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杏花島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對於生活質量的要求、健康狀況的關注也越來越高。參與健康體檢的人也越來越多,在體檢和就診過程中總是免不了尿便標本的留取。那麼,如何正確的留取尿便標本呢?

    首先,就是尿液標本的留取。尿液檢查是發現腎臟疾病的最簡單快速的方法。我們就以最常見的尿常規的留取標本為例,來說明尿液標本的留取方法。在留尿前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先將尿道口附件清洗一下,並且最好留取中段尿,以免尿道口附近附著的分泌物(如女性陰道分泌物、男性精液、前列腺液等)汙染尿液,影響化驗檢查的結果。此外,尿液留取的時間最好是晨起的第一次尿,這是因為晨起的第一次尿是經過腎臟高度濃縮後的尿液,一般尿比重較高,出現陽性結果的可能性較高。

    其次,就是便標本的留取。糞便標本主要是為了檢驗消化系統的異常以及有無相關的寄生蟲感染。留取糞便標本時要注意選取糞便不好的位置,儘量選取有分泌物、黏液等附著部位的糞便。在糞便留取後要儘快送檢,以免細菌滋生影響化驗檢查結果。此外,在留取糞便標本前幾天最好要忌食血製品、動物肝臟等食物以免影響糞便檢查結果。

    最後,正確的標本留取方法可以提高檢驗結果的可信度,錯誤的留取標本有可能造成疾病的漏診、誤診。因此,在化驗檢查前一定要遵醫囑,正確的留取標本,避免失治誤治,延誤病情。

    本期答主:安麗麗,醫學碩士

  • 2 # 家庭醫生線上

      無論是去醫院看病,還是常規的健康體檢,血常規、尿常規基本是不可少的檢查專案,根據疾病診斷需要,很多患者還會進行大便常規檢查。血液學檢查是檢驗科醫生或護士採血,但是小便、大便常規的檢查,標本是患者自己留取,標本採集的質量決定著檢查結果是否靠譜。那患者應該如何正確留取大便、小便標本呢?

      第一,尿液標本的留取:尿常規檢查對診斷泌尿系統的炎症、各種腎臟疾病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臨床上進行尿常規檢查,最好是晨尿,也就是清晨起床後第一次尿是最精確的,取尿時,一定注意留取中段尿。用體檢單位準備的一次性乾淨容器,一般是尿杯,取中段尿液(讓開始的小便將尿道沖洗乾淨後,擷取中間的小便作樣品)後倒入貼好標籤的長試管,至少三分之二滿,尿液太少不符合要求。女性患者就診前一天建議沖洗外陰並避開經期,防止混入陰道分泌物或月經血;男性應避免精液、前列腺液的混入,以免產生假陽性結果。

      第二,大便標本的留取。糞便標本主要是為了輔助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斷。留取糞便標本時要注意選取糞便不好的位置,儘量選取有分泌物、黏液等附著部位的糞便。糞便留取後儘快送檢,以免細菌滋生影響化驗檢查結果。進行大便常規檢查前3天一定要注意飲食方面的調理,不要吃血製品、動物肝臟等食物,也不要吃含有鐵、銅、葉綠素製劑、碘化鉀、溴化物及酚紅等成分的藥物,以免影響檢查結果。

  • 3 # 兒科醫生鮑秀蘭

    留取大便時請注意以下幾點:

    1. 留大便的容器:醫院提供的大便盒最好,要直接留取至盒內。如沒有,就用不吸水的乾淨容器如塑膠袋、 一次性紙杯等乾淨物品均可,標本不能混入尿液。

    另外不要從紙尿褲上刮取大便(可以用乾淨的保鮮膜墊在紙尿褲上留取),即使是最上面沒接觸到紙尿褲的粑粑也最好不用。因為紙尿褲之類高吸水性物質能 "瞬間鎖住"大便中的水分,水分中大量的病毒、細菌、紅白細胞等統統被吸入,會大大降低結果陽性率。

