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形狀的心理感受,由各個介面圍合而成的室內空間,其形狀特徵常會使活動於其中的人們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築師貝聿銘先生曾對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間的華盛頓藝術館新館--有很好的論述,他認為三角形、多滅點的斜向空間常給人以動態和富有變化的心理感受。建築結構和室內空間佈局不僅影響生活和工作在其中的人,也影響外來訪問的人。不同的室內設計引起不同的交往和友誼模式。高層公寓式套房和四合院佈局產生了不同的人際關係,這已引起人們的注意。國外關於居住距離對於友誼模式的影響已有過不少的研究。通常居住近的人交往頻率高,容易建立友誼。
房間內部的安排和佈置也影響人們的知覺和行為。顏色可使人產生冷暖的感覺,傢俱安排可使人產生開闊或擠壓的感覺。傢俱的安排也影響人際交往。社會心理學家把傢俱安排區分為兩類:一類稱為親社會空間,一類稱為遠社會空間。在前者的情況下,傢俱成行排列,如車站,因為在那裡人們不希望進行親密交往;在後者的情況下,傢俱成組安排,如家庭,因為在那裡人們都希望進行親密交往。
內設計與心理因素的關係室內設計與心理因素的關係室內設計與心理因素的關係室內設計與心理因素的關係 摘要: 室內設計中的心理因素重要性表現在人類對空間環境的認識,從人的自身感官特點到對空間的潛意識感受,從不同的空間形象到人的心裡感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環境意識逐漸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而室內設計的心理因素已成為體現生活質量需求的基本要求之一。 關鍵詞: 室內設計 環境 心理 材質 一 環境、室內空間與環境心理的研究概論 我們創造一個建築空間,想把美的資訊傳達給身臨其境者,就一定要懂得空間形象和環境氣氛的心理效應,並有意識地對人的心理活動進行安排和排程。在這一問題具體展開之前,概括分析一下不同空間形象的心理效應還是必要的。 空間的形狀基本取決於其平面。平面規整的,像正方形、正六角形、正八角形、圓形,令人感到形體明確、肯定,並有一種向心感或放射感,安穩而無方向性。這類空間適於表達嚴肅、隆重等氣氛,在空間序列中有停頓或結束的感覺,其上部覆蓋形式可以是平的、球面穹隆的、角錐或圓錐體的等等。矩形平面的空間,橫向的有展示、迎接的感覺,縱向的一般具有導向性,其上部覆蓋形式可以是平的,三角形的或拱形的。半圓形平面的空間有圍抱感,用在空間序列中有束的感覺。三角形平面較罕見,會造成透視錯覺。還有不規整的形狀,任意的曲面、螺旋形或比較複雜的矩形組合,則令人感到自然、活潑、無拘無束,也許會有向某方向運動或延伸的感覺(視形狀而定)。 空間的大小、高矮也有不同的心理效應:大,氣魄、自由、舒展、開朗;過大則空曠,令人產生自身的渺小、孤獨感。小,親切、圍護感強、富於私密性;過小則侷促、憋悶。高,崇高、隆重、神聖、向上升騰;過高則與過大毛病近似,甚至令人有恐怖感。低,尺底宜人、舒適、安全;過低則有壓迫感。 從空間的形狀和容積(體積)來分析,空間氣氛的形成還有更多的因素在起作用,如明暗、色彩、裝飾效果等等。因為人的空間感受是一種綜合的心理活動,不是簡單的數學或物理量的迭加,我們對某建築空間進行評價時,往往要具體環境具體分析。空間感又常常因人而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因此,對同一環境可能會有完全相反的反應。 二 環境與人的心理及行為的相互作用 人在室內環境中,其心理與行為儘管有個體之間的差異,但從總體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類似的方式作出反應的特點,這也正是我們進行設計的基礎。 1 安全性 無論何時何地人都需要有一個能受到保護的空間,因此無論是在餐廳、酒吧和圖書館等地方,只要存在著一個與人共有的大空間,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先選擇靠牆、靠窗、或是有隔斷的地方,原因就在於人的心理上需要這樣的安全感,需要被保護的空間氛圍。