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東汪郎

    周厲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2年,犬丘嬴姓趙氏一脈被犬戎滅族,這一脈就是秦非子(嬴非)的哥哥嬴成(秦非子父親嬴大駱嫡子)的後代。

    周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秦非子的第五世孫嬴其(史稱秦莊公),帶著自己的弟弟們率軍打敗犬戎,奪回了嬴姓趙氏的祖居地犬丘,成為西周的西垂大夫。

    也就是說,從公元前842年開始,嬴姓趙氏只剩下秦非子這一脈,既然如此,他們有什麼理由把自己的姓氏改為“嬴姓秦氏”?

    更何況,“秦”只是嬴非的族號,代表不了他的“氏”。

    我們先人最注重的是血脈的傳承,“姓氏”是一個家族或者說是一個人追宗認族的根本,無論地理空間怎麼變遷,都不會丟掉自己的烙印。

    所以後世史官,無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還是太史公司馬遷,自然不會輕易去改變一個大族的姓氏,以保證後人有史可查,有據可依。

    嬴非作為犬丘封主趙氏嬴大駱的庶子,按照周公旦的嫡長子繼承製,他是沒有資格繼承犬丘丘主之位的。

    他之所以能夠成為獨立的一支,得益於高超的養馬技術和機智的站隊,成功的得到了當時的周天子姬避方,即周孝王的另眼相看。

    按照周孝王的本意,是打算讓嬴非繼承犬丘主位的,只是嬴非的哥哥嬴成(嬴大駱嫡子)的外公申國侯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維持嬴成的繼承權,單獨給嬴非設宗,就可以屈服犬戎。

    本身就已經破壞了西周嫡長子繼承製的周孝王,考慮的當然是自己王位的安穩,經過斟酌,他才會同意將嬴非單獨設宗,賜他族號“秦”,並單獨劃了一塊封地給他。

    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簡單地認為嬴非就改了他的“氏”,畢竟身子裡流暢著血脈是騙不了人的,嬴姓趙氏的血液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的。

    何況嬴非自己,包括他的後世子孫都沒有想過改變自己的姓氏。

    因為周孝王給嬴非單獨立宗後,“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並不是廢了嬴非的血脈源出,而是庶子重新立宗,加大家族的開枝散葉,這一點才是我們華夏一族最看重也是最在意的一點。

    否則,嬴非這一脈的老秦人,還會心甘情願的站在姬周王朝抗擊犬戎的第一線嗎?當然不會!

  • 2 # 麻爪工學院首席瞌睡家

    聊到瞌睡家的老祖宗了,不得不講兩句。秦華人把秦作為姓氏是秦朝滅亡以後的事情了。至少在秦國還存在的時代,秦人並不稱自己姓秦或者秦氏,只稱自己為“贏姓”,只有秦始皇嬴政,被時人叫做趙政,瞌睡家認為這是對秦始皇抹黑。

    姓氏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的時期。上古時候,女子稱姓,“姓”這個字是“由女子生”的意思。比如軒轅黃帝姓姬,神農炎帝姓姜,火神祝融姓妘,舜帝姓媯,舜帝的後代也有姓姚的,大禹姓姒,再加上這個“嬴”姓,乃是與舜、禹同時代的上古神人伯益的姓,諸如此類的上古姓氏,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有個女字旁,說明這是從母系氏族中帶來的姓。

    父系氏族開始之後,男子的影響力加大,自己迫切需要一個名號了,稱之為氏。《史記》上記載,黃帝生子二十五人,得其姓者十四人,而且有共有十二個不同的姓,瞌睡家認為這更應該稱之為“氏”而不是姓。不過這也說明當時的人不講究孩子一定跟爸姓,這些姓氏大概有分封的根據地名起的姓氏,肯定也有黃帝老爸賜予的讓你姓啥就姓啥。由於父系氏族初期對於父親一脈的姓氏管理的如此混亂,所以別看史記說我們都是黃帝的子孫,實際上上古時代很多人都不搞不清自己老爸是誰。

