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91年的琛先生
-
2 # 卓爾艾米
“康乾盛世”是真實存在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都對這個“盛世”紛紛提出質疑,稱其為“番薯盛世”、“飢餓的盛世”。
時至今日,我們的影視中卻依然為這個根本不存在的所謂“盛世”大加頌揚,達到了近乎瘋狂地吹捧的高度。
據稱,由著名大導演高希希執導的這部同名清宮劇《康乾盛世》很快會登入熒屏。但我們的影視工作者卻無視學者的研究,這麼執拗地為已經滅亡的滿清塗脂抹粉,真的有意義嗎?!它的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康乾盛世的本質只是少數滿洲權貴的盛世!和歷史上著名的盛世不可同日而語。如,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皆是以整個王朝出現的全面盛況為特徵,以國力強盛,百姓生活富足,幸福感指數高、國際地位高為特點。而清朝當政者奢靡鋪張,百姓卻苦不堪言,毫無盛世之貌。
如乾隆皇帝,每次用餐都要100道菜,這是何等的奢靡?所花費就相當於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了。在他的時代開始,清朝開始貪汙腐敗,走下坡路。康熙,雍正,乾隆國力日衰,到了乾隆末期,每年財政卻不足200萬兩。(飢餓的盛世)
乾隆的六下江南,五登五臺山,大興土木,嚴重透支了國力,使得前兩朝皇帝的積累全敗光。(飢餓的盛世)
乾隆六下江南巡遊,家眷眾多,皇子,皇妃。。。。上萬人,沿途修建行宮,上萬人的吃的、用的開銷全都由地方負擔。各地以此攤牌各種稅務,搜刮老百姓。所到之處,老百姓就像被洗劫了一樣,導致民怨沸騰,戰亂四起。(飢餓的盛世)
很多清粉吹噓,清朝人口多,卻不知道那是明朝徐光啟的功勞。正是他大量引進並推廣了番薯和土豆的種植,才成為後來人口增長的根本原因。而清朝土地的大量流失,造成了餓殍漂地,百姓苦不堪言。清朝順治十八年,全國的耕地數量550萬傾,就那麼那些不要臉的高喊順治時期耕地面積已超越明代全盛時期耕地面積。雍正年間全國耕地820萬傾,為清朝耕地面積之最。那麼,明朝呢?用事實說話。
(飢餓的盛世)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全國耕地面積是850萬傾,萬曆六年全國耕地為701萬傾,萬曆三十年全國耕地面積已經達到了1162萬傾。當時歐洲的傳教士是這樣形容明朝的,“中國的耕地像花園一樣井井有條,沒有一塊荒地,中中國產的糖比歐洲白,布比歐洲美。”
然而,小冰河時期的自然災害,糧食減產,朝廷在西北加賦,造成了西北流民造反。而李自成等很多起義隊伍成為明朝內憂外患的代表。如果明朝在江南富庶之地徵稅,能有那麼多流民造反嗎?建州女真還有機會入關嗎?
