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鸞驚鴻
-
2 # 亦有所思
因為東坡對“歸隱”求而不得!
當時是宋朝,在儒家思想的封鎖下,一個官員如果選擇辭官歸隱,等同於辱罵皇上是昏君。
聖代無隱者!
由於蘇東坡前有“烏臺詩案”,後有“連番謫貶”,所以,他的歸隱完全可以理解為對朝廷,對皇帝存有抱怨,存有憤恨。他的行為一定會遭到許多所謂“忠臣”的指責和聲討,一定會遭到皇帝,太后,太子的不滿。
他太出名了!
他想這樣做,卻知道絕對不能這樣做!
所以,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哪裡是他的最愛?明明是他的最痛!愛到深處所以痛,求之不得所以痛,視若不見所以痛!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唯一的辦法就是指哪去哪,說東向東,說西向西。所以他才在自畫像中題了一句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這句詩可以拆開來解。
第一句是心灰,表示對官場的失望,對際遇的失落,更是對功名的淡然。可是為什麼不能像陶淵明那樣歸隱田園呢?因為身如不繫之舟。
不繫之舟的精準解釋是
身不由已!
蘇東坡只是反過來表達而已。
他憋不住,所以總寫一些消極落寞的詞作。每個稍有文化的人看到這些詩詞都能聞到一股濃到化不開的避世之意,何況皇帝。
我們可以腦補一個畫面,皇帝看到了這首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皇帝心中會如何想?你做為大宋第一文傑,而且還是官員,動不動寫詩說什麼心灰,歸去,煙雨任平生,不繫之舟,平生功業。這不是發牢騷是什麼?
這不是埋怨我這個皇帝是什麼?
好吧,你埋怨我,我如數奉還!
御手一指,你去黃州,再一指,你去杭州,再一指,你去海南吧!總之,就是折騰你,誰讓你不停地埋怨朝廷。
小可之前,在一些回覆中說,蘇東坡想要安定,非常容易,只需上書做一次深刻的自我批評就可以了。同時以後寫詩絕不消極就萬事OK。皇上一定會藉著這個臺階下來的。
一代曠世文宗卻被皇帝厭惡得東北西北四處飄零,皇上又不是不傻子,豈不知這樣會給自己留下什麼聲名。可是這一切,全是蘇東坡咎由自取。
太平年間,讓一個皇帝低頭,可能麼?
所以,他和皇帝之間形成了一種惡性迴圈。真正討厭他的不是朝臣,不是奸臣,而是皇帝!
所以,他東走西竄,所以他做夢都想辭官隱居!
做夢罷!
正所謂
歸去來兮幻似真,南山採菊豈由人。
孤舟不繫陶門柳,卻是東坡夢裡身。
-
3 # 戈壁灘駝鈴
《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迴歸田園的宣言。這篇文章作於作者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後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現他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汙的精神情操。
文章透過具體景物的描寫及日常活動,創造出一種寧靜恬淡、樂天自然的意境,寄託了陶淵明的生活理想。
蘇東坡之所以喜愛這篇文章,這和他的生活經歷有很大的關係。他常年飄蕩、渴望安寧的生活及精神的棲息地,更直接呈現了他對於仕途進退及處窮之道的思考。以下幾方面原因,讓他對《歸去來兮辭》有一種特殊情結。
一、蘇軾故鄉情結
故土難離,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感受,蘇東坡也是如此。他自二十一歲離開家鄉眉山,在此後四十餘年的人生裡,除了在其母喪和父喪兩次回蜀外,再沒有回過家鄉。終其一生,蘇東坡對家鄉都是十分想念的,這在他的詩詞中思鄉及渴望還鄉的情懷化為“歸故山”。
如《浣溪沙》中的“無可奈何新白髮,不如歸去舊青山。”《醉落魄》中“蒼顏華髮,故山歸計何時決。”、“故山猶負平生約,西望峨眉,常羨歸飛鶴。”《臨江仙》中“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這樣的詩詞很多,表達他的思鄉情懷。
二、蘇軾的田園情結
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後,他的歸鄉夢渺茫,但是他的歸去來兮情結沒有變,只是這時他退而求其次為“歸田園”。像陶淵明那樣歸隱終老,田園的所在地也不必拘泥於家鄉了。在黃州蘇軾常談歸故山,間或也提及歸田園。
如《減字木蘭花》中“不如歸去,二頃良田無覓處。歸去來兮,待有良田是幾時。”
三、蘇軾的脫離仕途情結
蘇軾飽嘗仕途沉浮之苦,心存退意。
如《定風波》中“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臨江仙》中“塵心消盡道心平。江南與塞北,何處不堪行。”《哨遍》中“君看今古悠悠,浮宦人間世。這些百歲,光陰幾日,三萬六千而已。醉鄉路隱不妨行,但人生,適情耳。”
蘇軾非常欣賞陶淵明的才華個文人操守,加之人生坎坷、宦海沉浮,也和陶淵明在情感上有共通之處,所以喜歡《歸去來兮辭》也就不言而喻了。
-
4 # 廾匸小王子
宋代開始,文學才推崇陶淵明、杜甫。在唐朝,鮑照、謝靈運的名氣要大於陶淵明,陶淵明的隱居思想也不適合唐朝恢宏萬興的年代。蘇東坡生在北宋中期,一生仕途跌宕起伏,作為一名正常的人,他需要講自己寄託在某些事物上來緩解焦慮,作為一個士大夫階層的人,他選擇的逃避的地方必然是山水、田園、生活、花草等等。《歸去來兮辭》這樣表述自己想去田園生活的,陶淵明的理想生活,必然受到喜愛。
回覆列表
蘇東坡喜歡《歸去來兮辭》大致與自己經歷和文章裡提到的生活意境這些有關。
【01】蘇東坡其人蘇東坡一生,可謂太過豐富,做官有大有小,一生幾起幾伏,但他在官場上的失意與得意,似乎都不太體現在自己的詞賦裡,而是生性灑脫豪放,被尊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而《歸去來兮辭》裡,大約有些句子,正合了他的意,便喜歡上了: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富貴求不了,昇仙不能成,來人世走一遭,也沒多長,何必為了一些瑣事讓自己煩擾,還不如放下一切,盡情享受生活。
所以蘇東坡自己也說:
願隨琴高生,腳踏赤鯶公。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開先漱玉亭》他也有出世的想法。
【02】《歸去來兮辭》這篇文章,是陶淵明的佳作。陶淵明我們都知道,著名的隱士呀,一位隱士的作品,也就與自然、與隱居有關,便有了超凡脫塵的思想。
陶淵明也是,家裡窮,別人勸他去做官,做著做著,自己又不滿意,起了隱居的心思,於是回到家鄉,“晨興更荒穢,帶月荷鋤歸”,喜歡菊花,侍弄之餘,還“悠然見南山”,活脫脫地把個隱居生活,過得瀟灑自如,性情豁然。
《歸去來兮辭》更是他這一思想的影響,與其它文章不一樣的是,這一篇除了隱世的思想,還有看淡生死名利,只為自由和對人生的坦然接納。
【03】喜歡就是喜歡蘇軾大致是讀著陶淵明的文章長大,然後自己的經歷與陶也有相似之處,加上《歸去來兮辭》又對了他的胃口,於是,便喜歡上了,沒有理由,沒有原因,純粹的因喜歡而喜歡。(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