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oudou是豆
-
2 # 海子881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 年荒。”自從這首歌遙在大江南北廣泛傳唱以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譚是鳳 陽人已經是眾所周知了,就連《辭海》中也說朱元璋是“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似乎朱元璋的籍貫已成定論。但事實上,至今在江蘇的句容、盱眙、沛縣等地,也流傳著朱元璋是當地人的說法。究竟朱元璋籍貫在哪裡、“龍”興何處呢?關於朱元璋的籍貫,贊同者最多的是“鍾離東鄉說”。據《明史》記載:“太祖諱元璋,字國瑞,朱姓。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泅州。父世珍,始遷濠州之鐘離。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朱元璋原本是沛縣農民的後代,祖籍在沛縣。北宋末年,金人南犯,住在沛縣的一個名叫朱百六的窮苦農民,帶著夫人胡氏和兒子朱四五、朱四九南渡長江,遷徙到了金陵句容通德鄉的朱家巷落戶,以種田為生。朱四九有八個重孫,等到朱元璋出生時,取名重八。朱元璋長大以後,才給自己取了正式的名字叫興宗,後又改為元璋,字國瑞。而他登基的年號是洪武,後人遂又稱其為洪武皇帝,在鳳陽一帶,人們則稱他為朱洪武。自從做了皇帝,朱元璋出生的村莊就被尊稱為趙府村,又稱靈蹟村或靈蹟 鄉。據史書傳言,朱元璋出生的時候有不少異象。就在他出生的前一天,母親 陳氏夢見正在屋子南邊幹活時,有一個頭戴黃冠,身穿紅袍,有著長鬍子的道 士從西北方向來,從院裡一堆麥糠中取出一顆白藥丸,給陳氏吃下,陳氏醒後 嘴裡還有一股香氣,第二天就在二郎廟生下了朱元璋,二郎廟旁邊的山岡亦得 名為躍龍岡,又稱孕龍基。萬曆三十年( 1602年)曾在此立碑,上書躍龍岡,殘碑至今仍在。據說朱元璋生下來時,紅光耀天,映紅了整個廟宇和附近的山,紅光接連閃現了幾天,人們都很詫異。朱元璋稱帝后,就將那片山命名為明光山,至今安徽省有明光市和明光鎮,地名便是來源於此。當然,從今天科學的觀點來看,這些說法都是後人附會的,目的自然是為了說明皇帝受命於天。 事實上,真實的情況是,朱元璋出生時家境十分艱難,就連包裹嬰兒的衣物也 是從河裡撈起的破紅綢布,只是到了後來的傳說中,就變成了附近二郎廟的和 尚抱朱元璋在河裡洗澡時,河中突然浮起一方紅羅,便為他裹身,稱為“紅羅幛”。 對於“鍾離東鄉說”,一般在正史記載中都是持此說法,像明成祖時的大學士 解緒著的《天演玉碟》和懷素的《皇陵碑》中也都如此認為。第二種看法是清朝初期的大學者查繼佐在私人撰寫的明史《罪惟錄》裡提 出的。他認為,朱元璋的父親因為家道中落,遷徙到了江蘇盱眙的五河鄉,在 這裡生下了朱元璋,這就是“盱眙縣五河說”。對這一假說,曾經有學者根據《縣 志》進行了考證,經過推斷認定,在元代盱眙並沒有五河這個鄉,反倒是在盱 眙鄰近的今安徽境內有個五河縣。第三種說法認為朱元璋出生於盱眙縣太平鄉的明光山二郎廟旁,明人王文 錄寫的《龍興慈記》、高岱的《鴻酞錄》及明清兩代的《縣誌》都贊同這一說法, 上面提到的許多靈異傳說皆由此而來。作為證據,成於明朝萬曆年間的盱眙縣 志就自稱為《帝裡盱眙縣誌》,其首卷更是開宗明義曰:“聖蹟志”。這一說 法雖與第一種“鍾離東鄉說”有出入,但事實上在明清時代,明光位於盱眙縣與臨淮縣交界處,二地的連線非常緊密,因此也有可能在元朝時明光確實屬於 鍾離東鄉。不過問題是,根據譚其驟的《中國歷史地圖集》,明光在明清時期 一直是在盱眙縣境內,從未隸屬過鍾離,也即後來的鳳陽。根據幾種不同說法綜合分析推斷,朱元璋的出生地在盱眙太平鄉二郎廟附 近似乎最為可信。