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為什麼達達叫不成

    《莊子·內篇·逍遙遊》裡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至人:這裡指道德修養最高尚的人。無己:清除外物與自我的界限,達到忘掉自己的境界。

    神人:這裡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脫於物外的人。無功:不建樹功業。

    聖人:這裡指思想修養臻於完美的人。無名:不追求名譽地位。

    按莊子這個說法,聖人無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己,這句話,就很好地闡明瞭三者的主要區別。聖人不貪圖名和利,已經沒有了世俗的貪心;神人不居功、不自傲、不怠惰,始終精進不已、奮鬥不息,已經沒有了爭鬥之心(嗔心),但還有痴心沒有去幹淨,相對而言,似乎比聖人更高一點點;至人無己,連“我”這一念都沒有了,就沒有任何貪著了,貪心、嗔心、痴心都沒有了,乾乾淨淨了,這是解脫了。

  • 2 # 大有沒文化

    逍遙遊一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Mustang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裡,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莊子內篇第一篇,名字就叫逍遙遊,其實何止第一篇是在講逍遙,整部莊子都是在講逍遙。為什麼用遊這個字,而不是行,我的理解是,遊是沒有目的,沒有任務的,純粹出去玩,才叫旅遊,帶著目的去,那叫出差,帶著東西去,那叫送快遞。所以,當一個人達到逍遙的最高階的時候,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遊。反過來講,只有人生處於遊的狀態的時候,才可能練成和達到逍遙的境界。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我們一般老百姓的語境中,也是把一個人沒有什麼要緊事的狀態叫做逍遙繼續說,真正逍遙的人,是順應著天地陰陽的常道發展,駕馭自然六氣的無常變化,遨遊於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的時空之中,那種人就什麼都不需要憑藉了。所以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這裡面莊子提出了三種境界,這也是道家修煉的終極目標,先做到聖人,再做到神人,最後做到至人。需要注意的是,莊子中所說的聖人,不是儒家所說的聖人,儒家的聖人在道家看來,只不過是賢人而已,這個賢人,就是道德經中所說的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的那個賢人。同時,莊子還舉了三個例子來詮釋這三種境界,宋榮子的這種狀態,我們看起來沒有什麼特別的,似乎很多人都能做到,無非就是寵辱不驚而已。我只重複剛才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懂得一個道理,然後用道理來驅使自己的語言和行為是一回事,把腦子的預設設定調整為這個道理,是另外一回事。而宋榮子這個人在莊子中的存在,似乎只有一個功能,就是用自己的低境界來襯托別人的高境界。可見道家的修煉是什麼級別的精英主義。而列禦寇,又稱列子,很久之前講過了。他的境界和狀態就比較神奇了,這也是莊子中對具體某一個活人的描述在我們現代人看來最不可理解的。對於會飛這件事,因為後面還要提到這個人,就在後面再講。反正,他會飛,但是像風箏和帆船一樣,要依靠風,才行,風向不對就回不來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列禦寇有這麼大本事,如果他在當時從事一份情報偵測和傳遞的工作,在政治軍事鬥爭中的用途簡直大到不可估量,相當於直接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步裝備偵察機的水平了。也可以想象如果列禦寇這樣做了,裂土封侯沒有任何懸念,下文有個賣藥的就是。可是列禦寇沒有這樣做,甚至他乘風而去,沒有任何私人的目的,什麼時候回來也無所謂,說白了就是閒著無聊。而最上層的境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莊子並沒有提出這個可以用來詮釋至人境界的人的名字,這很重要。如果一個人被別人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有如此高的境界,就意味著他還沒有達到至人的境界,至人的存在是一個邏輯推理的結果,就如同黑洞一樣。所以說無論誰說,自己達到了至人境界,或者說他認識一個至人,都不要理他,假大溼滿地跑,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這段話,我不認為是對聖人,神人和至人的註解,只是舉個例子而已。尤其是宋榮子,應該還談不上聖人,雖然這一段的描述,符合聖人的基本要求。那麼為了方便理解,我也舉個例子吧。對於地上撿錢包這件事,如果撿了之後立刻交給失主或者警察,拒絕留名,拒絕回報,這就好比聖人境界,聖人無名,對他來說,名利這件事不是不想要,也不是不需要,也不是不能要,而是,沒有意義。而如果一個人看到地上有個錢包,想都不想,撿都不撿就走了。而且腦子裡立刻把曾經看到過一個錢包放下了,忘掉了。那他就好比神人境界。神人無功,對他來說,做這件事,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沒有意義。而至人呢?至人根本就不會給自己看到地上有錢包的機會。在他的世界裡,根本不存在有一個錢包可能被他撿到這回事。對於這個境界,齊物論要詳細說,所謂至人無己,一言以蔽之,喪我。

  • 3 # 1山水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聖人"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無限存在。總的來說,"才德全盡謂之聖人"。這個詞語最初出於對"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所以聖人的原意,是專門指向完美的。但後來的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種宗教、學派,也都有自己認定的聖人,但道家的黃老列莊;儒家的堯舜孔孟;墨家的大禹等聖人是受到後世公認的。在先秦古代聖人一詞非儒家專有。

    真人:指古代道家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真正正覺醒,覺悟的人稱之為真人。常用作稱號,如關尹子、文子、列子、莊子在唐代皆封為真人,鬼谷子、張三丰、王重陽、安期生等皆為得道真人。道德經與四子真經所代表的玄學是除了儒學外唯一被定為官學的學問。

    釋義:1、謂神和人。2、神奇非凡的人。3、猶神仙。4、指思維活躍或者料事如神的人。5、神人:神經病人的簡稱出自【舞者語錄】,四川話。6、指精神境界極高的聖賢,哲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好我昨天開時感冒了流鼻涕有一點發曉吃什麼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