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鼻歷史

    以朱高煦的性格,是那種生性兇悍的人,在沒有奪位成功時,已經露出兇狠之像,這樣的人只會爭利,擴張也是在所難免,但如此品行,百姓豈能放任這樣的國君管,說不定這樣會加快明朝滅亡。

  • 2 # 樂來經史人生

    這個問題應當說不能成立,朱高熙根本就不可能複製朱棣的成功。即便兩者有同樣的條件,想把靖難篡位的戲法再玩一遍,也難辨會演砸了的。何況朱高熙的自身素質與實力遠遠不能與朱棣相比,外部環境、社會形勢也都不容許他製造出事端來。

  • 3 # 浮生若淺

    說起靖難之役,熟悉明史的朋友不會陌生。建文元年,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側,靖國難”起兵,揮師南下,建文四年攻下帝都應天,建文帝失蹤,朱棣即位為帝,就是後來的明成祖。

    朱高熙,又稱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生母是徐皇后,與明仁宗朱高熾是同母兄弟。在父親朱棣靖難期間,朱高熙屢立戰功,多次在朱棣危難之時,力戰反敗為勝。朱棣即位後,朱高熙任命前往防守邊境。

    正是因為在靖難之役中的傑出表現以及累積的軍功,讓朱高熙恃功而驕,多次行不法之事。因此在立太子之時,朱棣還是選擇了仁賢的世子朱高熾,朱高熙被封為漢王,。可是朱高熙多次不肯就藩,並且時常在成祖身邊挑撥是非,陷害太子良臣,其他違法歹事也沒少做。

    永樂十三年,成祖將朱高熙的封地改封,朱高熙仍然不肯就藩,成祖這才開始疑心這個兒子的意圖——奪嫡。一番鬧騰終於惹怒了成祖,他痛斥朱高熙,將其囚禁起來,本來準備廢為庶人,太子念及手足之情,成祖這才網開一面,又一次改封封地,這次朱高熙不情不願的去了封地,便開始策劃謀反。

    成祖朱棣駕崩後,朱高熾繼位後不到一年也病逝了,朱高熾之子朱瞻基繼位,即宣宗。在這邊政權交替的時候,朱高熙當然也沒有閒著,宣宗跟著父親的節奏,對朱高熙加以安撫,但沒有改變朱高熙的野心。1426年,朱高熙起兵造反,宣宗親自前往平定叛亂,廢朱高熙父子為庶人,最終被活活炙死。

    “假如二次靖難成功”,我個人覺得這個可能性極低,因為朱高熙不是朱棣,宣宗也不是建文帝那般軟弱。朱高熙是一個有勇無謀、沒有眼色的人,錯失重要時機,看不清自己的能力和局勢,最終導致了失敗。而宣宗更是御駕親征,鼓舞士氣、勢如破竹,把朱高熙打蒙了。像朱高熙這樣的人, 如果真給他靖難成功了,那麼他好武的性格或許會想要去擴張版圖,但是結果就很不好說了。可惜了,按照他的頭腦和隱忍不下的性子來說,沒有這個機會了。

  • 4 # 二月一日

    朱高煦人物介紹

    (影視劇中的朱高煦)

    朱高煦為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明仁宗朱高熾的親弟弟,早年跟隨父親起兵發起靖難之役,朱高煦生性勇猛,在戰場上履立戰功,多次受到朱棣的讚賞。

    朱棣稱帝后,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這引起了朱高煦的不滿,多次不到封地就藩,並且囂張跋扈,其侄子朱瞻基即位後,朱高煦學他的父親朱棣那樣起兵造反,明朝歷史上第二次靖難之役就此出現,但朱高煦並沒有他父親那樣的能力,朱高煦在明宣宗朱瞻基御駕親征包圍城池的第二天就投降了,後來宣宗念及親情,並未處死朱高煦,而是將其廢為庶人,關押起來,有一次朱瞻基想起了自己的親叔叔便去看望他,但朱高煦不知怎麼想的,一記掃堂腿將朱瞻基掃到在地,朱瞻基的小宇宙終於爆發了,命人將三百斤重的銅缸壓住朱高煦,並且在其周圍點燃木柴,將其活活烤死。可以說,朱高煦就是一個不作就不會死的典型,本來養尊處優的他非得學父親造反,最後落得如此下場。

    但是我們就按題主的意思,設想一下,假如朱高煦起兵成功,坐上了皇位,那麼他會對外擴張嗎?筆者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將具體分析。

