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榮聯1

    謝謝小秘邀請。還在咸豐帝病危之際,以肅順為首的一幫老臣們,就在咸豐帝耳邊勸言仿效漢武大帝殺鉤弋的做法,建議將27歲的慈禧殺掉,僅留其子載淳,以防咸豐駕崩後慈禧利用年幼的皇帝,獨斷專行,飛揚跋扈,危害朝廷。當時咸豐帝聽了猶豫未決,沒有太當真,過後也沒了下文。但這要命的勸言卻傳到了慈禧耳內。咸豐駕崩後,年僅6歲的同治繼位。足智多謀的慈禧,在宮裡悄悄組成了對付肅順老臣們的統一戰線,左手牽著慈安太后,右手牽著先帝的兄弟、自己的小叔子奕祈,在為咸豐治喪這件舉國大事上,慈禧太后巧妙把握機會,故意製造矛盾,挑起事端,用事先挖好的陷阱,讓肅順老臣們一個個往裡跳,讓他們承受不白之冤。一個縱橫政壇幾十年的強勢集團,就這樣輸給了一個毫無政治經驗的小女人。辛酉那年,慈禧才不過27歲。

  • 2 # 趣談國史

    曾國藩說過一句話:天下才人,都敗在一個“傲”字上。

    咸豐留下的八大輔臣之所以被慈禧連鍋端,就是因為一個“傲”字。他們沒有把年僅26歲的小寡婦慈禧放在眼裡。

    咸豐死在承德避暑山莊。因為小皇帝年幼,咸豐駕崩前,自作聰明地設計了一個相互牽制的體系:八大輔臣是顧命大臣,負責一切朝政,但慈安、慈禧兩宮太后擁有最終決定權。

    咸豐死時慈禧只有26歲,而慈安只有24歲,對於這兩個小少婦,八大輔臣之首的肅順,根本就沒當回事兒。

    咸豐一死,肅順就開始露出了跋扈的跡象。慈安、慈禧的所謂決定權,肅順直接取而代之。而在慈禧和慈安面前,肅順也不太客氣。

    這讓慈安和慈禧有了危機感。慈安是個厚道人,沒有那麼多權謀。可慈禧卻是個殺伐決斷之人。她一面與慈安裝可憐,迷惑肅順,一面暗地裡派太監進京,與恭親王奕訢取得了聯絡。

    奕訢是咸豐的弟弟,可一直受到咸豐的排擠,鬱郁不得志。此時受到兩宮天后的召喚,一來是為了保住愛新覺羅的江山,二來也可以趁機抒發自己的大志。於是一拍即合,兩人便做好了發動政變的準備。

    果然,能幹的恭親王奕訢搞定了京城內的一切。於是,肅順在護送咸豐棺槨回京的途中,就被奕訢派出的人馬拿獲了。回京後,立即被看了腦袋。而八大輔臣的其他七位,也非死即退。

    這事兒,肅順真是大意了。他不僅小看了慈禧,更加忘記了守在京城的恭親王奕訢。結果,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孫子兵法》十三篇,篇篇都在強調兩個字:慎重。肅順因為不慎重,丟掉了身家性命。

  • 3 # 曹老師xixi

    咸豐千算萬算,沒有算到慈禧本事那麼大。咸豐擔心重蹈親王多爾袞專權,沒有託孤六弟奕訢,咸豐擔心重蹈重臣鰲拜專權,設定了多達八位輔政大臣。

    八位輔政大臣以肅順為首,並且肅順為當時的權臣,八位輔政大臣中又有不少皇族成員,按道理來說怎麼會搞不過才二十多歲的慈禧,這就說明慈禧水平高。

    早在咸豐在熱河的時候,肅順就已經為咸豐去世後的安排做了充分準備,阻止咸豐回京城,隔斷以恭親王奕訢與咸豐的聯絡,並勸咸豐按照漢武帝“留子殺母”的故事賜死同治生母慈禧,慈禧確實有本事,慈禧在得知這個事情後,裝作無事,在咸豐面前裝作楚楚可憐,最終沒有咸豐下決心賜死自己。

    在咸豐去世後,不斷對肅順讓步,給予決擇之權,讓肅順對慈禧掉以輕心,但自己卻秘密的聯絡恭親王奕訢,神不知鬼不覺的,使用了一個計謀,以處罰太監為由,聯絡到了恭親王奕訢。

    後在護送咸豐靈柩,以小皇帝太小為由,將護送隊伍分為兩隊,故意分開肅順等八大臣,肅順也無可奈何,只能同意。

    在北京,慈禧安排多名大臣有意製造輿論,並背地裡拉攏名臣郎勝保和僧格林沁,為兩宮太后的“垂簾聽政”打好基礎。最終在恭親王奕訢的配合下,處死了肅順、載垣和端華,其餘五人也被革職。

