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肉不歡的胖子

    基督教在明朝就已經開始紮根,明朝高層很多都信基督教,例如徐光啟就是基督徒。傳教士也帶來了大量歐洲科技書集,明朝人對世界的瞭解比滿清多得多,南明時永曆帝就是教徒,當然也瞭解十字軍東征的故事,向羅馬教皇求救也很正常。

  • 2 # 樂釋經典

    給明吹們頭上澆了冷水,明朝還能相西夷求援?懂不懂歷史?我大明是全宇宙最強大的,沒有與之匹敵的,你懵了吧?相歐洲求援?

  • 3 # 追逐希望的光影

    應該是南明時期即將滅亡的事情吧。當時澳門已經被葡萄牙佔領了,南明向葡萄牙求救請求支援,當時的長官提出加入信奉天主教後就出兵,然後為得到支援便向教皇寫信,宣稱自己願意信奉天主教,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援軍,當然最後也獲得了1500火槍兵的僱傭軍幫助,一定程度阻擋後金狗南下的步伐。臨死前學了一波葡萄牙語,用這個事情diss了一波我的一位英語學的很差的朱姓同學,看看自己老祖宗!不過言回正傳,只是為了搬救兵罷了。

  • 4 # 香茗史館

    在弘光帝在位之時,南明便已經開始向澳門的葡萄牙人求援來抵抗清軍,葡萄牙人也的確給予了南明政權一定的幫助,而為了感謝葡萄牙傳教士,永曆帝幾乎舉家入教。不過,隨著局勢日漸艱難,葡萄牙人的支援力度也開始減弱,無奈之下皇太后王氏便親自寫信,派遣使臣向教宗求援,然而當使臣歷盡千難萬險、歷時十餘年返回之時,南明政權已經崩潰,永曆帝並未等來援軍。

    南明曾多次向葡萄牙人求援,但葡萄牙人的援助力度卻越來越小

    南明時期,隨著局勢的逐步惡化,弘光帝便曾派人到澳門搬兵求援,此後歷代南明君主,均曾做出過這種嘗試。

    隆武二年(1646年),應南明政權的請求,澳門的葡萄牙當局派出援兵300,攜帶大炮數門前來助戰,一度幫助南明收復了不少失地。在見識到了西方軍隊的戰鬥力後,南明政權為了保持與西方國家的良好關係,以便長期獲取援助,永曆二年(1648年),永曆帝舉家入教,除了永曆帝本人之外,皇太后王氏、其妻子王皇后、太子朱慈炫和後宮嬪妃50餘人、大臣40餘人,以及無數宮女太監全部接受洗禮。

    △1648年初局勢一度好轉

    永曆二年(1648年)後,隨著耿獻忠、李成棟等人先後反清復明,南明的控制區域一度擴大到了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還包括北方山西、陝西、甘肅三省一部以及東南福建和浙江兩省的沿海島嶼,但由於內部矛盾重重,各派互相攻訐、農民軍備受排擠打擊,清軍在重新積蓄力量之後,再度開始反撲。

    △1648年後期局勢開始再度惡化

    眼看局勢再度惡化,永曆帝便派人前往澳門求援,然而澳門當局這次卻僅以火槍數百支相助,並未提供進一步的援助。無奈之下,王太后只好決定直接聯絡羅馬教宗,希望獲得西方國家更大力度的支援。

    王太后派遣使臣前往羅馬教宗,卻最終沒能盼來援軍

    王太后親自給羅馬教宗寫信,書信中誠懇的乞求“天主保祐中國中興太平”,希望教廷“多送耶穌會士來”中國“廣傳聖教”,並派遣使臣陳安德與傳教士卜彌格攜帶信件,直接前往羅馬教宗求援。

    △孝正太后王氏

    陳安德與傳教士卜彌格歷盡千難萬險,直到永曆六年(1652年)12月才到達威尼斯,但威尼斯共和國總督卻由於想在明清交戰之中保持中立,故而拒絕接見兩人。卜彌格便向法國大使請求幫忙,兩人這才得以見到總督弗朗西斯科·莫林,並將信件交給了對方。然而由於法華人的介入,導致羅馬教皇英諾森十世產生了反感,而新當選的耶穌會總會長古斯維斯·尼克爾也認為接受南明要求,將會影響到耶穌會在中國的傳教活動,導致兩人的初次接觸已失敗告終。