    比如伯益的老爸大業,是女修吞玄鳥之卵而生下來的,(秦國的後代子孫們不但不覺得這事兒不靠譜,還以玄鳥為本族的圖騰),大業名義上的老爸只留了一個“業父”的名字,這根本不是名字嘛!伯益本名大費,這爺仨根本就沒有姓氏,只是到了伯益這一代,佐禹治水有功,突然闊起來了,被舜帝賜了一個姓氏“嬴”。上古時候因為父權沒有絕對的確立,所以姓氏實際上比較混亂的。

    到了周朝就不一樣了,周朝推行的“宗法制周禮”中有一條很重要的“嫡長子繼承製”,就是嫡長子整合一切,包括姓氏、名號、封地以及一切財產,這實際上是對父權的確立。在這種制度下,包括周庭在內的每一個諸侯國都可以看做一個家族,只有周王能夠繼承本族的姓,其他族人都只有名字而沒有姓,周王對自己的兄弟叔伯進行分封后,這些人才根據自己的封地或者其他原因有了自己的“氏”。比如有名的“裁桐封弟”封到晉國的唐叔虞,他是周成王的親弟弟,也不能叫“姬叔虞”,而只能根據他的封地“唐”叫“唐叔虞”,可稱之為“姬姓唐氏”,其後代改國號為“晉”,又稱“姬姓晉氏”。

    對於跟周王室沒有親戚關係的外姓宗族,各有各自的本姓,孤兒既是給他們分了封地,卻不用改變他們原有的姓。比如周武王特意分封了上古帝王的後代,比如封商朝後代微子啟於宋,宋人就是“子姓宋氏”,因為商朝本來就姓“子”,又封大舜的後代媯滿於陳,陳人就是“媯姓陳氏”。周穆王時代封伯益的後代造父於趙,那麼趙人就是“贏姓趙氏”。

    終於要說到我們的秦非子大人了。秦非子,是封於秦地的子爵,但是秦非子受封之前只是邊疆養馬的一個“小臣”,要知道老趙家自老祖宗伯益開始就是專門幹馴獸養馬駕車這一類的活計,秦非子這一脈族人顯然跟造父姓趙的那一脈已經出了“五服”,但是家傳手藝沒有丟。秦非子除了養馬養的好得到了周孝王的賞識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外公也就是當時的申候在周庭中但任要職,他外公跟周王求情,秦非子這才得到秦地,有了子爵爵位。而且周孝王分封秦非子的時候目的是讓他繼承上古伯益的嬴姓,說明周庭承認秦非子是伯益嬴姓的嫡長繼承人,這比造父的“趙”氏還高階,造父因為受封姓趙,但是沒有權利繼承贏姓宗族,只能稱為“嬴姓趙氏”,而秦國作為贏姓的宗主國,是不需要稱氏的。

    如果理解不了,可以想象一下,周王要不要稱“姬姓周氏”?

  • 3 # 良人說史

    秦趙同宗同源,都是嬴姓。

    春秋時期,姓氏是分開的,

    姓只有貴族才有,普通人只有氏。

    姓表示血緣所出,氏則是以封地和官職等所獲家族稱號,實際上是姓的分支。“氏”等同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姓”。先秦時期女子 “稱姓不稱氏”,且稱姓時要放在名字之後。氏僅供男子使用,男子“稱氏不稱姓”,並且稱氏時要放在名字之前。

    古代姓同氏不同不可通婚。氏同姓不同可以通婚。

    又叫做同姓不婚,秦趙不婚,秦晉之好。

    網上流傳著:

    秦國是贏姓秦氏,

    趙國才是贏姓趙氏。

    又因為秦始皇在趙國出生

    所以又叫做趙政,生 於趙國,而為趙氏。

    趙政確實是嬴政那個時代的稱呼,但是趙氏卻不是這麼來的,

    這是後人的訛傳。

    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 封以國為氏…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 氏。

    是這麼來的,-秦之先祖為先賢伯翳,本為古部落首 領,舜帝賜姓“嬴”。至周穆王,宗主造父為周王 御,千里平定徐國之亂,受封於趙城,其 宗族乃為趙氏。

    其實像我們熟知的人物,廉頗,白起等都是贏姓,廉,白,都是氏。

    從嬴姓衍生出去的姓氏主要包括現在的廉、徐、江、秦、趙、黃、梁、馬、葛、谷、繆、鍾、費、瞿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脾胃虛弱有寒經常胃悶脹,四肢冰涼,體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