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遙望燕園
-
2 # 背影紅塵
謝謝邀請,對這個問題簡單說幾點我的看法。第一,每當有大事情發生的時候,必有密談,因為沒有任何人做大事情之前不找幫手,要找幫手,必有密談。 第二,既然是密談肯定是不方便公之於眾的,為了避免留下證據,肯定是不做記錄的,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為了相互之間避免背信棄義,會簽有協議,但是肯定是永遠不會公開的,除非敵對方,掌握證據以後,為了揭露對方,才會公之於眾,還有的就是考古發掘到蛛絲馬跡,才知道歷史真相。 第三我們目前所掌握的有記錄的歷史事件密談內容少之又少,大多是後人根據歷史的發展,所做的推測。
在太史公司馬遷為淮陰侯韓信所作的傳記中,提到了韓信的兩次密談。兩次密談無一例外地都摒去了左右,即只有韓信和當事人在場。武涉已去,齊人蒯通知天下權在韓信,欲為奇策而感動之,以相人說韓信曰:“僕嘗受相人之術。”韓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對曰:“貴賤在於骨法,憂喜在於容色,成敗在於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韓信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對曰:“願少間。”信曰:“左右去矣。”——《史記·淮陰侯列傳》蒯通希望談話內容只有他和韓信兩個人知道,於是韓信就摒去了左右。既然已經摒去了左右,太史公司馬遷是如何知道蒯通和韓信談話內容的呢?答案是,密談內容是蒯通在著書立說時主動洩露出去的。某人做完好事寫到日記裡,蒯通則是遊說某人之後記在著作裡。蒯子五篇。——《漢書·藝文志》《藝文志》將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歸類記錄,簡述其作品名字、作者名字和作品篇數。在《藝文志》中,蒯通的著作被叫做《蒯子》,歸類是縱橫家,與蘇秦、張儀的作品並列。現在,《蒯子》已失傳,但其內容大抵無外乎如何說服范陽令、如何遊說韓信、如何說服劉邦的,而這些內容則被司馬遷拿來為張耳和韓信作傳記了。司馬遷說蒯通「以相人說韓信」,這就表明了,蒯通和韓信密談的內容,就是司馬遷照著蒯通自述記錄的。太史公曰:甚矣蒯通之謀,亂齊驕淮陰,其卒亡此兩人!蒯通者,善為長短說,論戰國之權變,為八十一首。——《史記·田儋列傳》司馬遷評價蒯通的謀略時,說蒯通「亂齊」並「驕淮陰」,齊王田橫和淮陰侯韓信的死,都自蒯通的謀略始。從司馬遷的評價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知到,司馬遷應當讀過蒯通的著作《蒯子》。《蒯子》之外,蒯通還論述了戰國時的權變,內容多達八十一篇。通論戰國時說士權變,亦自序其說,凡八十一首,號曰雋永。——《漢書·蒯伍江息夫傳》蒯通把自己論述戰國時說士權變的內容命名為《俊永》,可見其立言的野心,野心如此之大的蒯通,怎麼能不把他遊說韓信背漢自立的事功記錄下來呢?對於遊說韓信背漢自立的事功,蒯通曾當著劉邦的面自豪地宣佈: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陰侯反乎?”對曰:“然,臣固教之。豎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於此。如彼豎子用臣之計,陛下安得而夷之乎!”——《史記·淮陰侯列傳》所以,雖然《蒯子》已經失傳,但我們可以透過蒯通的言行反推出來,《蒯子》的主要內容當是記錄其說服范陽令、遊說韓信、說服劉邦等事功的。我們也能從司馬遷在《史記》中留下的隻言片語斷定,蒯通和韓信密談的內容就是蒯通自己洩露出去的。陳豨拜為鉅鹿守,辭無淮陰侯,淮陰侯挈其手,闢左右與之步於庭,仰天嘆曰:“子可與言乎?欲與子有言也。”豨曰:“唯將軍令之。”——《史記·淮陰侯列傳》又是一次摒去左右的密談,又一次被太史公司馬遷生動詳細地記錄了下來。這一次的洩密者當是陳豨。為什麼我會認定陳豨是洩密者呢?我們先來看淮南王英布舉兵謀反前的言語。布之初反,謂其將曰:“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餘不足畏也。”故遂反。