    這個時候慈禧才26歲,想想都可怕,這樣一個女人年紀輕輕,在對抗八位權臣的過程中完全勝利,將王爺奕訢、奕譞玩弄手中,並能得到文祥、勝保、僧格林沁的支援,難怪能控制清朝半個世紀沒有崩潰。

    歸根結底,就是肅順掉以輕心,低估了對手,其他的七大臣水平太差,加上慈禧確實權謀手段能力超群。

  • 4 # 農民工歪說古今

    為什麼輔政八大臣鬥不過慈安、慈禧兩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寡婦,還要從咸豐帝臨終前的人事安排說起。

    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咸豐帝以北狩為名,逃往避暑山莊,最終病逝於這座避暑離宮。臨終前,咸豐帝對身後事作出了安排。為了避免出現第二個多爾袞,咸豐帝沒有選擇兄弟輔政,而是選擇了順治帝採用過的輔政大臣組合。同時,咸豐帝也並不放心手下的大臣們,擔心這些人當中會出現第二個鰲拜,因此擴大了輔政大臣的人數,以分散權力。並且,又給予了慈安一枚御賞印、同治帝一枚同道堂印(實際上為同治帝生母慈禧)掌握,並規定,所有正式檔案必須加蓋這兩方大印才能生效。其目的很明確,用兩宮太后牽制輔政八大臣。這個人事安排,應當說咸豐帝是煞費了一番苦心的。

    但是,咸豐帝剛一去世,以鄭親王端華、肅順兄弟和怡親王載垣為首的輔政八大臣便不太把兩個年輕的寡婦當回事了。很多事情不經過慈安和慈禧便作出決定,最後讓兩宮太后蓋章,企圖把二人當作橡皮圖章。可慈安、慈禧都不是省油的燈,哪裡肯這麼任人擺佈?這時候,留在北京和英法列強談判的恭親王奕訢進去了二人的視野。在穩住八大臣之後,二人藉著由頭使出了苦肉計,把慈禧的貼身太監安德海以處罰的形式打發回北京,聯絡奕訢。

    為什麼會選擇奕訢,並不像野史裡說的什麼慈禧和奕訢有私情云云。而是奕訢有這個能力可以聯絡和安撫在京的宗室和重臣,同時,因為被咸豐帝長期壓制,奕訢也想借此獲得更大的發揮空間,雙方一拍即合。同時,由於咸豐帝丟下祖宗基業和不少嫡親兄弟逃往避暑山莊,近支宗室中不少人對比也頗有微詞。咸豐帝臨終前有搞出來輔政八大臣,徹底把這些近支宗室晾了起來。這些人的心中自然是不爽的,但矛頭又不能指向已故的咸豐帝,便只能指向輔政八大臣了。如此一來,等於是慈安、慈禧準備發動的政變已經獲得了近支宗室的支援或者默許,這一點是非同小可的。正所謂名不正、言不順,有了這幫人的默許,慈安、慈禧聯合奕訢發動政變就顯得名正言順多了。

    此外,由於八大臣的排擠,咸豐時期的重臣、諸如軍機大臣文祥、名將僧格林沁等人也被架空,未能進入新的權力核心。而這些人,恰恰成為了兩宮太后和奕訢爭取的物件。文祥等人有行政系統盤根錯節的關係網,僧格林沁有麾下的蒙古鐵騎。加之兩宮太后和小皇帝名正言順的地位,奕訢及近支宗室的支援或默許。政變的一切準備基本完成,要名有名、要人有人、要兵有兵,實力對比瞬時逆轉。

    反觀輔政八大臣,除了端華、肅順、載垣三個宗室,基本都是一些文臣,即便這三個宗室,也都是帝系以外的旁支,缺乏號召力。同時,八大臣還有一個最大的軟肋——手裡沒兵。雖然八大臣擁有代皇帝理政的權力,但是咸豐帝把這一切限制在兩宮太后認可的範圍內。為了穩住八大臣,慈安和慈禧可以適當讓步。涉及調兵,恐怕八大臣無法獨立完成。因此,在護送咸豐帝靈柩回京後,紅極一時的輔政八大臣,面對兩宮太后和奕訢的屠刀以及僧格林沁的蒙古鐵騎,只有引頸待戮的份兒,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對抗。最終被殺的被殺,被貶的被貶,被流放的被流放,祺祥政變以慈安、慈禧勝出而告終。

  • 5 # 龍波波218

    首先位置不一樣,其次古代都是家族或者分上下層觀念的,人是分等級的,臣如果沒有超強的實力或者自己的地盤,一般是不可能鬥得過皇室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勇士與快船的G2中,貝弗利對杜蘭特的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