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象牙塔尖兒
-
2 # 敏哥說歷史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十二月,漢獻帝將帝位“禪讓”於曹丕,曹丕正式登基稱帝,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
曹丕初登帝位,也很想繼承其父曹操的事業,有一番大的作為。在政治上,曹丕尊孔崇儒,並實行了“九品中正制”來選拔官員。
在開疆擴土上,曹丕也很想滅掉東吳、蜀漢兩個與自己鼎足而立的政權,以完成統一大業。
222年,西域的龜茲、于闐等國都遣使來朝貢。曹丕置戊己校尉,在高昌(今新疆吐魯番東)一帶屯田,從東漢後期同西域中斷的關係又恢復了。
後來,曹魏政權還在蒲昌海一帶設定了西域長史府,統管西域各國,西域各族同中原漢族之間的聯絡也隨之加強了。
黃初二年(221年),東吳的孫權因之前襲殺關羽收回荊襄之地,引起劉備起蜀漢大軍前來報復,孫權擔心曹魏又來夾攻,自己兩頭受敵,而假意向曹丕遣使修好並稱臣,還把被俘的魏將於禁等人送還。
當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敗退回白帝城後,孫權就在曹丕要求把長子孫登送入魏國為人質一事上一拖再拖。
曹丕發現孫權並不是真心歸附,便舉兵伐吳,出師前,曹丕還發出《伐吳詔》,鼓勵將士們:“南征進軍,以圍江陵,多獲舟船。斬首執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
魏軍分三路大軍攻吳,其中東路由曹休、張遼、臧霸出兵洞口,中路由曹仁出兵濡須塢,西路由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率軍圍攻南郡。
魏軍先後擊敗孫盛,大破呂範,火燒諸葛瑾,幾乎攻下江陵,唯獨在中路,東吳大將朱桓重創曹仁所率領的魏軍。同時,魏軍又遭遇到疫疾。孫權乘機重新遣使納貢,雙方言和,曹丕退兵。
223年,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後,劉禪即位,並把蜀漢大權全部交由諸葛亮掌握,諸葛亮又派鄧芝出使東吳,兩家重新修好,聯手共抗曹魏。
孫權同曹魏再次斷絕關係,這次,徹底激怒了曹丕,他決定御駕親征。黃初五年(224年)七月,曹丕起大軍南征。
九月,當曹丕由廣陵抵達長江後,東吳沿江設疑兵防守,恰巧長江水勢上漲,曹丕看到後,感嘆地說:“魏雖然有千隊騎兵,到此也都派不上用場了,江南不易圖取。”然後退兵回朝。
黃初六年(225年)三月,曹丕再次御駕親征,他這次是以“舟師”徵吳。
大軍出征之前,宮正(即御史中丞)鮑勳勸諫說:“王師屢次征伐沒有取勝的原因,是因為吳蜀唇齒相依,憑藉山水險阻,有著很難取勝的地理形勢。往年徵吳時,龍舟飄蕩,很是危險,如今又要勞師遠征,耗費錢財,臣以為不可。”
曹丕聞言後大怒,把鮑勳降了職。五月,曹丕到達譙縣,八月入淮河,十月到達廣陵舊城,曹丕在江邊進行了一次閱兵儀式,“兵有十餘萬,旌旗彌數百里”,魏軍聲勢極為浩大。
曹丕雖然“有渡江之志”,但在吳軍的固守下,又遇到天寒,河流結冰,魏軍的戰船不能進入長江,曹丕無計可施之下,望著長江,感嘆地說:“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曹丕第三次發兵征討東吳再次無功而返。次年,曹丕病逝,把統一天下的志願留給了後人。
-
3 # 耕山種水
曹丕打了一次東吳,是3路伐吳。
蜀國當時剛經歷夷陵慘敗,東吳氣盛宣佈獨立,曹丕自然要討伐以示懲戒,但以疲敝之師而且還分兵拒之,自然免不了慘敗
蜀國剛經過慘敗,國中精銳盡歿於夷陵,又如何還能伐魏?更何況東吳此時仍是不共戴天的仇敵,舉國伐魏正好給東吳吞併西川的機會。
曹丕伐東吳是怎麼失敗的?
