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葉輕舟85

    唐代大詩人王維著的名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是詩人年輕時在京城長安所作,表達他在重陽節思念兄弟的深情。這種深情幻化為兄弟缺我之憾恨,因而深切動人。

    吳茱萸枝葉果實圖

    詩中茱萸應是吳茱萸,它是一種芳香植物,古人過重陽節有頭插茱萸或佩茱萸囊以避邪氣的習俗。人們沿襲古風,每逢佳節必之與家人一同頭插茱萸,以招徠吉祥,驅逐殺穢,併成為"辟邪翁”。

    《本草綱目》稱吳茱萸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辟邪去災。”

    吳茱萸植株圖

    吳茱萸為芸香科落葉落木或小喬木植物吳茱萸的未成熟果實。為溫裡類中藥。性味辛、苦,熱。有小毒。功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主含揮發油、吳茱萸素、吳茱萸苦素、吳茱萸鹼、吳茱萸次鹼等多種生物鹼。吳茱萸又稱越椒、艾子。有特殊的香氣,辛熱燥烈,氣味走散,可辟邪驅禍,因而民間傳統在盛大的節日裡佩帶。

    另外還有一種名叫山茱萸,是小喬木山茱萸成熟果實。色通紅。為補益肝腎,澀精止遺,斂汗回脫等作用。為補陽藥類。並非王維詩中佩帶的茱萸。

  • 2 # 本草世界

    淮南之地盛產吳萸,人們沿襲古風,每逢節日,必定與家人一同頭戴吳萸,以招徠吉祥,驅逐兇穢,因此吳萸又被淮南人成為“辟邪翁”。“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又要到重陽佳節了,想起詩人王維為官淮南,親人寥落,朋友漸稀,不禁愴然,“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今再入吳地,心中同樣升起人生漂泊之感。

    淮南之地,氣候溫暖,降雨充足,盛產吳茱萸和山茱萸。吳茱萸具有特殊的香氣,辛熱燥烈,氣味走散,人們常常認為吳茱萸能夠辟邪驅禍,因而常常在盛大節日佩戴,山茱萸秋季採收紅色的果實,沒有強烈的藥物香氣,所以“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王維描寫的是人們稱為“辟邪翁”的吳茱萸。

    雖然山茱萸沒有像吳茱萸那樣廣泛受到普通人們的親切待見,但是由於山茱萸獨特的藥用價值,山茱萸同樣受到藥物學家的推崇。山茱萸由於味酸澀而微溫,歸於肝腎經,歸屬於固精縮尿藥物。

    山茱萸性溫和不燥熱,能夠補益肝腎,補火助陽,所以常常用來治療老年人腰膝痠軟、頭暈的慢性疾病。廣為人知的代表藥物六味地黃丸其主要補益藥物就要屬山茱萸了,對於那些腰膝冷痛的虛寒患者,用山茱萸來補助腎陽,效果不錯。

    山茱萸酸澀,酸澀則能夠收斂封藏。五臟腎屬於封藏之髒,藏精氣不外洩,所以山茱萸具有很好的治療遺精、滑精的疾病。同樣,酸澀之性的山茱萸能夠酸澀止汗固脫,故對於大汗不止的患者也有很好的療效。對於山茱萸這種“紅山果”,在淮南,很多人都把它給男人服用,據說男人喝了對腰膝痠軟等腎虛症狀大有裨益,幾乎用過的都說好!

  • 3 # 一株吊蘭

    這裡的茱萸是山茱萸。

    (山茱萸 圖片)

    為何斷定是山茱萸?且看以下幾個根據:

    寫此詩的時候,王維在哪?

    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見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八。據唐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劉學鍇先生考證,寫這首詩的時候,王維十七歲,正在長安城謀取功名。

    王維的家在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濟),位於華山之東。所以,身在長安的王維把詩名題稱“憶山東兄弟”。

    茱萸分為吳茱萸、山茱萸。那,山茱萸生長在哪?

    南朝梁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中記載:“山茱萸,生漢中山谷”。《名醫別錄》載:“山茱萸,生漢中山谷,九十月採實”,漢中自古就是山茱萸的著名產地。

    (吳茱萸 圖片)

    而吳茱萸的產區分佈於浙江、陝西、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四川、湖南、湖北、福建、江西。

    王維的兄弟遍插的茱萸有沒有可能是吳茱萸?

    此詩描寫的是九月九重陽節,王維在家中的幾個兄弟登高的故事。遍插的茱萸應該是就地取材,不會也不可能跑到外地去採摘吳茱萸。

    所以,詩中的茱萸應該就是山茱萸。

  • 4 # 文化一家人

    當然是山東茱萸。因為王維在詩中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是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

    欣賞這首七言絕句,詩人於樸實中見真誠,寥寥四句二十八個字,便把佳節時分思念親人的情緒,渲染得躍然紙面,呼之欲出。足見功底深厚,情深意長。

    獨在異鄉為異客。

    首句便有別異常,表現出了詩人駕馭語言的神奇功夫。一般情況下,詩詞中很忌諱同一個詞在同一句中反覆出現,因為這容易造成呆板,遲滯的效果,給讀者帶來心理上的缺少愉悅的感覺。而詩人反其道而行之,“異”鄉“異”客連續用了兩個異字,不但沒有產生不良效果,反而產生了加重語氣深化情感的功效。足見作者的自信和修辭的功夫非同一般。

    每逢佳節倍思親。

    第二句已經成為千古佳句、金句。詩人到了重陽節,遠在山西思今山東的親人,隨口吟出了這句名言佳句。這佳句一直流傳至今。我們今天每逢節日,仍然喜受用這句詩詞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七個字既沒有典故,也沒有其它所指,樸樸實實,渾然天成。由此不能不讓人佩服詩人的天賦。回想我們在學習寫詩過程中,往往冥思苦想,苦尋佳句。殊不知,佳句就在樸實無華的口語當中,關鍵還是我們對意境的抒發沒有理解到位,停留在為寫詩而寫詩的誤區當中。正如南宋大詩人陸游所言:汝今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遙知兄弟登高處。

    這句就涉及到詩題了。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民間有登高遠望的習俗,並採回茱萸佩插在身上,有祈福避邪之效。到了重陽節,詩人自己遠在山西,自然而然想到了遠在山東的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我遠遠的知道兄弟肯定會登高望遠了。七個字還是樸實無華,把思念兄弟之情化成一幅畫面呈現眼前。合轍押韻,順理成章,似行雲流水,口語流暢,彷彿嘮家常一般。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全詩的高潮來到了:我知道兄弟在重陽節已經登高遠望,也採回了茱萸佩插在身上,但登高的人群裡,唯獨少了我一人啊!思鄉之情,思親之情,躍然紙上,撲面而來。讓讀者彷彿看到了王維在高高的山上,遙望家鄉,思念親人的畫面。同時也勾起了讀者在節日來臨之際,頗有思親同感的情緒。

    縱觀全詩,語言樸實,通白曉暢,情緒真誠,栩栩如生。

    至於題主所問,詩中所提的茱萸,是否是山東茱萸。回答是肯定的。因為詩人所憶是山東的兄弟,山東的兄弟重陽節登高採茱萸,毫無疑問就是山東的茱萸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攝影時什麼樣的光線才能被稱之為是“理想的光線”?攝影人對光線都有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