當空間過於空曠巨大時,人們往往會有一種易於迷失的不安全感,而更願意找尋有所“依託”物體,所以現在的室內越來越多的融入了穿插空間和子母空間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人提供一個穩定安全的空間。 2 領域性 人在室內環境中的生活、生產活動,總是力求其活動不被外界干擾或妨礙。領域行為就是個人或團體,針對一個明確的空間所作的一種標誌性的或保護性的行為或態度模式,包括預防動作及反應動作。赫爾以動物的環境和行為的研究經驗為基礎,提出了人際距離的概念,根據人際關係的密切程度、行為特徵確定人際距離,即分為:密切距離;人體距離;社會距離;公眾距離。對於不同環境、性別、職業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際距離也會有所不同。比如當人們處於其個人熟悉或不熟悉的環境中時,個人的空間距離會有非常明顯的變化,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中,當人們感到其個人領域空間受到嚴重的侵犯時,人們往往透過向窗外看以避免目光的接觸來維持心理上的個人領域空間。 3 私密性 私密性是作為個體的人對空間最起碼的要求,只有維持個人的私密性,才能保證單體的完整個性,它表達了個體的人對生活的一種心理的概念,是作為個體的人被尊重、有自由的基本表現。私密性空間是透過一系列外界物質環境所限定、鞏固心理環境個性的獨立的室內空間,如果說領域性主要在於空間範圍,則私密性更涉及在相應空間範圍內包括視線、聲音等方面的隔絕要求。 三 環境心理學在室內空間設計中的運用 運用環境心理學的原理,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面極廣,暫且從材質一個方面加以論述: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質感表現和各具特色的構造細部,可以渲染及強化室內的環境氣氛以影響人的心理。在創造空間時應對錶層選材和處理十分重視,強調素材的肌理,暗示動能性。這種過濾的空間效果具有冷靜的、光滑的視覺表層性,它牽動人們的情思,使生活在其中的人具有潛在的懷舊與聯想,迴歸自然的情緒得到補償。在造型純淨化、抽象化的過程中, 在室內空間設計中,裝飾材料的不同質感對室內空間環境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材質的擴大縮小感,冷暖感,進退感,給空間帶來寬鬆、空曠、溫馨、親切、舒適的不同感受,在不同功能的建築環境設計中,裝修材料質感的組合設計帶給人們的心理暗示應與空間環境的功能設計結合起來考慮。 住宅空間環境以舒適方便、溫馨恬靜為前提,材料選擇以質地平和、簡潔、淡雅的自然材料為主,也可以點綴適量的玻璃、金屬和高分子類材料,顯示時代氣息。當然,在室內空間環境的各因素上,材料質感組合搭配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材料造型、色彩、燈光照明、傢俱風格、裝飾物品等,對烘托空間氣氛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總之,裝修材料的質感組合對環境整體效果的作用不容忽視,要根據空間的功能、氣氛、業主的喜好等來選擇組合不同的材料。在室內設計中,從介面到傢俱、從隔斷到陳設、應當是各種材質簡約與豐富、質感與品味、實用與個性的相互照應、有機組合,在越來越強調個性化設計的今天,裝修材料的質感表現將成為室內設計中空間與材質運用的新焦點。 四 結束語 任何的室內環境都存在於一個具體的社會大環境中,它不是一個孤立的、自成的體系,而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室內環境設計應符合人們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特徵,滿足使用者的個性與環境的相互協調。約翰。波特曼說:“如果我能把感官上的因素融匯到設計中去,我將具備那種左右人們如何對環境產生反應的天賦感應力,這樣,我就能創造出一種為人們所能直覺感到的和諧環境。” 總之,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要想將空間設計的盡善盡美,一定要了解環境心理學理論
