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66127767912

    這是一種心理描寫。從字面上看,它似乎等同於“院子裡有兩棵樹”,但二者的心理作用是不同的。原文是“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如果仔細體會,它傳達的是一種畫面感,彷彿一個人,站在院子裡,看起來無所事事又似乎若有所思,好像要打發時間,他東打量、西打量,看看能不能從日常的景緻中發現點什麼有意思的名堂。這時他的目光,就是先看看一棵樹,再轉臉看看另一棵樹。這樣描寫,敘述者、場景、鏡頭移動、心理狀態都一一有了著落。如果換成“後園有兩棵棗樹”,基本是園子狀態的客觀陳述,場景感、畫面感和心理都無從談起。當然,這要比“後園種著樹”還是要形象。這樣一個借場景抒情的句子,出現在《秋夜》(1924年出版的散文詩集《野草》的第一篇)的開篇,而且獨佔一段,並不是可有可無、隨便寫寫的。它既交代了場景,又交代了人物心境,它的作用是在邀讀者進入作者的內心,又避免了可能的突兀。這樣寫,增加了作品的張力,有助於讀者靜下心來,跟隨作者的文字,逐步建立起心理體驗。從心理學上看,當人們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具體場景(比如教室,花園),而這個場景本身看起來又沒有特別資訊的時候,人的專注度和敏感度會提高,處於一種“偵探模式”,期待發現異常。這是作者希望的讀者持有的閱讀心理。實際上,魯迅這篇文章,接下來還要寫景,但跟著就要寫出他心裡的驚奇,並引出議論。顯然,這是一種欲揚先抑的手法。比起直接發議論,是不是要高明?從無角色出現的的場景長鏡頭開始故事敘述,也是電影開場的一種常見做法,它的原理類似。例如馮小剛《沒完沒了》的開場鏡頭,以及尹力《雲水謠》的開場鏡頭。從藝術心理上看,它們的作用與此相似:交代場景、建立觀眾心裡期望。不妨把魯迅的這一段和電影開場敘述對比欣賞,體驗它們的相通之處。所以,魯迅這一句微描寫,發力於無聲,於無形中見力道,極具心理和寫作功力,可見他的文學造詣。優秀的作家,往往有著縝密、細膩的心理觀察。而非如此,難以寫出這種細緻精到、考驗功力文字來。2016.4.2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把地球壓縮成中子簡併態質量會有變化嗎,體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