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認真的思考者

    我來回答,因為它確實是反人類的!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反人類嗎?

    好女不伺二夫,反人類嗎?

    有人說那“仁義禮智信”這五常呢?這五常都是在三綱價值觀上的五常,不是我們現在對字面的理解意思。

    比如仁,孔子的仁是仁者愛人,是居高臨下的施捨與福廕,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人人平等。

    孔子的義,是禮義廉恥裡的義,是孔子的價值觀體系,是在禮這個大平臺之上的行為規範,不是我們理解的義氣之義。

    禮就不用贅述了,那是孔子要克己復禮的周禮,是一種政治體系和意識形態,就離我們理解的禮更遠了。

    任何一種社會學學說都是建立在一個明確的支援物件上的理論,都具有它明確的價值觀,它反對什麼,支援什麼是明確且一脈相承的。

    價值觀之間的衝突是最大的政治主張衝突,遠古也如此,孔子殺少正卯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用現在的價值觀來看,三綱五常就是反人類的文化糟粕。

    但是,撇開三綱五常的歷史背景,我們用現在的理解來解讀“仁義禮智信”我是支援的,古為今用嘛。

  • 2 # 鋒點1

    大家最好認真瞭解下三綱五常。多數人只瞭解半句,就著急宣傳,為自己服務。比如這句,君為臣綱,後面還有一句,君不正臣投他國。

  • 3 # 在天涯18

    正是因為那麼多人認為三綱五常是反人性的東西,才導致人類的道德越來越墮落,家庭、民族和國家之間的戰爭頻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血腥冷酷,全人類都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暗無天日……

    之所以那麼多人反對三綱五常,認為三綱五常是反人性的東西,根本原因就是這些人根本就不明白何為人性,甚至連什麼是人都從來沒有想過,更是誤解、曲解、謬解“三綱五常”的含義。其實,就是連提出三綱五常的董仲舒本人也不見得明白三綱五常的含義或精髓……這就是人類至今不得安寧的可笑復可悲的原因:不知道、不明白還拼著命反對,古今中外都在不斷重演這樣的鬧劇和悲劇,一代又一代,樂此不疲……

    三綱五常的精髓是和平、和諧與尊重,並不是那些反對的人認為的那些早已面目全非的意思!人類渴望和平、盼望和諧,需要尊重,可人類卻把實現和平、和諧與尊重的三綱五常“打倒在地,還要踏上一隻腳”,說要“叫它永世不得翻身”,這就如同一個人餓了想吃飯,可飯來了時,那人卻把飯扔掉,把碗打碎一樣……我們人類的不可理喻,要到何時呢?

  • 4 # 漠北虎

    “三綱五常”是西漢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一書中提出,完善於北宋大儒朱熹。“三綱五常”究竟是封建糟粕,還是"優秀傳統文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該一棍子打死,更不應該扣那麼多的高帽子。

    先說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放在今天的社會,肯定是不合適的,也完全可以說這是封建糟粕。封建的皇權社會被打倒以後,民主、自由、平等的普世價值觀深入人心。在民主國家,這所謂的三綱已完全不存在,被丟進了歷史的垃圾桶。三綱由於反人性,反人權,被世界人民所唾棄。

    再說五常,“仁、義、禮、智、信”。這五常放在今天,也不能說過時,也不存在反人性的問題。

    “仁”是愛人、人道的意思,這與當今博愛的思想是一致的。

    “義”是承擔合理責任的意思,孟子曰:義之所在,理之所在。

    “禮”是指道德的約束,人的行為要依禮而行,要受道德的約束。

    “智”指知識、智慧。無論我們做人、做事,都需要智慧去指導。

    “信”指誠信、信任的意思。尤其在當今社會,提倡誠信,重塑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已是社會迫切的重大問題之一。

    可見,五常“仁義禮智信”在今天依然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準則,五常內涵深刻,是歷史積澱的寶貴文化遺產,是傳統道德的精華,它與我們今天提倡的文明建設與道德建設、法治建設可一脈相承,並不存在衝突。

    所以說:五常在今天,依然是社會衡量人品的標準,對維繫社會交往,促進社會進步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5 # 使用者永遠享福

    因為不憧,皇上是全中國人民的替死鬼,也教人做好人,惡到為尊顏權利捨命的,皇帝才會殺之以保國家平安。男人是自己女人的替死鬼,同時也教女人做好人,除非女人不做好人了,才會被休回孃家!

  • 6 # 大兵學國學

    因為現在的人崇尚自由平等,所以對規矩的東西往往感覺到束縛,感覺到是限制,感覺反人性!但實際上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

    我們需要明白“三綱五常”是什麼?他存在的目的是什麼?他是古代人們基於道德倫理總結的規矩和準則,他是為了規範社會正常秩序而存在的(德治)。《三字經》中說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妻順。不論是君臣(老闆與員工,上司與下屬)、父子、還是夫妻付出都是相互的,目的是為了義、親、順。

  • 7 # 原創價值提供者

    三綱五常既否定自由又否定平等,兩者盡失談何人格尊嚴?你說要不要繼續下去?儒家部分可以保留形式,但很多都是不可也不必繼續下去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釣魚初學者應該用多少錢的魚竿和哪些漁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