曹丕伐吳失敗的重要原因在於他的戰略眼光不足,因為他既不知蜀中的山路進軍的速度遠不如渡江至吳為慢,這也就是蜀遠吳近之理。伐蜀是沒用的,因為是劉備伐孫權,你趁機伐蜀只是替孫權解圍;孫權只想取荊州,暫時還無意侵蜀。
曹丕的戰略考慮根本是白擔擾,因為孫權只是暫降,避免兩面受敵,當時中國除了劉孫兩家外就只餘下了已臣的遼東公孫氏,不像是群雄並起的年代。也許他真的是部份了劉曄的部份意見(伐吳不是初衷),但時間卻選擇得極壞,在陸遜已擊退劉備後,孫權已能騰出兵力來應付魏的入侵了。
曹丕真的有點輕敵和麻痺,認為孫權真的會納質入朝,所以對東里袞回答曹丕謂“其(孫權)不可必服”當作耳邊風,而盲目相信同使的浩周的一番“權必臣服”的話,聽後很高興,以為“有以知之”(見《吳主傳》注引《魏略》)。孫權若真的沒有野心,繼兄業後不久就納質了(見《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赤壁之戰前也不降,哪有可能坐擁三州後才納質、真心稱臣呢?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孫子兵法.始計第一》其實曹丕三路伐吳之戰,勝負一早已分,戰略上曹丕完敗予孫權和陸遜的!
-
4 # 歷史剪輯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在與弟弟曹植的奪嫡之爭中戰勝弟弟繼承了曹操的魏王爵位,同年曹丕脅迫漢獻帝禪位,建立曹魏政權,稱魏文帝。曹丕即位後加強了中央集權,並派出武將平定收復了北方諸部落。
一、221年孫權因殺關羽收回荊襄之地,引起劉備率蜀漢大軍前來報復,孫權擔心曹魏來夾攻,自己兩頭受敵,故假意向曹丕主動稱臣。後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敗回白帝城,曹丕發現孫權並不是真心歸附,便舉兵伐吳。魏軍分三路大軍攻吳,其中東路由曹休、張遼、臧霸出兵洞口,中路由曹仁出兵濡須塢,西路由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率軍圍攻南郡。魏軍先後擊敗孫盛,大破呂範,火燒諸葛瑾,幾乎攻下江陵,唯獨在中路,東吳大將朱桓重創曹仁所率領的魏軍。同時,魏軍又遭遇到疫疾。孫權乘機重新遣使納貢,雙方言和,曹丕退兵。
二、223年,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後,諸葛亮派鄧芝出使東吳,兩家重新修好,聯手共抗曹魏,這徹底的激怒了曹丕,九月曹丕御駕親征,當曹丕由廣陵抵達長江後,東吳沿江設疑兵防守,恰巧長江水勢上漲,曹丕看到後,感嘆地說:“魏雖然有千隊騎兵,到此也都派不上用場了,江南不易圖取。”然後退兵回朝。
三、225年,曹丕再次御駕親征遇到東吳守軍誓死抵抗,又遇天寒地凍,河流結冰,戰船不能進入長江,此次又是無功折返。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歲。
曹丕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建安七子中便有其父、其弟一家三傑。但是作為三國時期實力最強盛的魏國,不能完成三國之統一,也僅是一個守成之主。
回覆列表
第一次:魏軍分三路大軍攻吳,其中東路由曹休、張遼、臧霸出兵洞口,中路由曹仁出兵濡須塢,西路由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率軍圍攻南郡。
魏軍先後擊敗孫盛,大破呂範,火燒諸葛瑾,幾乎攻下江陵,唯獨在中路,東吳大將朱桓重創曹仁所率領的魏軍。同時,魏軍又遭遇到疫疾。孫權乘機重新遣使納貢,雙方言和,曹丕退兵。
第二次:224年7月,曹丕起大軍南征。9月,當曹丕由廣陵抵達長江後,東吳沿江設疑兵防守,恰巧長江水勢上漲,曹丕看到後,感嘆地說:“魏雖然有千隊騎兵,到此也都派不上用場了,江南不易圖取。”然後退兵回朝。
第三次:曹丕帥軍南征,吳軍的固守下,又遇到天寒,河流結冰,魏軍的戰船不能進入長江,曹丕無計可施之下,望著長江,感嘆地說:“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曹丕第三次發兵征討東吳再次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