    2. 便便的"保質期":1個小時之內。超時後大便中有形成分(如膿細胞、紅細胞)會分解破壞,會大大降低陽性檢出率。

    3.留取大便的量:如稀便,醫院提供的容器半盒左右足以,如是成形便或軟便則需蠶豆大小。

    4、檢查阿米巴滋養體時應選取糞便化膿,稀軟部分保溫送檢。

    5、進行蟲卵計數時,需要留取24H糞便。

    6、隱血試驗前,應禁食動物性食物、血、鐵劑,三天後方可留取標本。

  • 4 # 醫護有約

      【糞便常規檢查的意義】

      糞便常規是指糞便的一般性狀檢查和直接塗片鏡檢,主要作用於協助診斷消化道疾病,如腸道感染性疾病、腸道寄生蟲感染、消化道出血鑑別與腫瘤篩查、瞭解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以及黃疸的鑑別診斷等。

      1、糞便的採集

      儘量選擇新鮮的有黏液膿血或肉眼見有異常的大便部分,用竹籤挑取5g左右的大便(約指頭大小)放入乾燥、清潔、無吸水性的有蓋容器內送檢。

      糞便一般要求在1小時內完成檢驗,否則可因PH及消化酶等影響而使糞便中的細胞成分破壞分解。

      2、血試驗

      隱血試驗,應囑患者收集標本前3日禁食動物性食物。連續檢查3天,並選取外表及內層糞便。

      收集標本後須迅速進行檢查,以免因長時間放置使隱血反應的敏感度降低。

      3、白細胞

      正常糞便:白細胞可偶見;

      腸炎:白細胞增多,數量多少與炎症輕重程度及部位相關。

      4、紅細胞

      正常糞便:不含紅細胞;

      紅細胞增加:下消化道炎症或出血,如潰瘍性結腸炎、急性血吸蟲病、直腸息肉、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痔瘡出血及其它出血性疾病等。

      5、吞噬細胞

      細菌性痢疾:常見較多的吞噬細胞,吞噬細胞可輔助診斷急性細菌性痢疾。

      急性出血性腸炎:可見吞噬細胞。

      潰瘍性結腸炎:偶見吞噬細胞。

      6、上皮細胞

      正常糞便:很難發現。

      結腸炎症:上皮細胞數量增多。可見於壞死性腸炎、霍亂、副霍亂、偽膜性腸炎等。

      7、黴菌:

      正常糞便中少見,應排除容器汙染或糞便在室溫下顯露過久汙染所致。

      常見於應用大量抗菌素後所致的腸道菌群失調,引起黴菌性二重感染。

      食物殘渣:

      在正常糞便中,僅見到無定形的細小顆粒殘渣,偶見少量脂肪小滴和澱粉顆粒。

      食物消化不完全時可見不同型別的食物殘渣。比如以下:

      1、澱粉顆粒

      外形為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顆粒,大小不等,在鹽水塗片中一般可見無色、具有光澤的顆粒。

      糞便澱粉顆粒,是糞便顯微鏡檢查的一個專案,糞便中出現澱粉顆粒的量反映了患者消化吸收功能的情況,出現澱粉顆粒多表明消化功能不良。

      正常糞便可見少量。腹瀉者糞便中常見到。

      2、脂肪正常:食物中的脂肪大多被吸收,糞便中很少見到。

      異常:可因缺乏脂肪酶而使脂肪分解不全,脂肪消化吸收障礙,糞便中的脂肪增多,多見於各種消化道疾病,如胰腺功能障礙性疾病、吸收不良綜合徵、小兒腹瀉病、阻塞性黃疸等。

      3、肌肉纖維

      大量食肉後的糞便:少量肌肉纖維。

      肌肉纖維增多:常見於腹瀉、腸蠕動亢進或蛋白質消化不良。

      4、結締組織

      正常情況下結締組織少見。

      結締組織增多:胃蛋白酶缺失引起腹瀉。

      5、植物纖維及細胞:正常糞便中可少量出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有人說曾經的“林瘋狂”林書豪現在卻只能在場邊陪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