,福建買了2艘,中國沿海一共有了14艘蚊子船。

    平心而論,當時的蚊子船對中國海防是有好處的。因為所有的海防炮臺和火炮都是舊式的,蚊子船雖然不能出海作戰,卻可以發揮“水炮臺”的作用。即使到了二十年後的甲午戰爭,北洋的蚊子船也可以配合海防炮臺,抵抗日本艦隊的進攻。

    從1862-1878的西北迴亂,花費了上億兩白銀的軍費,清政府也被拖得精疲力盡,對海防實難兼顧

    只是,蚊子船的作用太過單一,大多數海軍的職能無法發揮。因此,它的購置浪潮只是財政困難時期一種應急性的舉措。

    14艘蚊子船總價也就相當於1艘日本扶桑號鐵甲艦,但是作用遠遠不如後者

    相比之下,同樣處於財政危機的日本,在侵臺事件之後,依然斥巨資購買了3艘鐵甲艦,相比14艘蚊子船,顯然是數量更少的前者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 3 # 薺菜糰子

    主要是海軍戰略思想的謬誤或者說缺位。

    清朝的海上戰略,實際上並不是海軍戰略,而是陸軍“塞防”思想的延伸——守口。當時滿清上層認為:敵人從陸地來,在陸地上在險關要隘建立要塞,就可以拒敵於外。那麼,敵人從海上來,守住各個口岸就行了。既然並不需要遠涉重洋,小船扛大炮的蚊子船配合海岸炮臺(蚊子船其實更像一種機動的海岸炮臺)就不失為少花錢多辦事,四兩撥千斤的妙物利器。

    不過要說滿清拿蚊子船當海軍主力是有些冤枉了。即便秉承守口戰略缺乏海權意識的滿清高層,在與西方接觸加深眼界稍開後,也意識到蚊子船難當大用,後來才有了南洋北洋水師的建立,有了定、鎮這樣的鐵甲主力艦。但遺憾的是滿清仍把引進的鐵甲艦巡洋艦用來消極防禦,只不過把防禦圈外推了一些,完全沒有剝奪敵人使用海洋權利的進攻性海權意識。所以不論裝備蚊子船還是鐵甲艦,思想落後一樣要捱打失敗。

  • 4 # 桌面戰爭兵棋

    倫道爾炮艇模型

    選擇“蚊子船”(倫道爾炮艇)對於彼時的大清王朝來說更多是一種迫於無奈的選擇。作為初次將目光聚焦到海防的中國來說,對海軍的認識較為淺薄是肯定的,但要說完全是因為沒見識而選擇蚊子船則較為偏頗,要知道“補鍋匠”李大人一直念念不忘的都是大型鐵甲艦,對於蚊子船的用處李鴻章有著清醒的認識,“守口利器”。

    選擇蚊子船更多的還是源自於資金的不足,要知道首批4艘倫道爾炮艇的總造價(含運費)也不過45萬兩白銀,而一艘定遠級鐵甲艦(不含火炮)的造價是650萬馬克。對於國庫空虛的晚清王朝,蚊子船其實不失為走向大海軍的好臺階,任何沒有海軍的國家都不可能一來就上戰列艦,你得先從護衛艦、驅逐艦一步一步來。海軍不是陸軍,培養合格的海員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而從蚊子船走出的劉步蟾、林泰曾、鄧世昌後來都成為了北洋水師將領的中流砥柱。

    飛霆號蚊子船

    1874年,日本藉口“琉球事件”這一清朝內政興風作浪,大舉出兵臺灣。雖然最後在列強的調停下,清政府以賠款了事。但彼時落後的海防力量已經引起了國內的洋務派注意。在恭親王弈的推薦下,李鴻章正式開始督辦北洋海防事宜。

    首先進入李鴻章法眼的便是當時新興的倫道爾炮艇,該艇最大的特色在於拋棄了傳統的船旁列炮佈置法,而是在船頭安裝了一門9英寸前膛炮,期望以小船扛大炮的形式對大型鐵甲艦造成威脅。

    倫道爾炮艇在發射時必須下錨,否則巨大的後坐力會使小艇顛覆。所以設計之初倫道爾炮艇便是作為近海口移動防禦炮臺而設計的。這點李鴻章本人也是非常清楚的,但苦於經費不足,只得先行採購4艘蚊子船。並命名為:龍驤、虎威、飛霆、策電。

    這4艘蚊子船回國之後便在臺灣海峽投入了中國海防第一線。值得一提的是飛霆號的首任管帶便是日後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鄧世昌。

    鎮北號

    4艘蚊子船回國之後,中國沿海引發了一股沸沸揚揚的蚊子船熱。李鴻章再次向阿姆斯特公司訂購4艘改進後的蚊子船,也就是“鎮”字號蚊子船,分別命名為:鎮北、鎮南、鎮西、鎮東。該4艘蚊子船的管帶便有日後北洋水師的高階將領劉步蟾等。

    然而在4艘鎮字號回國途中,日本便悍然吞併了中國屬國琉球,中國海防形式極為嚴峻。為此李鴻章不得不再次緊急訂購3艘蚊子船,分別為:鎮中、鎮邊、海鏡清。

    鎮邊號

    鎮中、鎮邊號與前4艘鎮字號蚊子船在北洋水師裡統稱六鎮炮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蚊子船都是北洋水師的骨幹力量,包括劉步蟾、林泰曾、鄧世昌等後來的北洋高階將領在早期都曾出任過蚊子船管帶。小小的蚊子船,為中國近代海軍將領走向海洋提供了歷練、磨練的平臺。

    鎮中號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蚊子船主要負責防護威海、旅順等要地,防止日本艦隊偷襲入海口。進入1895年,作為守港利器的六鎮蚊子船參與了慘烈的威海保衛戰。但由於陸戰不利,陸地炮臺接連失守,北洋海軍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

    2月12日上午,作為北洋水師最早的成果,“鎮北”艦懸掛白旗,載著特使程璧光緩緩駛向日本艦隊接洽投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泡沫混凝土軟化係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