空間形狀的心理感受,由各個介面圍合而成的室內空間,其形狀特徵常會使活動於其中的人們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築師貝聿銘先生曾對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間的華盛頓藝術館新館--有很好的論述,他認為三角形、多滅點的斜向空間常給人以動態和富有變化的心理感受。建築結構和室內空間佈局不僅影響生活和工作在其中的人,也影響外來訪問的人。不同的室內設計引起不同的交往和友誼模式。高層公寓式套房和四合院佈局產生了不同的人際關係,這已引起人們的注意。國外關於居住距離對於友誼模式的影響已有過不少的研究。通常居住近的人交往頻率高,容易建立友誼。
房間內部的安排和佈置也影響人們的知覺和行為。顏色可使人產生冷暖的感覺,傢俱安排可使人產生開闊或擠壓的感覺。傢俱的安排也影響人際交往。社會心理學家把傢俱安排區分為兩類:一類稱為親社會空間,一類稱為遠社會空間。在前者的情況下,傢俱成行排列,如車站,因為在那裡人們不希望進行親密交往;在後者的情況下,傢俱成組安排,如家庭,因為在那裡人們都希望進行親密交往。
內設計與心理因素的關係室內設計與心理因素的關係室內設計與心理因素的關係室內設計與心理因素的關係 摘要: 室內設計中的心理因素重要性表現在人類對空間環境的認識,從人的自身感官特點到對空間的潛意識感受,從不同的空間形象到人的心裡感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環境意識逐漸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而室內設計的心理因素已成為體現生活質量需求的基本要求之一。 關鍵詞: 室內設計 環境 心理 材質 一 環境、室內空間與環境心理的研究概論 我們創造一個建築空間,想把美的資訊傳達給身臨其境者,就一定要懂得空間形象和環境氣氛的心理效應,並有意識地對人的心理活動進行安排和排程。在這一問題具體展開之前,概括分析一下不同空間形象的心理效應還是必要的。 空間的形狀基本取決於其平面。平面規整的,像正方形、正六角形、正八角形、圓形,令人感到形體明確、肯定,並有一種向心感或放射感,安穩而無方向性。這類空間適於表達嚴肅、隆重等氣氛,在空間序列中有停頓或結束的感覺,其上部覆蓋形式可以是平的、球面穹隆的、角錐或圓錐體的等等。矩形平面的空間,橫向的有展示、迎接的感覺,縱向的一般具有導向性,其上部覆蓋形式可以是平的,三角形的或拱形的。半圓形平面的空間有圍抱感,用在空間序列中有束的感覺。三角形平面較罕見,會造成透視錯覺。還有不規整的形狀,任意的曲面、螺旋形或比較複雜的矩形組合,則令人感到自然、活潑、無拘無束,也許會有向某方向運動或延伸的感覺(視形狀而定)。 空間的大小、高矮也有不同的心理效應:大,氣魄、自由、舒展、開朗;過大則空曠,令人產生自身的渺小、孤獨感。小,親切、圍護感強、富於私密性;過小則侷促、憋悶。高,崇高、隆重、神聖、向上升騰;過高則與過大毛病近似,甚至令人有恐怖感。低,尺底宜人、舒適、安全;過低則有壓迫感。 從空間的形狀和容積(體積)來分析,空間氣氛的形成還有更多的因素在起作用,如明暗、色彩、裝飾效果等等。因為人的空間感受是一種綜合的心理活動,不是簡單的數學或物理量的迭加,我們對某建築空間進行評價時,往往要具體環境具體分析。空間感又常常因人而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因此,對同一環境可能會有完全相反的反應。 二 環境與人的心理及行為的相互作用 人在室內環境中,其心理與行為儘管有個體之間的差異,但從總體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類似的方式作出反應的特點,這也正是我們進行設計的基礎。 1 安全性 無論何時何地人都需要有一個能受到保護的空間,因此無論是在餐廳、酒吧和圖書館等地方,只要存在著一個與人共有的大空間,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先選擇靠牆、靠窗、或是有隔斷的地方,原因就在於人的心理上需要這樣的安全感,需要被保護的空間氛圍。