    不過陳安德與卜彌格並未就此放棄,他們在義大利多方活動,在他們的努力下,羅馬教廷在三年內先後三次召開會議,研究如何應對南明的請求。但直到永曆九年(1655年),在持消極態度的教皇英諾森十世去世之後,事情才出現轉機。

    △陳安德

    繼任教皇亞歷山大七世接見了陳安德與卜彌格,他雖然沒有向南明提供什麼實際性的幫助,只是寫了封回信讓兩人帶回中國。但正是這封回信,使得兩人在歐洲有了活動空間,陳安德與卜彌格帶著教皇的這封回信來到了里斯本,覲見了葡萄牙國王約翰四世,而約翰四世則同意給予南明軍事援助。

    永曆十年(1655年),完成任務的陳安德與卜彌格,滿心歡喜的踏上了歸程,然而當他們到達印度果阿時,卻得知永曆政權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雖然約翰四世三令五申不得為難“南明使臣”,但葡萄牙殖民當局還是拒絕他們前往澳門,而原因則是他們不想因此而影響到與清政府的貿易。

    △朱由榔沒等來援兵,終被吳三桂所殺

    陳安德和卜彌格不顧禁令,從陸路抵達了暹羅(今泰國)首都大城府,又從海盜手中僱傭了一艘船,這才到達了今越南北部。永曆十四年(1659年),卜彌格於途中病故,陳安德將其安葬後,一人攜帶著幾分重要信函,繼續踏上歸途,希望挽救已經到了滅亡關頭的南明。

    然而,當陳安德歷盡千辛萬苦返回雲南時,南明政權卻已經名存實亡,永曆帝朱由榔已經逃入了緬甸 。陳安德最終也沒能將這些外交信函送到永曆帝手中,永曆帝於永曆十六年(1662年)被吳三桂殺死,而陳安德也就此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 5 # 摯守靜篤

    今天的人關注明朝的歷史,到崇禎在煤山上吊死就結束了,後面南面小朝廷的情況就很少關心了。但這個小朝廷在苟延殘喘之時所做的事,也著實讓人驚訝,有辱我“天朝上國”的風範。

    1644年崇禎死後,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繼皇帝位,改元弘光,史稱為南明。這個小朝廷到1683年滅亡時共經歷了四帝一監國。在這差不多四十年與清軍的戰鬥中發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間也發和了“揚州十昌”、“嘉定三屠”這些讓人無奈的殘暴。然而,南明小朝廷做出的拋棄儒學,信奉天主教,從皇太后到宮女、大臣都接受洗禮只為獲得西方的援助的行為卻是不可取的。

    南明永曆朱由榔被逼得沒法了,只好找外授。1648年,在廣西的南明朝廷裡,出現了很奇特的一幕。永曆帝的母親王太后與皇后及太子都在接受天主教神父的洗禮,改信天主教。當時宮中的嬪妃、太監、宮女加入的達數十人之多。皇帝朱由榔本來也有心加入的,但礙“天子”的身份,有諸多的禮法禁忌才作罷。

    然後,皇太后還以一個教徒的身份向當時的羅馬教廷寫了一封求救信,希望教皇可以派更多的傳教士來中國,幫助南明朝廷。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求得西方能夠出兵幫助南明覆國。

    更望聖父特與聖而公一教之會,代求天主保佑我中國中興太平,俾我大明第十八代帝、太祖第十二世孫,主臣等悉知 敬真主耶穌。更冀聖父多送耶穌會士來,廣傳聖教。(南明皇太后向羅馬教皇寫的求救信)

    1650年,這封信由年輕官員陳安德和神父卜彌格帶往歐洲。兩人直到1652年才見到教皇,獲得了教廷的回信。等他們輾轉回到中國時,南明已大勢已去了。

    想一想,我堂堂中國,以儒立國,立孝為根本,封建社會動輒講的就是祖宗宗法不可變。今因保住自身的利益就妄自枉屈,向外人低頭,著實讓人難以贊同。現在想來,如果當時,西方世界真派來了軍隊,幫助南明朝廷打敗了清軍,中國會不會提前300年就變成西方的殖民地,我中華文明還守得住嗎?想想真是可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時珍是怎麼以身試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