    客觀因素:當時“國際情況”的允許

    首先,我們先分析一下客觀原因,也就是當時的“國際情況”允不允許朱高煦走上擴張之路。首先說明一點,所謂擴張,無非就是把別人的地盤變成自己的地盤,說白了就是搶地盤。好了,廢話不說,上圖。

    (明朝疆域圖)

    這就是當時明朝周邊的“國際情況”,北有瓦剌,韃靼,西有亦力把裡(東察合臺汗國),南有東南亞一眾小國。

    這麼一看,這不是也有很多地盤值得開拓嗎?東南亞那麼多小國,對不起,那是明朝的藩屬國,何為藩屬國?說白了就是明朝的小弟,藩屬國只有國王,沒有皇帝,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皇帝,就是明朝皇帝,(就像現在的英聯邦國家的元首都是英國女王一樣),藩屬國已經臣服於明朝腳下了,並且每年都會嚮明朝朝貢,地圖上所能看到的越南,北韓,日本等等這些國家都是藩屬國,所以這些國家國號雖不姓明,但已經是明朝的地盤了,所以這些不用打。

    那麼西邊的亦力把裡呢?那麼大的地盤,不佔領有點可惜啊,不好意思,這也是藩屬國,並且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就已經成為了明朝的藩屬國了,所以,這個也跳過了。以上的國家都對明朝都沒有威脅而且是藩屬國所以沒有擴張的必要。

    那麼最後就剩下了北方的瓦剌和韃靼了,這兩個就和前面的幾個國家不一樣了,這可是明朝的宿敵,當年朱元璋就是把元朝趕回漠北,大明入主中原,成為中國正統王朝。

    (瓦剌韃靼疆域圖)

    逃回漠北的元朝被稱為北元,瓦剌和韃靼就是從北元分裂出去的,雖然瓦剌和韃靼也曾臣服於明朝,但是有識之士都能看出,這只是迫於形勢,一旦有實力,必定會對明朝造成威脅,比如明英宗時期瓦剌入侵,當然這是後話了。

    而且還有重要一點就是朱高煦的父親朱棣曾五次率軍北伐(第五次朱棣死於班師途中),雖解決了元朝的殘餘勢力,但並未將其覆滅。

    筆者認為,朱高煦一旦登基,依然他的性格,勢必會對瓦剌和韃靼動兵,以求擴張故土,一來完成祖父和父親未完成的夙願,二來也給自己“鍍鍍金”,畢竟皇位是從侄子手中奪來的,自己沒有點功勞哪能鎮住文武百官。

    所以,“國際因素”的瓦剌和韃靼是極有可能會使朱高煦動兵征服的。

    主觀因素:朱高煦性格使然

    史書記載,朱高煦自幼就頑劣不堪,洪武時期朱高煦與秦王等四位王爺的世子一起前往南京城中學習,但他卻不肯學,而且言語輕佻,行為不端,讓朱元璋很是反感。後來建文帝登基,朱高煦同兄長朱高熾一同入朝參見,在歸途中,朱高煦多次殺死平民百姓,還殺了一名官員,引得朝臣紛紛指責。

    後來朱棣立兄長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懷恨在心,多次誣陷兄長,好在朱高熾為人仁慈,並沒有責怪他,後來朱高煦發現謝縉和朱高熾關係很好,便誣陷謝縉使之入獄。

    有一次朱高煦的護衛隊在京城搶奪民眾,正好被兵馬使徐野驢逮住,徐野驢正準備處置時,朱高煦突然出現不問對錯,將徐野驢打死。朱棣得知後,意欲將其廢為庶人,後朱高熾為其求情才得以倖免。後朱棣將其分封在煦樂安(今山東惠民),令其即刻就藩,將其趕出了京城。

    後來朱高熾去世後,朱瞻基即位,而朱瞻基此時正在外地,去北京即位要經過朱高煦的封地,朱高煦便預謀暗中謀殺,後未成功,朱高煦便起兵造反。

    綜合來看,朱高煦就是一個頑劣不堪,殘暴不仁的人,而歷史上性格殘暴的皇帝大多走上窮兵黷武的擴張之路,秦始皇,漢武帝,隋煬帝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筆者相信,如果朱高煦即位,必將會對外用兵,走上擴張之路。

    我是小明嘮史,嘮歷史,和你嘮嘮古人那些事,喜歡可以關注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虹豆的食療功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