——《史記·黥布列傳》英布為什麼要跟其麾下諸將說這樣一番話?答案是英布要給其麾下諸將增加信心。英布謀反前,漢高帝劉邦已在破秦、滅項、平叛過程中先後滅掉楊熊、章邯、項羽、臧荼、陳豨、韓信、彭越等人,劉邦的謀略和武功,足以使英布麾下諸將膽寒。為了拉攏麾下諸將,英布必然要說出這樣一番話來消卻諸將心中的畏懼之心,令諸將心甘情願地跟著他英布謀反。英布興兵造反前的操作,燕王盧綰也做過。高祖使使召盧綰,綰稱病。上又使闢陽侯審食其、御史大夫趙堯往迎燕王,因驗問左右。綰愈恐,閉匿,謂其倖臣曰:“非劉氏而王,獨我與長沙耳。往年春,漢族淮陰,夏,誅彭越,皆呂后計。今上病,屬任呂后。呂后婦人,專欲以事誅異姓王者及大功臣。”乃遂稱病不行。——《史記·韓信盧綰列傳》皇帝召見作為諸侯王的盧綰,盧綰卻抗旨。這已有了不臣之舉,盧綰為了避免臣下因害怕而逃亡,所以必然得向自己的親信解釋,他盧綰並非不臣,而是自保。盧綰認為,皇帝劉邦病了,不能向從前一樣控制呂后了,而呂后專門找茬來誅殺異姓王和大功臣,此時皇帝召他盧綰,未必是皇帝的意思,極有可能是呂后在暗中搞事,如果他盧綰奉旨前去,結局必然和淮陰侯韓信及梁王彭越一樣悲慘,所以他盧綰不能去。只要他盧綰躲過這一劫,無論是皇帝身體康復了,還是新君繼位,呂后都不能再這樣為所欲為了,到那時,他盧綰再去見駕也不遲。(劉邦)使樊噲擊燕。燕王綰悉將其宮人家屬騎數千居長城下,侯伺,幸上病癒,自入謝。四月,高祖崩,盧綰遂將其眾亡入匈奴,匈奴以為東胡盧王。綰為蠻夷所侵奪,常思復歸。居歲餘,死胡中。——《史記·韓信盧綰列傳》盧綰雖屢有不臣之舉,但並未像淮陰侯韓信、淮南王英布那樣舉兵,待到劉邦派兵來攻,盧綰並未抵抗,而是逃避,盧綰逃避時,仍舊堅持原來的想法,要等著劉邦身體康復,再去見劉邦,聽說劉邦駕崩,盧綰只好逃亡到匈奴,盧綰在匈奴一年多,始終想念家國,最終病死於異國。同樣地,雖然太史公並未明確表示,陳豨謀反前也搞過英布、盧綰那樣的操作,但鑑於太史公好用互見法,沒準太史公想讓我們透過英布、盧綰的操作來「見」陳豨的操作呢。陳豨謀反前,大機率跟英布一樣,給麾下諸將樹立信心。陳豨給諸將樹立信心的方式是訴諸權威,誰是權威呢?淮陰侯韓信就是權威,因此,陳豨一定會把淮陰侯韓信當年的表現和言辭原原本本地複述給麾下諸將。淮陰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倖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史記·淮陰侯列傳》史料中韓信的這段話是有立場的,即世態炎涼,與其被逼而反不如早做謀劃,若陳豨能早做謀劃,他韓信也會幫著陳豨的,到時可以一起瓜分天下。陳豨把韓信的話複述給麾下諸將,就是想讓麾下諸將知道:第一,他陳豨是想本本分分地做臣,但客觀條件不允許,他陳豨也很無奈;第二,他陳豨舉兵謀反,有淮陰侯韓信相助,成功率極高。如此,陳豨麾下諸將既可以丟下思想包袱,又可以鬥志昂揚。後來漢高帝劉邦親征陳豨,得知陳豨麾下重要將領都是商賈出身,便採取了重金收買的策略。上曰:“陳豨將誰?”曰:“王黃、曼丘臣,皆故賈人。”上曰:“吾知之矣。”乃各以千金購黃、臣等。——《史記·韓信盧綰列傳》這些被劉邦收買來的將軍們,為了開脫,必然會指責陳豨,把陳豨跟他們講的話再次供述出來。太史公再根據他們的供述和韓信謀反案發時的記錄,就完成了拼圖,得出韓信和陳豨密談的內容。漢十年,陳豨果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豨所,曰:“弟舉兵,吾從此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后。——《史記·淮陰侯列傳》故而,韓信和陳豨的密談以及韓信謀反時的部署,都是真實可信的,太史公司馬遷彙集了多種資料,方才為咱們這些讀者打開了上帝視角。總結起來,密談只在密談時是秘密。我們以「密談不該被司馬遷知道」來質疑司馬遷的記載,是對太史公司馬遷辛勤勞動的否定,是對太史公司馬遷專業操守的否定,也是對中國古代史學家的汙衊,還把我們不善於動腦的缺點毫無保留地暴露給其他人。參考資料:《史記·黥布列傳》、《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史記·田儋列傳》、《漢書·藝文志》、《漢書·蒯伍江息夫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