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蟈蟈的文史原創

    古代皇室家族都很尊貴,享受著最好的待遇,過著奢華的生活,但這些都是王爺過的生活,而作為帝王的女兒朝廷的公主,很多命運卻很悲慘,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封建男權社會中女性地位的卑微。封建社會是男權社會,男性統治著整個社會,掌握著所有的權力,而女性則處於附屬地位,沒有話語權和決定權,尤其是所謂的“三綱五常”,其中一條就是夫為妻綱,丈夫說了算,女性根本說話根本就不算。民間的百姓是如此,生長在帝王之家的女性同樣如此,她們沒有支配自己的權利,只能任人支配。

    【二】被作為維護統治的手段。歷屆封建王朝都面臨著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如何維護自己的封建統治,確保長治久安。這就存在兩方面內容,一是朝廷內部的穩定,二是對外邊疆與其他民族之間的穩定。而處理這兩種不穩定因素的最好方法就是實行聯姻,將自己女兒嫁給朝中大臣的公子,以及與外族通婚來保障邊疆的長期穩定,這種方法歷朝歷代都實施過,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這些被通婚聯姻的公主有的生活幸福,但很多生活都很不幸。

    唐朝太平公主

    【三】個別對於權勢的追求而最終導致自己的不幸。生活在皇室中的公主,雖然不直接接觸權力,但是由於她們最接近權力的中心,看慣了宮廷中為了爭奪權勢權力的爾虞我詐。當然,大多數公主對於權力不感興趣,但是個別公主,尤其是受到皇上、皇后寵愛的公主,逐漸對權力產生了興趣,並抓住有利時機採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甚至發動叛亂奪取權力,但最終被消滅,被賜自盡。也有個別嫁給大臣公子的公主在這方面有所慾望而最終被誅。

    所以,很多公主在自己生活的年代,因為以上三個方面的原因,雖出生高貴但最終生活卻不幸福,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價。

  • 2 # 探索歷史奇聞

    一句“可憐生在帝王家”道盡古代歷朝所有公主的悽慘命運;古代別說公主,哪怕平民百姓女子都難逃悽慘命運,其因有三點,第一點,封建禮教的約束造成的命運悽慘;第二點,國破家亡的流離失所以及戰爭的迫使;第三點,穩朝固綱因素淪為和親犧牲品,古代的公主命如物,皇室能讓其隨意“買賣交換”。

    首先談下我個人觀點之一的第一點,古代是最注重禮儀,禮教的文化底蘊能讓古代公主達到“去死而榮登”的地步,據《烈女傳》記載,南陽公主在唐朝就是因為讓自己尚且年幼的親身骨肉去死而被歷史所記載。

    烈女傳中記載南陽公主成為一代孝女中楷模,最終落下孤獨獨老一生,如若放至當今,其實沒必要做出這樣的犧牲,但,古代的禮教就是這樣。

    須知,尋常公主歷史千載不是一般能被史記記載,只有特殊如以上這位南陽公主生平有特殊之處方會備史留案。

    第二點國破家亡,戰爭的迫使讓公主們尤為悽慘,據悉,歷史中的亡國公主十人中九位都悲慘,十人中的獨一人,如果隨國家而亡還好,不然,極其悽慘。

    特別是在北宋末年時期徽宗、欽宗的公主們在國家破滅後被金人擄走,堪稱歷史公主史中最黑暗,據悉,當時還流傳了很多“意淫”之事、之畫,可以想象多悽慘,因為當時北宋與金人,以及南宋和金血仇太深,彼此滅國後相繼做出有違倫理道德之事,《嘗後圖》均有記載,這段屈辱有興趣的自行查閱靖康之難。

    戰爭是讓公主的命運最為悽慘,而且備受屈辱。

    第三點“和親犧牲品”才是公主悽慘中最頗有爭議的,要說能嫁個好駙馬,這一生當然即好,如若是自身不願,又無法違抗皇命,基本都是犧牲品,猶如物品般,被皇室任意“買賣魚肉”,歷史中我個人覺得,不算悽慘的公主可能就只有王昭君與文成這兩位公主,其餘的均是命運悽慘。

    特別是歷史中和親之一的劉細君,劉細君是古代琵琶的創始人,更是《悲愁歌》至今流傳的唯一賦詠著,其歌讓人聽至感人肺腑,道盡了她這一生悲慘命運,而且她還不是和親的終結者。