(飢餓的盛世)
清朝時期礦鐵年總產量1400多萬斤,康乾時期的工商業僅為世界總產量的6%,而明朝萬曆年間,鐵年總產量為9000多億噸,無論是鐵、造船、建築等重工業,還是絲綢、棉布、瓷器等輕工業,在世界都是遙遙領先,工業產量佔全世界的2/3。單是南京的陶瓷廠,每年可生產100萬億件瓷器。
(飢餓的盛世)
明朝自隆慶元年(1567年)廢除海禁後,海外貿易非常活躍,全盛時遠洋船舶噸位高達18000億噸,佔當時世界總量的180%。民間私營經濟力量遠比同期西方強大,當英國商人手工場業主擁有幾萬英鎊已算鉅富時,明朝民間商人和資本家動用幾百萬兩的銀子進行貿易和生產已經是很尋常,鄭芝龍海上貿易集團的經濟實力達到每年收入數千萬兩白銀,當時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根本無法與之相抗衡。
(飢餓的盛世)
相反,康熙時期為隔絕百姓與明鄭的資訊相通,下令禁止百姓一律不得出海。對工商業採取壓抑、打擊,把工商視為“末業”,棉桑等經濟作物只准種在“不可以種植五穀之處”。糧食以外的作物尚且要禁,對工商業的發展更是千方百計地壓抑阻撓。清帝認為興商既不合祖宗成法,也對國家無利,表示“招商開廠……斷不可行”,“礦廠除嚴禁之外,無二議也”。這使本已在明末萌芽的資本主義胎死腹中。
(飢餓的盛世)
1792年9月26日,英國政府任命馬戛爾尼為正使,喬治·斯當東為副使,以賀乾隆帝80大壽為名出使中國,乾隆五十九年六月廿三日,英國使團乘坐一艘60門炮艦“獅子”號和兩艘英國東印度公司提供的隨行船隻抵達天津白河口,之後換小船入大沽,受到直隸總督的歡迎,送上大量禮物食品。由上送上的禮物中有些豬和家禽已經在路上碰撞而死,所以英華人把一些死豬、死雞從“獅子號”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熱鬧的華人一見,爭先恐後跳下水,“馬上把它們撈起來,洗乾淨後醃在鹽裡”。
(飢餓的盛世)
在天津登陸後,使團沿白河北上北京。在英華人眼裡,兩岸的民居實在是太寒陋了,財務總管巴羅在《我看乾隆盛世》中有細緻的觀察,他有一項結論,“事實上,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他們驚呼,“這完全是半野蠻人人狀態!”事實上,他們所見到的情況,完全和十三世紀馬可波羅描繪的那個令人充滿嚮往、那個神秘而富有的東方國度大相徑庭!
(飢餓的盛世)
然而,比經濟上的貧困更令英華人震驚的,是清廷政治上的專制、黑暗和野蠻。登陸定海時,英華人對當地官員提出一個請求,找一個熟悉海路的人把他們領航到天津。年邁的總兵大人一口答應。不過,與英華人設想的出資招募、有償使用不同,定海總兵的辦法是派出虎狼之師到街上搜尋抓捕。
巴羅寫道:“他們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帶回了一群人。他們是我平生所見神情最悲慘的傢伙了,一個個雙膝跪地,接受詢問。”百姓當然厭惡白勞動,就羅列種種理由祈求赦免,“但總兵不為所動,命令他們一小時後準備妥當。”更讓英華人開眼界的是,沿白河返程時,由於水位下降,船開不動,脾氣大發的主事官員竟然“命令手下的兵丁讓船長和全體船員挨板子”。
英華人對當時華人的冷漠、缺乏人道主義關懷和公共觀念也大為驚愕。使團的船經過運河時,一夥看熱鬧的人壓翻了河中的一艘小船,許多人掉進河中,“雖然這一帶有不少船隻在行駛,卻沒有一艘船前去救援在河裡掙扎的人”。最後,英華人勸說自己船上的人開過去救援也得不到響應。
總之,從外華人的記錄可知,康雍乾三朝,透過一百多年的文字獄,禁錮人民的思想,後期閉關鎖國,打壓科技的發展,生產力低下,國民麻木冷漠貧窮到了極點!這哪裡是什麼盛世?!滿清正是靠著自吹自擂,美化出了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所謂盛世!從康熙開始,自我吹噓,一脈相承,這些帝王哪裡有把百姓放在眼裡?!正是如此,所謂“康乾盛世”被稱為“番薯盛世”,“飢餓的盛世”,才是它的真實面目。康熙,正是始作俑者!而今人,閻崇年之流,極盡吹噓之能事,誇大其詞,把這些帝王個個吹成明君,他們心中何時裝著百姓?當你早上醒來,可以親吻自己的孩子,享受著晨曦的沐浴,享受著和平,這才是盛世!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感恩中國,我們生活在一個盛世中國!
回覆列表
“康乾盛世”這個具體的概念是由某個具體的人第一個提出來的無從考究,在清乾隆朝末期就有這種提法。乾隆帝在晚年居功自大,民間和官方自然會有人迎合當時統治者的喜好對時代歌功頌德。雖然在這一時期人口增加,社會相對穩定,但普通民眾的生活還是相當艱苦,稱之為盛世我個人覺得一方面是為了迎合統治者的喜好,在另一方面當時也是按照封建社會對盛世的狹隘定義做出的判斷。