當空間過於空曠巨大時,人們往往會有一種易於迷失的不安全感,而更願意找尋有所“依託”物體,所以現在的室內越來越多的融入了穿插空間和子母空間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人提供一個穩定安全的空間。 2 領域性 人在室內環境中的生活、生產活動,總是力求其活動不被外界干擾或妨礙。領域行為就是個人或團體,針對一個明確的空間所作的一種標誌性的或保護性的行為或態度模式,包括預防動作及反應動作。赫爾以動物的環境和行為的研究經驗為基礎,提出了人際距離的概念,根據人際關係的密切程度、行為特徵確定人際距離,即分為:密切距離;人體距離;社會距離;公眾距離。對於不同環境、性別、職業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際距離也會有所不同。比如當人們處於其個人熟悉或不熟悉的環境中時,個人的空間距離會有非常明顯的變化,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中,當人們感到其個人領域空間受到嚴重的侵犯時,人們往往透過向窗外看以避免目光的接觸來維持心理上的個人領域空間。 3 私密性 私密性是作為個體的人對空間最起碼的要求,只有維持個人的私密性,才能保證單體的完整個性,它表達了個體的人對生活的一種心理的概念,是作為個體的人被尊重、有自由的基本表現。私密性空間是透過一系列外界物質環境所限定、鞏固心理環境個性的獨立的室內空間,如果說領域性主要在於空間範圍,則私密性更涉及在相應空間範圍內包括視線、聲音等方面的隔絕要求。 三 環境心理學在室內空間設計中的運用 運用環境心理學的原理,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面極廣,暫且從材質一個方面加以論述: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質感表現和各具特色的構造細部,可以渲染及強化室內的環境氣氛以影響人的心理。在創造空間時應對錶層選材和處理十分重視,強調素材的肌理,暗示動能性。這種過濾的空間效果具有冷靜的、光滑的視覺表層性,它牽動人們的情思,使生活在其中的人具有潛在的懷舊與聯想,迴歸自然的情緒得到補償。在造型純淨化、抽象化的過程中, 在室內空間設計中,裝飾材料的不同質感對室內空間環境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材質的擴大縮小感,冷暖感,進退感,給空間帶來寬鬆、空曠、溫馨、親切、舒適的不同感受,在不同功能的建築環境設計中,裝修材料質感的組合設計帶給人們的心理暗示應與空間環境的功能設計結合起來考慮。 住宅空間環境以舒適方便、溫馨恬靜為前提,材料選擇以質地平和、簡潔、淡雅的自然材料為主,也可以點綴適量的玻璃、金屬和高分子類材料,顯示時代氣息。當然,在室內空間環境的各因素上,材料質感組合搭配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材料造型、色彩、燈光照明、傢俱風格、裝飾物品等,對烘托空間氣氛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總之,裝修材料的質感組合對環境整體效果的作用不容忽視,要根據空間的功能、氣氛、業主的喜好等來選擇組合不同的材料。在室內設計中,從介面到傢俱、從隔斷到陳設、應當是各種材質簡約與豐富、質感與品味、實用與個性的相互照應、有機組合,在越來越強調個性化設計的今天,裝修材料的質感表現將成為室內設計中空間與材質運用的新焦點。 四 結束語 任何的室內環境都存在於一個具體的社會大環境中,它不是一個孤立的、自成的體系,而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室內環境設計應符合人們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特徵,滿足使用者的個性與環境的相互協調。約翰。波特曼說:“如果我能把感官上的因素融匯到設計中去,我將具備那種左右人們如何對環境產生反應的天賦感應力,這樣,我就能創造出一種為人們所能直覺感到的和諧環境。” 總之,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要想將空間設計的盡善盡美,一定要了解環境心理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