這一帶就是今天安徽明光市明東鄉的趙府村,而不是鍾離東 鄉即今天的鳳陽東北。當時太平鄉雖然屬於盱眙,但是鄰近鍾離,所以後來朱 元璋的父母很有可能帶著他西遷到不遠的鐘離東鄉。鍾離作為朱元瑋的崛起之 地和父母葬地,只能算做第二故鄉。朱元璋在為其父母作的《明皇陵之碑》中 就稱鍾離是“寓居是方”,並且朱元璋父親在盱眙居住了 40多年,朱元璋本 人又生在盱眙,從情理上說,他的籍貫應該是盱眙縣太平鄉。以上都是以朱元障的出生地為籍貫的爭論。按照中國的歷史習慣,籍貫指 本人的原籍,一般都是按照祖籍去填寫的,因此朱元璋的籍貫又有“句容說”。 據學者介紹,20世紀80年代,曾有民間文藝工作者在江蘇句容縣收集到這樣 一首民謠,其中唱道:“句容蠻,句容蠻,提到句容就膽寒,小小的神仙張邀遏, 大大的狀元李春芳,陰間的皇帝朱元璋,陽間皇帝張祠山。”句容人百年來一直宣稱朱元璋是他們本地人,這裡所指的就是朱元璋的祖 籍,是毋庸置疑的。1363年,朱兀障在句容立朱氏世德之碑,在碑文中他自稱朱家出自金陵的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鄉,祖墓都在朱家巷,元初的時候,祖父朱初一作為淘金戶賠納不起官府的稅負,而丟棄房屋土地逃離句容,去盱眙墾荒。到了明朝嘉靖年間,句容縣通德鄉朱家巷是朱元璋袓籍一事還被再次提出,並引出了一連串的動靜,因為當時曾有一個句容籍的官員上奏嘉靖皇帝,說句容是皇上的祖籍,要求加封該地。說到這裡,我們還不能不提一下朱元璋的原籍。由於出身貧寒,朱元璋能夠上追的祖先只有五代,這在普通百姓自然沒有什麼,但是,作為帝王之家,按照中國古代的禮制,皇帝要立始祖廟祭祀祖先,就必須追溯到遠祖。據說在朱元璋做皇帝后,就曾有官員提出以朱熹(新安籍,今安徽徽州地區)為袓先。後來朱元璋接見一個新安籍的朱姓官員時,就問過他是杏為朱熹的後代,結果這個官員非常惶恐地說“臣同一個祖先,而新安朱姓均出自朱熹。為此,朱元璋很傷感,就將這一提法作罷。 此事反映出在朱元璋的原籍問題上也存在著爭議。據有關學者們的研究介紹,朱元璋的原籍目前也有三種說法:一是沛地說, 一是丹徒說,一是山東仙源說。吳晗的《朱元璋傳》認為朱元璋的較遠的祖籍是沛縣,至今在當地還有這 樣的說法,而較早在《明史》中也有明確的記載。這裡的沛,據認為是指郡望, 它源自漢代的沛郡,應是今天的安徽濉溪縣西北一帶。明初解緒的《大明帝典》認為朱元璋“始居丹徒”,但是這一說法在清代 史學家潘怪章的《國史考異》中已經為人所辯駁,難以確證。明朝承休端惠王的《統宗繩蟄錄》,作為明宗室藩府的記錄,它追溯朱元 璋的祖先是“漢時山東兗州府仙源縣興賢鄉人”。據今天的學者考訂,仙源即 今天的山東曲阜縣境內。這一說法,因為從朱氏皇族的世系記述上看來龍去脈 最為完備且詳細,與朱氐世德之碑的記載也沒有衝突,因此為不少學者所肯定。籍貫是華人尊祖敬宗觀念體系中的一件大事,作為九五之尊的帝王,在 籍貫問題上自然要慎之又慎,正因為如此,才會在朱元璋的籍貫問題上出現這 麼多的爭論。
回覆列表
明朝朱元璋是濠州鍾離人。
朱元璋生長在濠州鍾離孤莊村的一個貧農家庭,其父為朱世珍 ,母為陳氏。天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家裡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後改名朱元璋。根據他自己寫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記載:朱元璋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江蘇省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屬通德鄉,朱元璋以上幾代人都以農業為生。
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