    劉細君在烏孫滿懷悲傷鬱郁幾年後,當時的皇宗還竟然另擇一公主再次揹負該和親的悽慘命運代替劉細君,而且連哀傷都未經歷,就香消命隕,可以說,公主在國家利益面前的使命就是“買賣”。

  • 3 # 唯戀無名

    前言:“可憐生在帝王家”,沒錯,這句話就是歷朝歷代公主們的真實寫照,皇室公主,表面光鮮,前簇後擁,身份尊貴乃普通女性不能比也,可是,他們的命運確很悲慘,自己的幸福自己的命運由不得自己把握,或作為議和條件遠嫁邊疆和親,或作為政治籌碼下嫁大臣。她們的身體不是由自己掌控的,而是隨時根據國家需要隨時奉獻的。

    一,作為議和條件遠嫁邊疆和親:古代女性都被看作是男人的附屬品,即使出生在皇室宗族,同樣擺脫不了命運的捉弄,我們就拿歷史上第一位和親公主細君公主來舉例吧。

    “秋木悽悽,其葉萎黃。荒無人煙的大漠裡,遠遠傳來一陣悅耳的鈴鐺聲,一行駱駝隊伍緩慢的走著,有一群守衛在前,一群丫鬟在後,護衛著一個美人,一個極美的人到異國他鄉。”這裡敘說的是細君公主出寨的一幕場景,大漢多少皇室公主遠嫁異國他鄉,不毛之地,只為換取短暫的和平。

    事情始因:漢武帝時期,北方匈奴與大漢王朝連續發生戰爭,鑑於當時等我形式,張蹇就根據他對西域的考察建議與西域諸國中最強大的烏孫國聯姻,形成戰略聯盟共同抗擊匈奴。思來想去之下,漢武帝選中了罪臣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公主,因此才有了上一幕出寨場景。經過大漢朝廷的包裝,身穿盛大禮服的細君公主無奈的在西域的浩瀚風沙中搖曳,沒有人可憐她有多麼的嬌弱無助,沒有人看見她有多麼戀戀不捨江南故鄉,她只是作為一件商品,一場政治需要的籌碼,就此遠離故土,老死抑鬱邊疆。

    作為漢朝與烏孫的第一個友好使者,細君公主嫁給了年老的烏孫國王獵驕靡,時隔不久,年老的獵驕靡國王病死,按照烏孫國習俗,公主必須嫁給後繼的老國王的孫子軍須靡,一女豈能嫁二夫,而且,從小就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教有,將禮義廉恥牢記於心,烏孫國這種新王即位,同時也將舊王所有妻妾一同接受的行為令她不能接受,細君公主內心是極力抗拒的,她上書漢武帝,表示難以接受這個習俗,請求讓自己返回大漢。結局令人唏噓,畢竟這不是一場正常的男歡女愛的婚姻,而是一場政治婚姻,細君公主身上付有莫大的使命。為了聯合烏孫繼續打擊匈奴,漢武帝回信說:“隨從烏孫國風俗,漢朝想要與烏孫聯合消滅匈奴。”無奈之下,細君公主只能遵從旨意下嫁與老國王之孫,新王軍須糜,五年以後,鬱郁不得志的細君公主病逝與西域,劉細君死後,漢朝又派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為公主嫁給軍須靡。

    二,作為政治籌碼下嫁與大臣為妻,如果說與作為議和公主遠嫁西域比起來的話,作為政治籌碼下嫁大臣的這些公主處境也是更加的悲慘,這裡我們要說到主人公是南燕平原公主。

    事情始末:史書上記載,這位南燕平原公主“腹有詩書氣自華”,是個大才女,不愛逛街購物,只愛讀書作畫,擅長彈琴。十四歲那年,作為一場政治聯姻,南燕皇帝慕容德將女兒平原公主下嫁給皇后的子侄段豐,起初段豐與平原公主也算是情投意合,好景不長,駙馬段豐就被人誣陷,皇帝慕容德聽從了這個讒言,處死了他。平原公主悲痛欲絕,年紀輕輕就成了寡婦,誰知道,已然成為寡婦的平原公主再次作為政治籌碼下嫁給了壽光公餘熾,父命難違,不得已,只得從命,她私下和婢女說道:“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結婚當天晚上,平原公主藉口生病,未與壽光公餘熾同房,結婚第三天,平原公主在沐浴時在浴室上吊自殺,她是一個貞潔的公主,用自殺來反抗父親所安排的政治婚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濤和滔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